天天看点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昨晚去二刷了《蜘蛛侠:纵横宇宙》,事后发现仍有许多想说的:有的是第一遍看时就已经想到,但上周那篇影评里没来得及提的,也有的是近几天和人交流讨论后的心得,以及这次二刷的新发现。

这似乎已经成了我的某种“标准动作”——如果我能N刷一部电影并为它连着写两篇及以上的文章,那我一定是很喜欢这部片子。

OK,下面开始正文,依然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1、这个动画系列三部曲包罗万象又自成一系,《纵横宇宙》中还有不少致敬上一部《平行宇宙》的小彩蛋。

比如开头迈尔斯回学校宿舍时,故意在墙沿驻足了一会儿,等一群鸽子飞过了才前行,显然是回敬了上一部迈尔斯刚诞生能力后,被鸽群弄得手忙脚乱那场戏;又比如他老爸杰佛逊在追击斑点和蜘蛛侠时,一度也想跳进斑洞里,但随后还是老老实实下楼梯,这是与上部迈尔斯不敢跳楼如出一辙的优质笑点。

2、蜘蛛联盟说是“只吸收精英”,事实上除了迈尔斯这个“异类”外,所有能接触到的蜘蛛侠全加入了……

结尾前迈尔斯逃离蜘蛛联盟时,确实有一大批蜘蛛侠放水,其规模之大,被称为“放海”也不为过。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格温、佛系彼得等几个“不顶用”的家伙就不说了,另外举三个例子:一个是1967年TV动画版蜘蛛侠,他荡到迈尔斯面前啥也没干,完全是亮个相、耍个宝;蜘蛛马和蜘蛛骑士更像是来帮迈尔斯的,先为他解决了一个从左面扑来的蜘蛛侠,等蜘蛛骑士在手枪对决中“输给”不讲武德的迈尔斯后,蜘蛛马还配合着送了一程;字节蜘蛛侠最明显,她只要及时重启传送器,迈尔斯根本跑不掉,可她最终选择让迈尔斯离开。

另外,朋克蜘蛛侠霍比早在去见米格尔之前,已经在搞小动作准备跑路了,迈尔斯能够放电破开隔离罩,背后估计就有霍比的助力(参见50101号宇宙里霍比破开护罩那一幕)。

确实有一部分蜘蛛侠听从米格尔要抓迈尔斯,但同样有许多蜘蛛侠不忍对迈尔斯“赶尽杀绝”,我就不信几百号蜘蛛侠全中了调虎离山之计,一大票人摆明了在阳奉阴违。

3、“形式大于内容”、“画面喧宾夺主影响剧情”等声音依然不绝于耳……诚然,《纵横宇宙》在故事流畅度上不如《平行宇宙》那么完整、自然,但在其余方面都是超越的。

把“形式VS内容”“画面VS剧情”的二元对立根本不合理,需知形式本来就是内容的一部分,画面等视听语言同样会作用于叙事,效果如何见仁见智,但任何尝试与进步都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会对《双子杀手》《阿凡达:水之道》等影片抱以比常人更炽烈的好感。

回到《纵横宇宙》身上,它已经在创作形式上彻底放飞了,我们可以看到漫画家们使用记号笔、油漆刷、钢笔墨水、铅笔等不同媒介形式作画的笔触。

最典型的要数反派斑点,在第一部引入科比爆裂的基础上,这次影片把视觉概念推到了更高层次。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斑点全身都是黑洞斑点,乍看上去像一个穿着白色弹力紧身衣的家伙,身上布满了波尔卡圆点,这在画面色彩丰富的《纵横宇宙》里本身就是反常的存在。

但实际上,斑点一直在努力填补这些空洞,而这些空洞蕴含无限潜力,又成为了他不断迷失与获取力量的来源——他与迈尔斯走着相似的道路,只是方向相反。

到最后,斑点的画风已经走往抽象素描等不可名状的调调了,能让那些画面不违和,本身就是一种强悍实力。

4、书接上一点。上周末有朋友看完《纵横宇宙》后,表示该片没有预想中那么惊艳,因为有《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珠玉在前,平行宇宙啊、蜘蛛联盟啊什么的,相比起“瑞城”也显得稀疏平常。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正确说法,但我没多久便想通了,因为两者没有多少可比性。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论起“脑洞”,这套蜘蛛侠系列电影肯定没法与《瑞克和莫蒂》相比,后者对平行宇宙的设计理念、对瑞城社会形态结构的展示堪称顶尖,无论广度还是深度都是出类拔萃……但它注定是一部小众的动画作品。

相较之下,《纵横宇宙》的理念和深度没有那么复杂,却更加具备普世性和大众性,是一部能让更多观众看到并看懂的佳作。

想通这点并不难,我只是回想了一下自己观看两部作品的第一感受:看《纵横宇宙》时我完全没联想到《瑞克和莫蒂》,也不会去思考影片能不能更烧脑,因为光是那么多眼花缭乱的蜘蛛侠以及彩蛋就让我无法分心了;同理,看《瑞克和莫蒂》时,我也从没有过“要是画面再精细些/画风再多变些就好了”的想法,因为制作成本摆在那儿,何况里面的脑洞和思想性已足够令我啧啧称奇。

当然,忍不住还得多嘴一句:《纵横宇宙》的画面水准,可不是靠砸钱就能轻易砸出来的……

5、再来聊聊故事吧。

比起画面表现,《纵横宇宙》的剧情确实不算特别惊艳,但我坚持认为影片讲了一个好故事。

以家庭线为例,不少人不喜欢,认为其太老套太沉闷,却忽略了这是整个迈尔斯故事线的基础。

比如蜘蛛侠和莫拉莱斯警官的互动,实际上这是迈尔斯与父亲杰佛逊在另一种不对称条件下的额外交流,我们往往只看到了迈尔斯的青少年烦恼,却忽略了杰佛逊作为老一辈人试图与孩子交流又囿于父亲“威严”身份的困境,代际沟通的障碍,通常都是双向存在的。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PS:杰佛逊能升职为高级警督,大概也与儿子送给了他许多功劳有关,因果关系无处不在啊。

还有格温独立的人物线,以及格温与迈尔斯的感情线。

多提一句格温与霍比的关系,霍比作为朋克蜘蛛侠,是那种天生会成为焦点的酷男孩,大部分女孩子都很容易迷上他,格温应该没与他同居,只是忍不住会与他亲近(他们俩还可能在偷偷鼓捣什么让米格尔不高兴的东西),霍比也会拿此调侃格温……

“偶像”与“心上人”的感觉,是完全不同的。相比之下,格温面对迈尔斯时就要纠结、扭捏、小心翼翼多了,结合她在彼得死后不愿再交朋友的心态,到底谁对她更重要不言而喻。

迈尔斯也有着与格温相似的情愫……由此,两人贡献了《纵横宇宙》中最浪漫的一组镜头:

倒悬着坐在一起,俯瞰整座城市,讲述彼此跨越时空的情意。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两人的那一段台词,也暗合了整部影片的精髓。

——每一个宇宙里的格温•史黛西都会被蜘蛛侠吸引。

——但在每一个宇宙里,他们的结局都不好。

——凡事都有例外,不是吗?

《纵横宇宙》的特别之处,便是把每个蜘蛛侠的个性抹平,依靠通用的共性取而代之,最后再回归独一无二的个性,并与他们的共性共存。

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其层次性与丰富性却要醇厚得多。

格温作为双主角之一,已经提前为下一部《超越宇宙》的迈尔斯画出了可以参考的路径:父亲乔治得知女儿是蜘蛛女侠后,对格温的爱与对警察的使命感之间产生了巨大冲突,最终他放弃了职业理想,因为女儿才是第一位的——这意味着,乔治在无形中拆除了自己必然牺牲的隐雷。

命运并非注定,它是由所有当事人的每一次选择共同塑造出来的,哪怕蜘蛛侠的命运也不例外。

6、片尾格温已经拉起了一支援助迈尔斯的队伍,佛系师傅彼得、潘妮•帕克、暗影蜘蛛侠、蜘猪侠等上一部里的4位老朋友自不必说,另外还有朋克蛛霍比、印度蛛帕维塔、字节蜘蛛侠等3人,一直紧跟米格尔的杰西卡•德鲁看到格温的表现后,估计也要倒戈……

二刷《蜘蛛侠:纵横宇宙》!它能和《瑞克与莫蒂》比吗?

我不觉得米格尔是故意隐瞒真相,想让所有蜘蛛侠都品尝失去至亲的痛苦,我也不认为执着于维稳的他是个反派,米格尔所做的,当然是正确的正义之行。

但迈尔斯、格温等人的行为同样没错——这个世界上没有那么多正邪大战,往往是正确与正确之间的对决。

期待这个故事会有更精彩的收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