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昨晚去二刷了《蜘蛛俠:縱橫宇宙》,事後發現仍有許多想說的:有的是第一遍看時就已經想到,但上周那篇影評裡沒來得及提的,也有的是近幾天和人交流讨論後的心得,以及這次二刷的新發現。

這似乎已經成了我的某種“标準動作”——如果我能N刷一部電影并為它連着寫兩篇及以上的文章,那我一定是很喜歡這部片子。

OK,下面開始正文,依然是想到哪兒寫到哪兒。

1、這個動畫系列三部曲包羅萬象又自成一系,《縱橫宇宙》中還有不少緻敬上一部《平行宇宙》的小彩蛋。

比如開頭邁爾斯回學校宿舍時,故意在牆沿駐足了一會兒,等一群鴿子飛過了才前行,顯然是回敬了上一部邁爾斯剛誕生能力後,被鴿群弄得手忙腳亂那場戲;又比如他老爸傑佛遜在追擊斑點和蜘蛛俠時,一度也想跳進斑洞裡,但随後還是老老實實下樓梯,這是與上部邁爾斯不敢跳樓如出一轍的優質笑點。

2、蜘蛛聯盟說是“隻吸收精英”,事實上除了邁爾斯這個“異類”外,所有能接觸到的蜘蛛俠全加入了……

結尾前邁爾斯逃離蜘蛛聯盟時,确實有一大批蜘蛛俠放水,其規模之大,被稱為“放海”也不為過。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格溫、佛系彼得等幾個“不頂用”的家夥就不說了,另外舉三個例子:一個是1967年TV動畫版蜘蛛俠,他蕩到邁爾斯面前啥也沒幹,完全是亮個相、耍個寶;蜘蛛馬和蜘蛛騎士更像是來幫邁爾斯的,先為他解決了一個從左面撲來的蜘蛛俠,等蜘蛛騎士在手槍對決中“輸給”不講武德的邁爾斯後,蜘蛛馬還配合着送了一程;位元組蜘蛛俠最明顯,她隻要及時重新開機傳送器,邁爾斯根本跑不掉,可她最終選擇讓邁爾斯離開。

另外,朋克蜘蛛俠霍比早在去見米格爾之前,已經在搞小動作準備跑路了,邁爾斯能夠放電破開隔離罩,背後估計就有霍比的助力(參見50101号宇宙裡霍比破開護罩那一幕)。

确實有一部分蜘蛛俠聽從米格爾要抓邁爾斯,但同樣有許多蜘蛛俠不忍對邁爾斯“趕盡殺絕”,我就不信幾百号蜘蛛俠全中了調虎離山之計,一大票人擺明了在陽奉陰違。

3、“形式大于内容”、“畫面喧賓奪主影響劇情”等聲音依然不絕于耳……誠然,《縱橫宇宙》在故事流暢度上不如《平行宇宙》那麼完整、自然,但在其餘方面都是超越的。

把“形式VS内容”“畫面VS劇情”的二進制對立根本不合理,需知形式本來就是内容的一部分,畫面等視聽語言同樣會作用于叙事,效果如何見仁見智,但任何嘗試與進步都不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我會對《雙子殺手》《阿凡達:水之道》等影片抱以比常人更熾烈的好感。

回到《縱橫宇宙》身上,它已經在創作形式上徹底放飛了,我們可以看到漫畫家們使用記号筆、油漆刷、鋼筆墨水、鉛筆等不同媒介形式作畫的筆觸。

最典型的要數反派斑點,在第一部引入科比爆裂的基礎上,這次影片把視覺概念推到了更高層次。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斑點全身都是黑洞斑點,乍看上去像一個穿着白色彈力緊身衣的家夥,身上布滿了波爾卡圓點,這在畫面色彩豐富的《縱橫宇宙》裡本身就是反常的存在。

但實際上,斑點一直在努力填補這些空洞,而這些空洞蘊含無限潛力,又成為了他不斷迷失與擷取力量的來源——他與邁爾斯走着相似的道路,隻是方向相反。

到最後,斑點的畫風已經走往抽象素描等不可名狀的調調了,能讓那些畫面不違和,本身就是一種強悍實力。

4、書接上一點。上周末有朋友看完《縱橫宇宙》後,表示該片沒有預想中那麼驚豔,因為有《瑞克和莫蒂》(Rick and Morty)珠玉在前,平行宇宙啊、蜘蛛聯盟啊什麼的,相比起“瑞城”也顯得稀疏平常。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正确說法,但我沒多久便想通了,因為兩者沒有多少可比性。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論起“腦洞”,這套蜘蛛俠系列電影肯定沒法與《瑞克和莫蒂》相比,後者對平行宇宙的設計理念、對瑞城社會形态結構的展示堪稱頂尖,無論廣度還是深度都是出類拔萃……但它注定是一部小衆的動畫作品。

相較之下,《縱橫宇宙》的理念和深度沒有那麼複雜,卻更加具備普世性和大衆性,是一部能讓更多觀衆看到并看懂的佳作。

想通這點并不難,我隻是回想了一下自己觀看兩部作品的第一感受:看《縱橫宇宙》時我完全沒聯想到《瑞克和莫蒂》,也不會去思考影片能不能更燒腦,因為光是那麼多眼花缭亂的蜘蛛俠以及彩蛋就讓我無法分心了;同理,看《瑞克和莫蒂》時,我也從沒有過“要是畫面再精細些/畫風再多變些就好了”的想法,因為制作成本擺在那兒,何況裡面的腦洞和思想性已足夠令我啧啧稱奇。

當然,忍不住還得多嘴一句:《縱橫宇宙》的畫面水準,可不是靠砸錢就能輕易砸出來的……

5、再來聊聊故事吧。

比起畫面表現,《縱橫宇宙》的劇情确實不算特别驚豔,但我堅持認為影片講了一個好故事。

以家庭線為例,不少人不喜歡,認為其太老套太沉悶,卻忽略了這是整個邁爾斯故事線的基礎。

比如蜘蛛俠和莫拉萊斯警官的互動,實際上這是邁爾斯與父親傑佛遜在另一種不對稱條件下的額外交流,我們往往隻看到了邁爾斯的青少年煩惱,卻忽略了傑佛遜作為老一輩人試圖與孩子交流又囿于父親“威嚴”身份的困境,代際溝通的障礙,通常都是雙向存在的。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PS:傑佛遜能升職為進階警督,大概也與兒子送給了他許多功勞有關,因果關系無處不在啊。

還有格溫獨立的人物線,以及格溫與邁爾斯的感情線。

多提一句格溫與霍比的關系,霍比作為朋克蜘蛛俠,是那種天生會成為焦點的酷男孩,大部分女孩子都很容易迷上他,格溫應該沒與他同居,隻是忍不住會與他親近(他們倆還可能在偷偷鼓搗什麼讓米格爾不高興的東西),霍比也會拿此調侃格溫……

“偶像”與“心上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相比之下,格溫面對邁爾斯時就要糾結、扭捏、小心翼翼多了,結合她在彼得死後不願再交朋友的心态,到底誰對她更重要不言而喻。

邁爾斯也有着與格溫相似的情愫……由此,兩人貢獻了《縱橫宇宙》中最浪漫的一組鏡頭:

倒懸着坐在一起,俯瞰整座城市,講述彼此跨越時空的情意。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兩人的那一段台詞,也暗合了整部影片的精髓。

——每一個宇宙裡的格溫•史黛西都會被蜘蛛俠吸引。

——但在每一個宇宙裡,他們的結局都不好。

——凡事都有例外,不是嗎?

《縱橫宇宙》的特别之處,便是把每個蜘蛛俠的個性抹平,依靠通用的共性取而代之,最後再回歸獨一無二的個性,并與他們的共性共存。

你可以簡單了解為“我命由我不由天”,但其層次性與豐富性卻要醇厚得多。

格溫作為雙主角之一,已經提前為下一部《超越宇宙》的邁爾斯畫出了可以參考的路徑:父親喬治得知女兒是蜘蛛女俠後,對格溫的愛與對警察的使命感之間産生了巨大沖突,最終他放棄了職業理想,因為女兒才是第一位的——這意味着,喬治在無形中拆除了自己必然犧牲的隐雷。

命運并非注定,它是由所有當事人的每一次選擇共同塑造出來的,哪怕蜘蛛俠的命運也不例外。

6、片尾格溫已經拉起了一支援助邁爾斯的隊伍,佛系師傅彼得、潘妮•帕克、暗影蜘蛛俠、蜘豬俠等上一部裡的4位老朋友自不必說,另外還有朋克蛛霍比、印度蛛帕維塔、位元組蜘蛛俠等3人,一直緊跟米格爾的傑西卡•德魯看到格溫的表現後,估計也要倒戈……

二刷《蜘蛛俠:縱橫宇宙》!它能和《瑞克與莫蒂》比嗎?

我不覺得米格爾是故意隐瞞真相,想讓所有蜘蛛俠都品嘗失去至親的痛苦,我也不認為執着于維穩的他是個反派,米格爾所做的,當然是正确的正義之行。

但邁爾斯、格溫等人的行為同樣沒錯——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正邪大戰,往往是正确與正确之間的對決。

期待這個故事會有更精彩的收尾。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