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作者:長春釋出

點進來的小夥伴有福了

上才藝——

“左三圈 右三圈”

“脖子扭扭 屁股扭扭”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蹲累了 站一會兒”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這個“疑似賣萌”的小家夥

其實是複興号動車組上的

一名特别的“巡檢員”

它取材于東北黑土地上的玉米

由3D列印而成

它的誕生故事

還要從一名

鐵路車輛制修工講起

“汽車之家”走出“高鐵人”

2005年

二十出頭的天津小夥劉天宇

剛剛從一所汽車專科院校畢業

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

劉天宇也許不會想到

他即将遇到一份

真正熱愛

并奉獻了近20年青春的事業

出生于“汽車之家”

父母在汽車廠房裡

敲敲打打的聲音

和油泥滿面下的歡聲笑語

陪伴了劉天宇的成長

因而,他也對

中國汽車工業的“搖籃”——

吉林省長春市

有一種天然的親切感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彼時

中國中車集團中車長客

正值動車組技術引進、

消化、吸收的關鍵時期

懷揣着兒時幸福的記憶

劉天宇來到了這座

陌生又“熟悉”的城市

也由此

開啟了從“汽車人”

向“高鐵人”的角色轉變

從一名列車裝調工開始

曆經12年

劉天宇先後從事CRH5型車、

CRH3型車、

CRH380系列動車組的調試工作

積累了豐富的知識與實踐後

他對自己的要求

越來越高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鋼鐵俠”的初長成

2017年9月

複興号動車組在京滬高鐵

實作時速350公裡商業營運

重新整理了當時世界高鐵營運的速度紀錄

與速度同行的

是國産化動車組

逐漸拉開了向數字化、

智能化發展的序幕

也是在這一年

劉天宇和工廠中的房間其他幾名

鑽研創新、工作優異的同僚一道

成立了“質子工作室”興趣小組

協同開發資訊化軟體後端服務程式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從體力到腦力

現實世界與數字世界的邊界愈發模糊

一個大膽的想法油然而生:

“人與機器之間如果可以交流,

那是否意味着機器可以将人的感覺

延伸到更遠的地方,

進而創造出更多可能?”

2020年

京張複興号智能動車組

進入緊張的調試環節

更高的智能化、綠色化水準

意味着更加嚴格的檢測标準

為了確定車廂内部40℃高溫時

系統各項功能名額運轉正常

車上布置了多台熱風機

以確定模拟效果與實際環境一緻

悶熱的車廂、狹小的作業環境、

頻繁的上下車

……

從業人員身體和檢測資料穩定性

面對多重挑戰

面對眼前的難題

劉天宇突然想到:

既然人難以解決,或許機器人可以

說幹就幹!

設計伊始

考慮到機器

需在地面管束線路間靈活移動

且保證狹窄區域的流暢通行

蜘蛛式的外形成為了首選

然而,由于體積限制

緻使機器重量要輕

但強度要高

結構設計的過程大費周章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為此

劉天宇自學了三維制圖軟體

在充分借鑒網上開源案例的基礎上

通過網狀結構設計

最大程度優化減重

同時

劉天宇又給自己新增了

C語言這門必修課

以完成控制軟體設計

采用金屬制作結構零件成本太高

速度也慢

不易調整設計方案

劉天宇将目光轉向了3D列印技術

聚乳酸

這種從東北土地上

最為常見的玉米中制取的材料

成了他最終的選擇

利用開源社群的技術資訊

與工廠中的房間已有的3D列印機

機器人的零部件逐漸成形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随着3D列印機

将最後一塊零部件澆築完成

一台重量不足2kg

能實作遠端控制

和視訊圖像實時傳輸的

72小時續航六足機器人就此誕生

與之相比對的

由五個分布式環境資料采集裝置、

一個計算節點、

一個顯示終端所組成的

車内環境無人巡守系統亦同期完成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如劉天宇所言

這還隻是“1.0”版本

尚存在很多改良提升的空間

好在這邁出的一步稱得上踏實

“你簡直就跟‘鋼鐵俠’一樣啊,

自己打造智能裝備!”

同僚們一邊開着玩笑

一邊向他豎起大拇指

“鋼鐵俠”的再出發

主動的學習和探索

讓劉天宇感到充實而快樂

沉浸在創新創造帶來的成就感中

他決定繼續邁開大步

從新的起點再出發

實作個人能力和價值的再提升

複興号“蜘蛛俠”和它的“鋼鐵俠”爸爸

2018年

劉天宇憑借多年的技術技能積澱

在推廣和應用已成熟的工作經驗基礎上

進一步研究探索

和團隊一道完成了

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

《列車智能調試診斷系統》項目

實作了動車組調試工序裝置的自主化替代

為企業節約了裝置采購和維修成本

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

2019年

他又在“京張智能高鐵”試制中

發揮重要作用

實作了該項目的智能化調試

達到了該領域國際、國内領先水準

如今

這些創新成果正廣泛應用在

企業各型号高速動車組的生産制造中

為高鐵制造智能化奠定了堅實基礎

“中央企業技術能手”

“中國中車勞動獎章”

……

科學的設計與思考

堅定的恒心與信心

共同交織在劉天宇

那一件件平凡亦非凡的故事中

和一項項少見又多見的榮譽中

創新創造,自立自強

每一位以創新之矛

向非凡處發起挑戰的勞動者

都是“超級英雄”

向你們緻敬!

來源:國資小新、中國中車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