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每日一味中药——槐花

作者:糖老压医话

槐花属止血药中的凉血止血药。(凡以促进血凝、制止体内外出血,治疗出血证为主要功用的药物,称为止血药。本类药物药性或偏于寒,或偏于温,或偏于涩,或偏于泄,因而止血功效有别。按其功效之不同,本类药物可分为凉血止血、温经止血、收敛止血、化瘀止血等四类,可广泛用于血热、虚寒、瘀阻等所致之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紫癜及外伤出血等病证。能消除出血病因,促进血凝,以达到迅速止血的目的。出血之证,病因不同,应用止血药时,必须根据病因及不同症状选药及适当配伍,才能提高疗效。如属血热妄行之出血者,当选用凉血止血药并配清热凉血药同用;属阴虚火旺,虚火内炽者,亦须选用凉血止血药,但适宜配滋阴降火药用;属瘀血阻滞者,宜选用化瘀止血药而适当配活血、行气药用;属虚寒出血者,应选用温经止血药并配温阳补气摄血药用。使用止血药,应注意既止血又不留瘀。如瘀血出血,误服收敛止血药,则瘀滞不去,难以止血;出血初起,过服寒凉,可致瘀血内停;若大出血而致气虚欲脱者,急需补气固脱,不可单用止血药。此外,传统经验认为,某些止血药制为炭剂,其止血作用增强,炭剂有增强收敛及吸附止血作用;某些凉血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寒凉性减,可扩大其使用范围。但也有部分止血药制为炭剂后,其止血作用反逊于原生药者,故不可拘于一说。

凉血止血药性属寒凉,主入肝经血分有凉血止血之功,主要用于血热妄行之出血证。血热出血,证见出血色鲜红,较浓稠,伴发热或不发热,烦躁,面红目赤,口渴欲饮,舌质红或降,脉数有力等。应用凉血止血药时,常配清热凉血药以加强止血作用;血热出血,易致伤阴,故兼阴虚者,应适当配养阴清热药用。内服大剂寒凉止血药,可致血瘀气滞,故应用时多配活血止血药同用,必要时,亦可适当配伍行气药用。)

槐花为豆科落叶乔木槐树的花蕾。主产于河北、河南、江苏、广东、广西等地。夏季花开放时采收,及时干燥,除去枝、梗及杂质。其花蕾名槐米。生用或炒炭用。

【处方用名】

槐花、槐花炭、槐米、槐米炭。

【性味归经】

苦,微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主治】

本品性味苦寒,善清泄血分热邪而奏凉血止血之功。因药性沉降,故以治下部出血为多。又本品入肝经而清泻肝火,可用治肝火上炎之证。

1、凉血止血:用于血热阻滞之便血、痔血,常配地榆、黄连、栀子同用。用治热毒血痢,多配黄连、黄芩同用。用于血热崩漏,多配地榆、生地同用。本品亦可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但多配侧柏叶、白茅根等药同用。

2、清泻肝火:用于肝热目赤、头痛、眩晕,常配夏枯草、菊花、决明子同用。

【用量用法】

5~10克,煎服。本品炒炭后止血作用明显增强。

【药效比较】

地榆、槐花均能凉血止血,并以治下部出血为主(如便血、痔疮出血等)。但地榆又有解毒敛疮之功,外用可治烫伤烧伤;槐花又能清肝热,可用于肝热头昏目赤等证。

【参考资料】

《日华子本草》:“治五痔、心痛、眼赤,杀腹脏虫及热,治皮肤风,并肠风泻血,赤白痢。”

《本草纲目》:“疗吐血、衄血、崩中漏下。”

药物成分:本品含芸香甙(芦丁)(花蕾中含量多,开放后含量少)、槐花米甲素、槐花米乙素、槐花米丙素及鞣质。

药理:本品所含芸香甙,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增加毛细血管抵抗力,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缩短出血时间而有助止血,炒炭后作用更明显。芸香甙及槲(hu)皮素能抗炎、解痉、抗溃疡、强心、降血压、降血脂。

{附}槐角:槐角为槐树的成熟果实。性味、归经、功效与槐花相似。但本品止血作用L较槐花弱,而清泻肝胆之力较强,且能润肠,故常用于痔疮肿痛出血之证,用量10~15克。习惯上孕妇忌用。

(内容摘自杨永良主编的《中药学》教材)

每日一味中药——槐花

干槐花

每日一味中药——槐花

新鲜槐花

每日一味中药——槐花

盛开槐花的槐树

每日一味中药——槐花

槐花穗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