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巴曙松:新经济正重塑香港资本市场 未来与内地合作空间广阔

作者:这是愤世嫉俗的

记者:谢涛 编辑:刘艳梅

巴曙松:新经济正重塑香港资本市场 未来与内地合作空间广阔

巴树松发表演讲 图片来源:张健 记者

10月21日,中国资本创新成都峰会在北京拉开帷幕,聚焦"多资本创新多维金融供给"。行业权威专家学者、国家证券交易场所高管、知名创投机构、国内上市公司秘书等嘉宾齐聚鹿城,共同探讨金融供给全生命周期赋能数字经济发展,资本市场力量推动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加快"数字智能"生态建设, 推动城市能源飞跃。

香港联交所董事总经理、中国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树松表示,资本市场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促进创新、支持创新、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资本市场的上升势头一直集中在新经济和龙头企业。目前,港交所正在实施一系列有利于促进新经济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同时,新经济的发展也在重塑香港的资本市场。"巴先生说。

<h2>新经济以卓越的生物技术表现重塑香港资本市场</h2>

尽管受到疫情和当地贸易摩擦的影响,但全球资本市场表现出非常强大的活力和韧性。在巴先生看来,这种活力很大程度上来自新经济。"纵观全球资本市场,无论是美国,还是我们在香港、上海、深圳和北京的新三板,新经济公司在动荡中表现出了独特的活力。

在談到香港資本市場的最新趨勢時,巴先生指出,新經濟公司正在大幅重塑香港的資本市場。"当我们谈到香港的资本市场时,它有很多制造业和很多金融房地产。现在,新经济的表现更加光明。2020年香港十大新股中有7只将来自新经济。在2021年的前九个月,SYF筹集了87%的资本。他透露。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之一,港交所近年来通过二次上市、差异投票权等一系列政策举措,有效为新经济公司上市开辟了道路,使香港交易所与国内外资本市场接轨更加高效。去年,香港有154次首次公开募股,是全球第二大募集资金。

以生物科技为例,香港已成为亚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资中心,围绕多家上市公司,整个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完善。这主要是由于港交所为响应新经济企业的融资需求而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创新。

巴先生表示,自香港联交所上市新规生效以来,已有7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首次公开募股融资超过2300亿港元。其中,40家是尚未实现收入的创新型生物技术公司,通过第18A章的成功上市筹集了超过1000亿港元的资金,"这些公司正在流入生物制药实体经济,推动生物技术创新,其中许多被用于流行病的前线。

"香港上市的生物技术公司在交易活动和筹款方面都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巴树松指出。

在谈到成都的生物医药产业时,巴树松表示,成都在国家生物医药产业版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創新企業來到香港,包括醫療設備、外包服務、診斷治療、醫療資料等,「未來,我們希望成都的創新公司,特別是醫療保健類別的創新公司,能夠更好地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

<h2>联交所再融资优势明显巨大 与内地合作</h2>

一直以来,与上海和深圳相比,香港拥有其独特的比较优势。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深港港通进入香港资本市场,以及资金流向国内也反映出影响力越来越大,香港股市已成为一支非常重要的投资力量。

沪港通和深港通已逐渐将香港与内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共同市场。巴曙松介绍,从沪港快车、深港通开通到现在,内地累计南行资本超过2万亿元。虽然金融地产的比重还比较高,但一些新兴经济板块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创新型企业的交易非常活跃。

除了通过沪港通和深港通和深港港通进行直接投资外,投资者还通过2,000多个基金进行间接投资。"市场预测,该国南部地区每年平均流入的资金预计将保持在5000亿至6000亿元人民币。"巴先生说。

与此同时,巴先生指出,越来越多的中国股票前往香港进行第二次上市,筹集了超过3000亿港元,它们在港股总市值中的份额正在上升。在将美国集团和小米纳入香港证券交易所后,很明显它们的流动性已经显着增加。"这凸显了港交所的独特优势,可以快速高效地与国内外资本无缝对接。

事实上,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下,每个交易所都有自己的优势。据巴先生介绍,港交所非常重要的优势之一是首次公开募股后再融资非常方便。

"相对而言,我们的融资非常方便和多元化,上市后融资渠道涵盖后续供股、大宗交易、联股等,"巴先生说。而且效率高,批量交易及后续发行可以在一夜之间进行,操作速度非常快,进一步降低市场风险。再融资可以在下一个交易日早上开始之前宣布,无需暂停和连续交易。"

最后,巴树松强调,"A-H的双重上市"证明,香港联交所与内地交易所伙伴的合作空间非常大,无论是H后A、A后H,还是上市公司到单独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都有非常广阔的空间,蕴含着许多新的机遇。

每日经济新闻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