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巴曙松:新經濟正重塑香港資本市場 未來與内地合作空間廣闊

作者:這是憤世嫉俗的

記者:謝濤 編輯:劉豔梅

巴曙松:新經濟正重塑香港資本市場 未來與内地合作空間廣闊

巴樹松發表演講 圖檔來源:張健 記者

10月21日,中國資本創新成都峰會在北京拉開帷幕,聚焦"多資本創新多元金融供給"。行業權威專家學者、國家證券交易場所高管、知名創投機構、國内上市公司秘書等嘉賓齊聚鹿城,共同探讨金融供給全生命周期賦能數字經濟發展,資本市場力量推動新興産業培育發展,加快"數字智能"生态建設, 推動城市能源飛躍。

香港聯交所董事總經理、中國首席經濟學家、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樹松表示,資本市場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促進創新、支援創新、推動地方經濟發展。

"資本市場的上升勢頭一直集中在新經濟和龍頭企業。目前,港交所正在實施一系列有利于促進新經濟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同時,新經濟的發展也在重塑香港的資本市場。"巴先生說。

<h2>新經濟以卓越的生物技術表現重塑香港資本市場</h2>

盡管受到疫情和當地貿易摩擦的影響,但全球資本市場表現出非常強大的活力和韌性。在巴先生看來,這種活力很大程度上來自新經濟。"縱觀全球資本市場,無論是美國,還是我們在香港、上海、深圳和北京的新三闆,新經濟公司在動蕩中表現出了獨特的活力。

在談到香港資本市場的最新趨勢時,巴先生指出,新經濟公司正在大幅重塑香港的資本市場。"當我們談到香港的資本市場時,它有很多制造業和很多金融房地産。現在,新經濟的表現更加光明。2020年香港十大新股中有7隻将來自新經濟。在2021年的前九個月,SYF籌集了87%的資本。他透露。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的首次公開募股之一,港交所近年來通過二次上市、差異投票權等一系列政策舉措,有效為新經濟公司上市開辟了道路,使香港交易所與國内外資本市場接軌更加高效。去年,香港有154次首次公開募股,是全球第二大募集資金。

以生物科技為例,香港已成為亞洲最大及全球第二大生物科技集資中心,圍繞多家上市公司,整個産業生态系統不斷完善。這主要是由于港交所為響應新經濟企業的融資需求而進行的一系列重大改革和創新。

巴先生表示,自香港聯交所上市新規生效以來,已有70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在香港上市,首次公開募股融資超過2300億港元。其中,40家是尚未實作收入的創新型生物技術公司,通過第18A章的成功上市籌集了超過1000億港元的資金,"這些公司正在流入生物制藥實體經濟,推動生物技術創新,其中許多被用于流行病的前線。

"香港上市的生物技術公司在交易活動和籌款方面都具有很強的國際競争力。巴樹松指出。

在談到成都的生物醫藥産業時,巴樹松表示,成都在國家生物醫藥産業版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我們看到越來越多不同領域的創新企業來到香港,包括醫療設備、外包服務、診斷治療、醫療資料等,「未來,我們希望成都的創新公司,特別是醫療保健類別的創新公司,能夠更好地利用香港的資本市場。

<h2>聯交所再融資優勢明顯巨大 與内地合作</h2>

一直以來,與上海和深圳相比,香港擁有其獨特的比較優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通過滬港通、深港港通進入香港資本市場,以及資金流向國内也反映出影響力越來越大,香港股市已成為一支非常重要的投資力量。

滬港通和深港通已逐漸将香港與内地連接配接起來,成為一個共同市場。巴曙松介紹,從滬港快車、深港通開通到現在,内地累計南行資本超過2萬億元。雖然金融地産的比重還比較高,但一些新興經濟闆塊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創新型企業的交易非常活躍。

除了通過滬港通和深港通和深港港通進行直接投資外,投資者還通過2,000多個基金進行間接投資。"市場預測,該國南部地區每年平均流入的資金預計将保持在5000億至6000億元人民币。"巴先生說。

與此同時,巴先生指出,越來越多的中國股票前往香港進行第二次上市,籌集了超過3000億港元,它們在港股總市值中的份額正在上升。在将美國集團和小米納入香港證券交易所後,很明顯它們的流動性已經顯着增加。"這凸顯了港交所的獨特優勢,可以快速高效地與國内外資本無縫對接。

事實上,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和發展戰略下,每個交易所都有自己的優勢。據巴先生介紹,港交所非常重要的優勢之一是首次公開募股後再融資非常友善。

"相對而言,我們的融資非常友善和多元化,上市後融資管道涵蓋後續供股、大宗交易、聯股等,"巴先生說。而且效率高,批量交易及後續發行可以在一夜之間進行,操作速度非常快,進一步降低市場風險。再融資可以在下一個交易日早上開始之前宣布,無需暫停和連續交易。"

最後,巴樹松強調,"A-H的雙重上市"證明,香港聯交所與内地交易所夥伴的合作空間非常大,無論是H後A、A後H,還是上市公司到單獨的子公司在香港上市,都有非常廣闊的空間,蘊含着許多新的機遇。

每日經濟新聞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