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若说今年出圈第一神剧,非《觉醒年代》莫属。

《觉醒年代》是群像,大神群集,多数人物跟历史原型是比较接近的。

但有一位却跟剧中展现的形象有所不同,或说剧中只展现了他宽厚温和的一面,而没有展现他不那么君子的一面。

他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教育总长、同盟会及国民党核心元老、一手改造北大的硬核校长—蔡元培。

如果你不了解蔡元培,而只看过剧或只记得历史书中对他几句简单的描写,那么看了这篇文章,或许会颠覆你对这位革命先驱的认知。

如果你做好了准备,就跟着这篇文章一起去了解历史上真实的、立体的蔡元培。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

一、从八股考神到激进革命家

蔡元培幼时家境富裕,父亲是一家钱庄的老板。

由于祖上大半经商,出于光耀门楣的目的,蔡父着意培养聪明懂事的蔡元培读书,让他4岁就入了私塾。

但蔡元培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家道逐渐中落,幸好母亲坚持供他读书。

在母亲及家人的支持和蔡元培自己的努力下,蔡元培开启了自己开挂般的考试生涯。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青年蔡元培

光绪五年(1879年),12岁的蔡元培寄居到姨妈家读书,17岁便考取了秀才。

22岁到杭州参加乡试考取举人,23岁在北京通过会试成为贡士,25岁通过殿试,考取第二甲第三十四名进士。

当时主持殿试的是晚清重臣、两代帝师(同治与光绪)翁同龢。

翁同龢看过蔡元培的文章后说,评价他“年少通经,文极古藻,隽才也”。

随后蔡元培便被点入翰林,成为翰林院庶吉士。

1894年,27岁的蔡元培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相当于现在的司局级、处级干部。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清朝科举考试

从科举的第一级考试到通关,蔡元培只用了10年。

如果是现在,他无疑会成为众多媒体和家长老师口中的学霸、考神。

翰林官位虽不高,但在清朝,南书房行走及上书房行走多半由翰林担任,上至皇帝、皇子王公下至文武百官,对翰林都多有优待。

以明清传统士人的发展路径来看,只要蔡元培安安稳稳地在翰林院呆上十几年,日后或是入阁拜相,或是成为一方主政都属正常。

然而,历史的车轮将蔡元培带到了新的方向。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甲午中日海战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维新运动失败,戊戌变法失败。

有着强烈爱国情怀的蔡元培开始接触西学,并认识到晚清朝廷已经无可救药了。

1898年,蔡元培回到绍兴,绍兴中西学堂监督,开始广泛提倡新学,慢慢地从一个传统仕人转向激进的革命者。

1901年至1903年,蔡元培辗转青岛、日本、绍兴、上海等地,持续开展爱国教育和革命活动。

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组织成立光复会,秋瑾、徐锡麟、柳亚子等都是光复会的成员。

而暗杀和暴动就是光复会的主要革命手段之二。

也是在这段时间,蔡元培展现了他激进、狠辣的另一面。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五大臣出洋

提到光复会,就不得不提到历史上一个很著名的事件—革命党人吴樾暗杀清朝出国五大臣。

而吴樾所用的炸弹据说就出自蔡元培和陈独秀之手,这在《觉醒年代》剧中也有提及。

蔡元培的激进不止体现在他亲自研制炸药上。

他还通过加入光复会的化学老师研制毒药、培养爱国女校的女性成为女杀手、组织社会上的激进青年搞杀手速成班,教他们物理化学和催眠术,放港片里,妥妥的黑帮教父设定。

不过传奇的大佬总是复杂多面的,蔡元培虽然在初期的革命道路上手段极端,但是作为一个丈夫和师长,蔡元培在那个时代十分开放前卫,堪称时代楷模。

二、民国女权先锋、北大硬核校长

蔡元培高中举人之后,回乡在家族长辈的介绍下娶了王昭为妻。

王昭是典型的封建妇女,遵从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缠足、节俭,跟蔡元培不管是思想上还是生活上都很有很大不同。

刚开始,蔡元培很不习惯也不喜欢这位发妻。

随着蔡元培接触西学,他开始对自己的婚姻关系进行反思,还写下了非常先锋的《夫妻公约》,让妻子不用叫他老爷,不用缠足,有事可以平等商量。

在蔡元培的理解和引导下,王昭也慢慢改变了,放弃缠足,不再迷信鬼神,夫妻感情也好了起来。

蔡元培自己也很高兴地说两口子是“伉俪之爱,视新婚有加焉”。

但好景不长的是,长期的奔波劳碌拖垮了王昭的身体,王昭在蔡元培33岁那年去世了。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蔡元培与家人

当时蔡元培在江浙一带已经声名远扬,丧妻之后,来给蔡说亲的人络绎不绝。

蔡元培为了纪念亡妻,也不胜媒人的烦扰,写了一份征婚启事,说明自己的求偶要求:

1、不缠足,天足;2、要识字;3、男子不得娶妾,不娶姨太太;4、丈夫死了,妻子可以改嫁;5、意见不合,可以离婚。

在当时这则启事,简直就是对封建礼常的挑战,不仅引起了巨大的争议,也吓退了一众媒人。

后来,蔡元培经朋友介绍认识了黄仲玉,并对她展开主动追求,1902年蔡与黄在杭州举行了一场别具一格的婚礼。

他免去了旧时结婚的一应繁文缛节,还用一个小型的演说会代替了闹洞房。

可惜的是,黄仲玉也在1920年底因病去世。

蔡元培十分悲痛,他饱含深情写下的《悼亡妻黄仲玉》还被收入当时的中学课本,成为了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觉醒年代》蔡元培演讲

蔡元培对女性的尊重不仅体现在他的婚姻上,在他的职业生涯中也有体现。

1902年,蔡元培在上海创办爱国女校,鼓励女子参与革命活动。

他的第三任夫人周峻就是该校的学生。

从1916年12月到1923年春,在担任北大校长的7年间,蔡元培把北大从一个学风败坏、校纪混乱、学生只想当官的三流学堂变成了当时中国最自由开放的新式高等学府。

当时的北大,有领时代风气之先的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新派,也有拖着辫子的前清遗老辜鸿铭、国学大师刘师培,还有哲学大家梁漱溟、近代著名画家徐悲鸿、地质学家李四光等专业大牛。

蔡元培还鼓励师生在校开办报刊、杂志,陈独秀、胡适、李大钊主导的《新青年》,刘师培、黄侃、陈汉章主办的《国故月刊》,梁漱溟组织的“孔子哲学研究会”,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等人创办的《新潮》……

各展所长,百花齐放,开启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百家争鸣”的思想风气。

期间由北大领头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更开启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觉醒年代》蔡元培三请陈独秀

改造北大、改革教育,蔡校长思想之开放、气魄之宏大、手段之高超,令人折服。

具体细节笔者就不多说,想了解的朋友可以认真去看看《觉醒年代》。

另外很值得一提的是,1919年,陆续有两位学生向蔡元培申请让女子入学北大。

1920年,在未及征得教育部批准的情况下,蔡元培同意王兰、奚浈、查晓园等九名女生以旁听生名义进入北大文科,之后又正式招收女生,开启中国大学男女同校的先例。

当年,南京高师、上海沪江大学也开始兼招女生,并引发了全国各地高校效仿。

随后关于男女同校问题的讨论延伸到了中学,1927年教育部才最终批准中学男女同校。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觉醒年代》蔡元培北大演讲

蔡元培在北大的就职演讲中说,“大学乃研究高深学问之地”,勉励“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并主张“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五育并举。

蔡元培不仅在北大做到了,他提倡的“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的原则,也深刻影响了后世教育事业的发展。

今天所提倡的,好的大学应培养人中人,引导学生求知、求真、求善,守护共同价值,增益共同福祉,也可算做蔡公教育思想的演化。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伟人的这句评语,蔡公当之无愧!

三、坚定的爱国者与摇摆的政治家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去世,周总理曾为他作挽联:“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这副挽联可以说很好地概括了蔡元培的一生。

除去革命早期的激进行为,蔡元培一直提倡“教育独立”“学术自由”。

但作为一个爱国者,在那个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年代,他的一生不可能脱离政治。

他也先后拥护、看好过直系军阀吴佩孚和蒋介石,认为这两个人是可以领导中国政府的。

1916年5月,蔡元培还联合胡适、陶行知、梁漱溟、李大钊、汤尔和、罗文干等人发表了《我们的政治主张》,提出了所谓“好人政府”:

动员好人参政,从制度上对官员进行监督,召开国会;主张各政治势力和解,并提出裁军、裁官、改革财政和选举等多项措施。

9月,当时的北洋政府实际掌权者,直系军阀曹锟和吴佩孚迫于各方压力,同意组建以王宠惠为代表的“好人内阁”。

但当时的大势和政局,并不能支持这样一个“好人内阁”的存在。

在财政崩溃、军阀争权、列强压迫的内忧外患下,这个历时两个月零六天的“好人政府”夭折了。

对此,蔡元培也深感痛心,但是,时代的巨轮不许他轻易下船。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作为同盟会元老和知识界的领袖,以及他在各个党派中保持中立的立场,让他一时成了调节国民党内部最好用的润滑剂和消防队。

宁粤和谈、蒋介石两次下野等重大政治事件中,都有蔡元培的影响。

这一系列的事件中,也包括了一件著名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1926年,因北伐在国内声名大噪的蒋介石,成功夺取了国民党党、军、政大权,开始密谋清党。

1927年,在张静江、吴稚晖、蔡元培、李石曾等国民党元老的支持下,蒋介石对内联合冯玉祥、阎锡山等军阀和江浙财阀、上海青帮,对外勾结美日帝国主义,对共产党和国民党左派展开大搜捕和大屠杀。

陈延年、赵世炎、陈乔年等我党早期青年骨干都在此次屠杀中牺牲。

蒋介石反革命活动开展后期,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

党的创始人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同志,以及党北方组织的其他19名革命者因此丧生。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在此次大屠杀中,蔡元培的坚定和冷血令人震惊。

他不仅为蒋介石提供了一份179人的清党名单,其中包括陈独秀、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员,还有柳亚子(蔡元培学生)、邓演达等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

此时的蔡校长,已经被自身的阶级局限性和政治时局所裹挟,看不清革命本质和趋势了。

但是他很快便被自己所拥护的民国“正统”抛下了。

蒋介石等反动派在“四一二”中借清党名义对国民党左派和拥护孙中山“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基层党员进行滥杀,最终导致数千共产党员和40余万中下层国名党惨遭屠戮。

蔡元培虽对此行为提出严厉批评,但此时的蒋介石已不在乎这位元老的意见了。

及至“九一八”事变,蔡元培终于看清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政府的真面目。

在民族危亡之际,他开始重新拥护国共合作。

并与宋庆龄、鲁迅等成立发起组织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开展抗日爱国运动,成立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积极组织发动文化界人士及民众投入抗日救亡运动。

同时,蔡元培也将精力投入到国立中央研究院(“中研院”)的工作上。

建立起一套学术管理和评议制度,聚拢了一批国内一流的科技、学术精英,先后建立物理、化学、天文、气象、动植物、历史语言等十个研究所。

数年间,“中研院”在天文、气象、地质和考古领域均取得了可观的成绩。

包括对河南安阳小屯殷墟遗址的发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建立,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对地层结构和矿物资源的调查。

解放战争后,除去傅斯年带领的历史语言研究院和总办事处、数学研究所南渡台湾,“中研院”的60多名院士和大部分学者,都选择了留在大陆,成为了新中国的主要科研力量。

观剧|神剧《觉醒年代》考究:民国第一硬核校长蔡元培

淞沪抗战

1937年,淞沪抗战爆发。

在亲自组织、指挥理、化、工三个研究所向内地撤退后,蔡元培本意在丁西林的陪同下,借邮轮取道香港到重庆。

但因为年事已高,体力不济,只得化名”周子余”隐居在香港跑马地崇正会馆修养。

1940年3月5日蔡元培在香港病逝,享年72岁,葬在香港仔山巅华人公墓。

觉得文章不错的朋友,不妨点个免费的关注,您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