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岩 中国人民银行合肥市中央支行党委委员、副主席
本文通过梳理国际、国内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经验,重点对比分析安徽与上海、江浙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践,分析值得关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进一步提升安徽金融服务科技创新能力, 加快融入长三角融合,促进长三角科技创新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2021年第10期《当代金融家》
长三角地区创新资源丰富,科技企业数量众多,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难、促进知识产权从"知识"向"资产"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手段。 战略,加快科技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
1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方面的国际和国内经验
国际经验
发达国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起步较早,在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的作用,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逐步探索并形成更加成熟的实践经验, 值得参考和反思。
一是有效发挥政府监管作用。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政府可以在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有效担保和降低风险的目标。例如,在日本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政府支持的日本政策投资银行(DEVELOPMENT Bank of Japan)是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重要政策性金融机构,它安排专门的评估机构对质押进行价值评估和资产审查,以确定贷款限额,而日本信用担保协会, 由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创立,为企业融资提供信用担保。
二是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交易机制。作为无形资产,实现知识产权流通,以市场化手段激活交易市场,提高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例如,在韩国成立的韩国技术交易中心(KTTC)是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专业场所。技术交易中心实行会员准入制,只有经政府批准的金融机构和评估机构才能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业务。企业用于开展知识产权融资的标的物在技术交易中心进行管理,并由政府在KTTC平台上进行监管。
三是构建科学的风险共担赔偿机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参与者众多,多方合作风险分担补偿机制的建立,有利于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化解后顾之忧。例如,为了支持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发展并降低融资风险,联邦政府、州政府、担保人和商业银行以39:26:28:7的比例分担风险损失。小企业管理局(SBA)作为小企业和银行的信贷平台,提供评估,信用担保,贷后管理和其他服务,当公司无法按时还款时,政府会按金融机构的风险按比例进行补偿。
国内勘探
我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发展时间短,国家知识产权局自2009年以来一直在全国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投融资服务试点和国家知识产权投融资综合试点。同时,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等部门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支持知识产权融资发展。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中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包括专利权和商标权)将达2110.2亿元。在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实践中,中国逐步形成了地方政府主导、知识产权运营机构、保险机构主导、商业银行主导等几种典型模式。
地方政府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导,通过为企业、评估机构、金融机构等提供相关的成本补贴、激励和风险补偿,引导市场参与者积极参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市场化程度低,政府是主要的风险承担者。在202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排名前10位的省份(包括专利质押和商标质押)中,广东、江苏、四川、安徽等地地方政府履行了风险补偿或贴现、激励政策的主要职责(见表1)。
Ipsis运营机构主导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中,知识产权经营者率先与相关金融机构联合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创新融资产品和风险分散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知识产权经营者成为质押融资的主导方,承担主要风险补偿责任。以北京知识产权运营管理有限公司("北京知识产权")推出的"智荣宝"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为典型代表,北京知识产权依托中关村资源优势,实现银行、担保、保险、评估、投资和政府风险补偿、民间资本参与,构建"知识产权运营与投资贷款联动"的服务模式。同时,北京知识产权创新启动的"智荣保"项目将责任风险处置到保险公司,重点保障保险和保费支付,实施风险上限,增强金融机构的参与度(见表2)。
保险代理主导模式。这种模式主要是为保险机构提供直接资金,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或通过提供保险产品,承担主要风险赔偿责任,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如"苏州人民保险模式"将保险公司直接用于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现保险资金与实体经济直接挂钩。"青岛模式"引入了保险机构解决银行贷款风险,保险机构、担保机构和商业银行按照6:2:2的比例共同承担风险补偿(见表3)。
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引领这一模式。这种模式是以创新为基础的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为主导的直接质押融资,市场化程度最高,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是主要的冒险者。如北京先后推出了"会展业"小企业知识产权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等产品,当面临风险时,银行等中介机构主要承担损失赔偿责任。上海成立浦东科技融资担保公司,政府不再参与担保项目的筛选,从早期政府主导逐步向市场化运营过渡。此外,成都还创新地引入了直接质押融资模式,为科技公司提供纯知识产权(见表4)。
2 安徽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实务
近年来,安徽认真贯彻创新发展理念,注重建设对科技创新的重要影响,高度重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制定并印发了《安徽省知识产权保护与应用规划》、《支持科技创新多项政策》、《安徽省专利转化实施》 专项计划助力中小企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并做更多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注重部门联系。知识产权主管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金融机构、高校机构密切沟通联系,定期召开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推进会,积极开展知识产权质押企业融资需求调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充分发挥省政府"四送一服务"双千项目平台的作用,通过举办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培训班、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银企对接等方式,不断优化知识产权金融发展环境,助力"三地一区"建设。
专注于本地实践。支持合肥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和鄧湖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城市建设。合肥市通过计息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企业通过专利质押贷款融资方式一次性补贴,最高可达20万元;我市出台多项政策措施,促进全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对使用质押贷款的企业给予贴现补贴,成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联合服务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分行联合组织银行与企业召开银行与企业会议,促进银行与企业对接合作。芜湖市制定《芜湖市知识产权促进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规定》,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按期融资和还款,按贷款利息和专利评估费总额补贴的50%;
专注于财务实力。中国人民银行合肥中央分行以创建长三角支行为契机,打造金融改革试点区,起到货币信贷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金融机构探索和开发知识产权融资新模式,积极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将会同知识产权部门整理高新技术成长型企业名录,依托省级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开展知识产权评价和高价值专利评价,引导商业银行做好对接工作。研究探索建立知识产权金融交易所,推动建行安徽分行实施知识产权"技术流动"融资方案。2020年,安徽省将拥有第五大质押金额1199笔贷款和101.32亿元,其中9.06笔贷款和79.12亿元质押,293笔贷款和22.2亿元质押将是全国第二大承诺额。
3 关注的问题
总体来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在风险共担等关键环节尚未打通,银行的担忧也未被消除,相关业务难以大面积推进。
处置和变现的困难导致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异化"。企业知识产权具有专属特性,必须结合特定的生产设备、技术、管理团队,才能达到特定价值,一旦出现贷款风险,质押的价值在处置时就会大幅贴现,商业银行将面临处置问题。为了分散处置风险,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逐渐发展成两种模式:一是"知识产权及其他抵押品",以其他抵押品价值缓冲知识产权处置风险;第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第二,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以"知识产权及其他抵押品",以其他抵押品价值缓冲知识产权处置风险;第二,"知识产权及其他抵押品",以其他抵押品价值缓冲知识产权处置风险;第二,"知识产权及其他抵押品",以其他抵押品价值缓冲知识产权处置风险;第二,"知识产权及其他抵押品",以其他抵押品价值缓冲知识产权处置风险;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风险分担机制并未被"打破"。商业银行对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认可度归根结底不高,因为质押贷款风力控制困难,套现困难,处置困难,风险防范和分担补偿机制不完善。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试点的过程中,地方政府倾向于通过利息补贴奖励政策给予激励,其本质只是缓解部分企业的"融资成本高昂"问题,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同时,虽然一些城市已经建立了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风险补偿基金,但由于资金有限,风险补偿小,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风险共担的痛点。
权利和责任不等,使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存在"套利"隐患。在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过程中,部分参与者通过相关渠道进行政策套利。在企业方面,部分企业以获得政策性补贴为目的申请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并连同评估机构一起虚高估值,造成"道德风险"。至于评价机构,目前的市场缺乏统一完善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少数评价机构为了抢占市场,有虚假的评估责任,造成评价竞争环境恶劣。在政府方面,一些试点城市为了促进业务,完成任务指标,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在奖励和补充方面并不严格,发现松散,而审计部门在后期审计中,发现过于严格并导致业务推广不力。
4 政策建议
虽然安徽省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长三角其他两个省、一个城市相比,仍存在融资总量有待扩大、融资结构有待优化、配套扶持政策有待完善等问题。下一步,安徽省应充分把握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打造长三角支线,打造金融改革试验区和长三角科技创新社区建设,以标准上海、江苏、浙江为契机,坚持问题导向,充分利用优质财政资源, 创新金融服务,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多方参与、各尽责、责任互利"的多元化风险防范与补偿机制,形成制衡机制,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
加强沟通协调,建立知识产权金融协同工作机制。借鉴上海的经验,知识产权管理部门牵头组建知识产权金融服务联盟,与相关政府部门、财务管理部门、金融机构、知识产权经营服务和法制机构作为成员单位,为知识产权提供政策交流、业务协调、信息共享、价值评估、法律风控等服务。 金融服务,并建立协同工作机制。组织各大银行、知识产权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通过召开联席会议、研讨会沙龙、融资对接等方式,探索建设"贷前指导、贷前时间有选择、贷款监控、贷后有补贴"的全链条、一站式知识产权金融服务平台。
加强金融创新,构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体系。一是加盟商的建立。鼓励商业银行设立科技分行,培训熟悉科技企业特点的客户经理和风控团队,通过单独信贷计划、专项考核奖励等方式支持业务发展。第二,创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在长三角跨省(市)联合信贷机制下,推进跨区域知识产权融资服务。支持商业银行为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等一揽子知识产权组合发放贷款,努力为商业银行代表商业银行在线注册专利质押创造条件。推进商业银行与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园区的战略合作,引入园区管理委员会等多元资源,对贷款企业形成约束。第三,完善内部风险管理。商业银行加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预警和贷后跟踪管理,密切跟踪企业财务状况和知识产权转型情况,对知识产权价值进行分阶段评估,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应对可能构成风险的不利情况。
强化风险约束,构建多元化风险防范共享补偿机制。一是探索商业银行和评估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模式,"协商估值,分担坏账",形成利益平衡。二是探索科技企业知识产权使用限制机制,贷款违约后,限制使用企业质押的商标权和专利权,迫使企业自律守信。三是探索知识产权质押评价、担保整合。质押由合格的保单技术担保机构或保险公司进行估值,并相应地提供贷款担保。四是整合中央政府的专项扶持基金,共同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由风险补偿基金、商业银行、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知识产权评估机构等参与方约定比例承担赔偿责任。银行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不良率比自身贷款(含)高3个百分点,并应受到监管容忍。五是完善贴现奖金机制,扩大补贴主体、范围和限额,建立积极的激励兼容机制。
加强平台建设,优化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营商环境。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评价体系。加强与上海、江苏、浙江的联系,建立政府主导的知识产权评估机构和专家人才库,长三角知识产权价值评价标准体系相对统一。二是搭建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上海、江苏、浙江等地的合作,积极参与建立长三角地区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项目动态数据库和银行知识产权金融产品信息数据库,形成跨区域合作机制和信息共享机制,促进多方合作。三是依托安徽创新博物馆探索建立国家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加快安徽联合技术产权交易所建设。参与建设长三角区域知识产权交易市场和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互补交易市场体系,助力知识产权流动变革。
本文摘自当代金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