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取蟾蜍毒素

作者:老禅游记cjf

#头条家时光#

取蟾蜍毒素

在阅读文章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小时候离学校很近,每个村都有小学,记得老人们常说,那是把学校办在老百姓的家门口。

记得上小学吋,有段时间学校搞“第二产业”,刮蛤蟆浆,你听说过吗?肯定没有,下面我讲给你听。在阅读文章之前,请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取蟾蜍毒素

科普一下!

蟾蜍,俗名“癞蛤蟆”。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猴子、癞刺、癞疙宝。在中国分为中华大蟾蜍和黑眶蟾蜍两种。从它们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则是中国紧缺的药材。蟾蜍水陆两栖,皮肤布满小孔具有渗透性,外加它们从出生就没有羊膜和壳等结构的保护,致使它们对环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类群,两栖动物被认为是检测环境变化的风向标。

癞蛤蟆。皮肤粗糙,背面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对是位于头侧鼓膜上方的耳后腺。这些腺体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

我们那时侯做的其实很简单,就是抓蛤蟆,然后带到学校,班里有专人统计,因为这是任务,得完成。

蛤蟆天生丑陋吓人,尤其是那满身的疙瘩,女同学都怕,所以每天早读交蛤蟆时都会不时传来女生的尖叫声,那是男同学手抓蛤蟆在吓她们呢!

说来怪,那时候溺水的不多。那时候孩子们天天在河边田里抓蛤蟆,夏天中午去上学还偷偷地光着腚几个小伙伴一起下河,,,会泳,那时我们叫洗澡,游泳是后来的书面语,哈哈。

回头再来说说童年趣事“刮蛤蟆浆”。

其实就是取蛤蟆的毒液,在头两侧那两个最大的凸起来的地分。那时候老师有个工具,像两个勺子连在一起,拇指和食指用力夹住蛤蟆的腺体,用力一夹,毒浆就出来了,夹了几只后,用小勺子刮下来,装入一个备好带盖的容器,一般早读课就完成了。一段吋间下来,大胆的男同学也会做了,老师就放心让他们去做了。!

其间最有趣的是过程。因为学校有任务,每人都得交,每天都有人统计。女孩子不敢抓,就想出各种办法;请家长抓好送学校的,也有请哥哥姐姐抓的,还有带吃的东西和班里男同换的……

取蟾蜍毒素

我也不敢抓,于是只好想办法,班里有个男孩子和我很要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写作业,因为他不懂做。于是我和他做了个交易,他也很乐意。那就是我每天让他抄作业,抄一题换一只蛤蟆。

这样他每天都积极地抓足两个人的任务数,然后到我这里抄作业,每天忙得不亦乐乎……

童年趣事,写出来给大家分享。

朋友,你的童年快乐吗?有难忘的事吗?开心的,难过的,有趣的,尴尬的……

写出来!!!!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