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取蟾蜍毒素

作者:老禅遊記cjf

#頭條家時光#

取蟾蜍毒素

在閱讀文章之前,請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小時候離學校很近,每個村都有國小,記得老人們常說,那是把學校辦在老百姓的家門口。

記得上國小吋,有段時間學校搞“第二産業”,刮蛤蟆漿,你聽說過嗎?肯定沒有,下面我講給你聽。在閱讀文章之前,請您點選一下“關注”,既友善您讨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援。

取蟾蜍毒素

科普一下!

蟾蜍,俗名“癞蛤蟆”。兩栖動物,體表有許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稱癞蛤蟆、癞猴子、癞刺、癞疙寶。在中國分為中華大蟾蜍和黑眶蟾蜍兩種。從它們身上提取的蟾酥以及蟾衣則是中國緊缺的藥材。蟾蜍水陸兩栖,皮膚布滿小孔具有滲透性,外加它們從出生就沒有羊膜和殼等結構的保護,緻使它們對環境的敏感性要高于其他類群,兩栖動物被認為是檢測環境變化的風向标。

癞蛤蟆。皮膚粗糙,背面長滿了大大小小的疙瘩,這是皮脂腺。其中最大的一對是位于頭側鼓膜上方的耳後腺。這些腺體分泌的白色毒液,是制作蟾酥的原料。

我們那時侯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抓蛤蟆,然後帶到學校,班裡有專人統計,因為這是任務,得完成。

蛤蟆天生醜陋吓人,尤其是那滿身的疙瘩,女同學都怕,是以每天早讀交蛤蟆時都會不時傳來女生的尖叫聲,那是男同學手抓蛤蟆在吓她們呢!

說來怪,那時候溺水的不多。那時候孩子們天天在河邊田裡抓蛤蟆,夏天中午去上學還偷偷地光着腚幾個小夥伴一起下河,,,會泳,那時我們叫洗澡,遊泳是後來的書面語,哈哈。

回頭再來說說童年趣事“刮蛤蟆漿”。

其實就是取蛤蟆的毒液,在頭兩側那兩個最大的凸起來的地分。那時候老師有個工具,像兩個勺子連在一起,拇指和食指用力夾住蛤蟆的腺體,用力一夾,毒漿就出來了,夾了幾隻後,用小勺子刮下來,裝入一個備好帶蓋的容器,一般早讀課就完成了。一段吋間下來,大膽的男同學也會做了,老師就放心讓他們去做了。!

其間最有趣的是過程。因為學校有任務,每人都得交,每天都有人統計。女孩子不敢抓,就想出各種辦法;請家長抓好送學校的,也有請哥哥姐姐抓的,還有帶吃的東西和班裡男同換的……

取蟾蜍毒素

我也不敢抓,于是隻好想辦法,班裡有個男孩子和我很要好,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寫作業,因為他不懂做。于是我和他做了個交易,他也很樂意。那就是我每天讓他抄作業,抄一題換一隻蛤蟆。

這樣他每天都積極地抓足兩個人的任務數,然後到我這裡抄作業,每天忙得不亦樂乎……

童年趣事,寫出來給大家分享。

朋友,你的童年快樂嗎?有難忘的事嗎?開心的,難過的,有趣的,尴尬的……

寫出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