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波冷空气还在世上,更强大的寒潮正在袭来。为了抵御寒冷,除了"秋衣秋裤"和"一体好口气",朋友们都没有偷偷拿出"尘土已经很久"的热水袋、保暖的宝贝、电热毯......但是你知道吗?这些"加热之神"如果使用不当,可能会伤害你!
"医生,我女儿的腿上有皮疹,很疼,还有一点水泡。就在两天前,住在临平的张女士(化名)带着7岁的女儿匆匆赶到余杭五医院皮肤科。
接受采访的吴润泽医生仔细看了看,问道:"你有没有接触过什么东西?"张女士仔细想了想,"昨天怕女儿太冷了,睡了齐水的热水袋让她用了一晚,跟这个有什么关系?"
吴润泽看到小女孩的腿发红,小水泡,而且面积不大,再加上一夜热水袋,热水袋判断是"低温灼伤"造成的。

不同寻常的是,20岁出头的女孩小周(化名)也是"低温烧伤"患者之一。
一到冬天,小舟喜欢囤积很多"暖宝宝",每天一个帖子就成了她冬天的日报。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她发现自己的肚子开始变红,然后逐渐演变成水泡,剥落,溃烂。
什么是低温烧伤?
说到烧伤,很多朋友心中性马会出现热沸腾的水,其实不然的话,让皮肤长时间接触体温以上的物体,也有可能引起灼伤。例如,45摄氏度的低热物体接触皮肤超过30分钟,并且存在灼伤的风险,这被称为"低温灼伤"。
"我们可以将低温烧伤与'温煮青蛙'进行比较,并且在此过程中不会感到太多疼痛,但是当长时间暴露于体温过低的物体时,来自外界的热损伤逐渐从表皮侵入真皮,甚至到达皮下组织和肌肉,导致灼伤。吴解释道。
更可怕的是,与"高温烧伤"、"低温烧伤"疼痛不明显,只有红斑、水肿、起泡、脱皮等症状,面积比较小。不过,也因为温度不高,伤口难以察觉,当出现实际症状时,皮肤损伤的程度已经比较严重。
"热袋烧伤"的三种常见情况
"热水袋烧伤"是"低温烧伤"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月31日,也就是上一波寒潮到来后的第二天,余杭五院开发区伤口专科护理门诊治疗12例患者,烫伤患者占一半,而热水袋烧伤,有3例。
1.市场上的热水袋质量参差不齐,一些假冒劣质产品乳胶质量差,保温效果不好,加上使用多年时间过长,导致乳胶老化,容易造成烫伤。
2.为了追求更好的保暖效果,有些朋友会把热水袋放在靠近皮肤的地方,或者干脆压在身体下面,造成过热效果,最终形成烫伤。而且有些朋友使用时没有拧紧螺栓,热水流向皮肤造成灼伤。
3.感冒后,身体的温暖感觉会减少,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瘫痪患者、婴幼儿等对体温不敏感或不能表达人群。这些人往往皮肤较薄,保护和再生不良,并且经常表达有限,因此他们更容易被烧伤。
如何预防?烧伤后会发生什么?
1.一定要买到质量保证的"暖神"。
2.热水袋在使用时,可以用毛巾包裹在外面,防止直接接触皮肤,包括温暖的宝宝一样,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使用。
3.热水袋使用时,不能长时间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30分钟左右改变位置。因此,当您即将入睡时,切勿使用热水袋,因为很难保证热水袋的位置会在您入睡后发生变化。
4.在平时使用热水袋时,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先加冷水,再加热水,试试水温再用,水温一般不超过50度,每次不要泡脚超过30分钟。
5.一旦烫伤,发红,起泡,不要擦牙膏,大蒜等,不要尝试用针头挑出水泡。此时,最好立即用流动的冷水冲洗烫伤部位15~20分钟,并用碘伏或生理盐水消毒,烧伤严重时需及时入院,以免耽误最佳治疗时间。
来源:健康杭州
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行为,请联系
来源:浙江广播电视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