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皮膚莫名其妙就潰爛了?醫生緊急提醒:危險

最後一波冷空氣還在世上,更強大的寒潮正在襲來。為了抵禦寒冷,除了"秋衣秋褲"和"一體好口氣",朋友們都沒有偷偷拿出"塵土已經很久"的熱水袋、保暖的寶貝、電熱毯......但是你知道嗎?這些"加熱之神"如果使用不當,可能會傷害你!

"醫生,我女兒的腿上有皮疹,很疼,還有一點水泡。就在兩天前,住在臨平的張女士(化名)帶着7歲的女兒匆匆趕到餘杭五醫院皮膚科。

接受采訪的吳潤澤醫生仔細看了看,問道:"你有沒有接觸過什麼東西?"張女士仔細想了想,"昨天怕女兒太冷了,睡了齊水的熱水袋讓她用了一晚,跟這個有什麼關系?"

吳潤澤看到小女孩的腿發紅,小水泡,而且面積不大,再加上一夜熱水袋,熱水袋判斷是"低溫灼傷"造成的。

皮膚莫名其妙就潰爛了?醫生緊急提醒:危險

不同尋常的是,20歲出頭的女孩小周(化名)也是"低溫燒傷"患者之一。

一到冬天,小舟喜歡囤積很多"暖寶寶",每天一個文章就成了她冬天的日報。但随着時間的流逝,她發現自己的肚子開始變紅,然後逐漸演變成水泡,剝落,潰爛。

皮膚莫名其妙就潰爛了?醫生緊急提醒:危險

什麼是低溫燒傷?

說到燒傷,很多朋友心中性馬會出現熱沸騰的水,其實不然的話,讓皮膚長時間接觸體溫以上的物體,也有可能引起灼傷。例如,45攝氏度的低熱物體接觸皮膚超過30分鐘,并且存在灼傷的風險,這被稱為"低溫灼傷"。

"我們可以将低溫燒傷與'溫煮青蛙'進行比較,并且在此過程中不會感到太多疼痛,但是當長時間暴露于體溫過低的物體時,來自外界的熱損傷逐漸從表皮侵入真皮,甚至到達皮下組織和肌肉,導緻灼傷。吳解釋道。

更可怕的是,與"高溫燒傷"、"低溫燒傷"疼痛不明顯,隻有紅斑、水腫、起泡、脫皮等症狀,面積比較小。不過,也因為溫度不高,傷口難以察覺,當出現實際症狀時,皮膚損傷的程度已經比較嚴重。

皮膚莫名其妙就潰爛了?醫生緊急提醒:危險

"熱袋燒傷"的三種常見情況

"熱水袋燒傷"是"低溫燒傷"的主要原因之一。12月31日,也就是上一波寒潮到來後的第二天,餘杭五院開發區傷口專科護理門診治療12例患者,燙傷患者占一半,而熱水袋燒傷,有3例。

1.市場上的熱水袋品質參差不齊,一些假冒劣質産品乳膠品質差,保溫效果不好,加上使用多年時間過長,導緻乳膠老化,容易造成燙傷。

2.為了追求更好的保暖效果,有些朋友會把熱水袋放在靠近皮膚的地方,或者幹脆壓在身體下面,造成過熱效果,最終形成燙傷。而且有些朋友使用時沒有擰緊螺栓,熱水流向皮膚造成灼傷。

3.感冒後,身體的溫暖感覺會減少,特别是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癱瘓患者、嬰幼兒等對體溫不敏感或不能表達人群。這些人往往皮膚較薄,保護和再生不良,并且經常表達有限,是以他們更容易被燒傷。

如何預防?燒傷後會發生什麼?

1.一定要買到品質保證的"暖神"。

2.熱水袋在使用時,可以用毛巾包裹在外面,防止直接接觸皮膚,包括溫暖的寶寶一樣,不能直接貼在皮膚上使用。

3.熱水袋使用時,不能長時間放在同一位置,一般在30分鐘左右改變位置。是以,當您即将入睡時,切勿使用熱水袋,因為很難保證熱水袋的位置會在您入睡後發生變化。

4.在平時使用熱水袋時,要養成良好的習慣,先加冷水,再加熱水,試試水溫再用,水溫一般不超過50度,每次不要泡腳超過30分鐘。

5.一旦燙傷,發紅,起泡,不要擦牙膏,大蒜等,不要嘗試用針頭挑出水泡。此時,最好立即用流動的冷水沖洗燙傷部位15~20分鐘,并用碘伏或生理鹽水消毒,燒傷嚴重時需及時入院,以免耽誤最佳治療時間。

來源:健康杭州

版權屬于原作者,如有侵權行為,請聯系

來源:浙江廣播電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