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Java中对象实例化过程中的多态特性

Java中对象实例化过程中的多态特性

通过上述代码,始终明确调用的方法必须是实例化子类中重写的方法。

        首先,在main函数中,【new B()】new了一个B类的实例化对象,在实例化对象时,调用了B类中的构造函数,执行【super(5)】,也就是public A(int v)------>setValue(v),由于调用的方法必须是实例化子类中重写的方法的原则。因此,这里调用的是B类中的setValue(v)方法,此时B实例的value值设置为2 x 5 = 10,后执行super.setValue(10),将value=10的值存储起来。

        执行完super(5)后,执行构造函数中的【setValue(getValue()- 3)】中【getValue()】,由于B类中没有getValue()方法,则调用父类(A类)中的getValue()方法,value++所得到的值为11,并存储在value中(先执行finally中的部分,后执行try中的return),在finally中,调用了【this.setValue(value)】,由于调用的方法必须是实例化子类中重写的方法的原则,调用的是B类中的setValue(v)方法,此时B实例的value值设置为2 x 11= 22,之后执行System.out.println(value),即在控制台上打印22;

        执行完finally中的部分,后执行try中的return,将value++执行后,存储在value中的11,return回去;执行【setValue(getValue()- 3)】,即:setValue(8)。

        执行setValue(8)时,由于调用的方法必须是实例化子类中重写的方法的原则,则调用B类中的setValue(v)方法,此时B实例的value值设置为2 x 8= 16;此时B类中的构造函数执行结束。

        在实例化对象以后,执行【new B().getValue()】,由于B类中没有getValue()方法,则调用父类(A类)中的getValue()方法,value++所得到的值为17,并存储在value中,在finally中,调用了【this.setValue(value)】,由于调用的方法必须是实例化子类中重写的方法的原则,调用的是B类中的setValue(v)方法,此时B实例的value值设置为2 x 17= 34,之后执行System.out.println(value),即在控制台上打印34;

        执行完finally中的部分,后执行try中的return,将value++执行后,存储在value中的17,return回去;执行【System.out.println(new B().getValue())】,即在控制台上打印17。

value值的变化过程,仅解释实例化对象时,构造函数中:super(5)与setValue(getValue()+3)两部分。图中两条线,起点分别为【new B()】与【setValue(getValue()+3)】:

Java中对象实例化过程中的多态特性

执行结果为: 

Java中对象实例化过程中的多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