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1、顶层(layout)设计角度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CjqITmNP-1601649828379)(https://i.loli.net/2020/10/02/EAyfRzVUawegG4h.png)]

以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四端口模型电路,有电源VDD,有地VSS,有输入input,有输出output(上图中没有画出,可以认为是两个反相器的输出)。

考虑到任意两个PAD均有可能发生ESD状况,所以,一定要注意layout布局。

第一:

ESD发生时,比如输入PAD到VSS地,会形成一股很大的泄放电流,但是我们的不同metal层次,不同粗细,都影响着泄放电流的大小,比如metal1的10um,仅能走峰值电流100mA(数据纯属假设,仅作举例),你的泄放电流是200mA,那你的芯片一打ESD,一股你的金属连线承受不了的电流经过,那么你的结局就是从芯片上看,你这片的金属连线烧毁,ESD布局失败。所以,所有的存在泄放电流支路的连线,都最好使用较粗的顶层metal连线,因为顶层metal连线的泄放电流能力最强。并且,ESD一定要尽量放在PAD旁边,这样可以做到最小的线路阻抗,最快的泄放电流路径,以及省顶层metal的面积,对电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设计原则。

第二:

假设输入PAD内部电路是一个栅极时,一定要注意一个ESD二级保护的问题,如上图所示,图中输入只有一个ESD到VSS的保护,很明显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一个限流电阻外加一个二级ESD保护,这个问题具体后面会讲解。

第三:

输入到电源也需要有ESD保护,如上图所示,假设输入PAD为高,对电源VDD打ESD,那么泄放电流路径是先从下方的输入ESD流到地,再从地流到电源到地的ESD,这里面需要做到的是地足够粗,否则无处宣泄的泄放电流首先会把地线烧断,其次有可能烧毁内部地到电源之间的电路。

第四:

做高速接口电路时,一定要关注接口处ESD带来的寄生电容对信号delay的影响,选取ESD更为关键和谨慎。

第五:

不要增加mask,因为有时候针对同一套mask而言,做出来的ESD的性能可能不是太好,好的ESD可能需要其他mask,但这明显是不经济的,毕竟一层mask真的很贵。

第六:

要注意latchup的影响,latchup后面会有专门章节来讲,它和ESD是可靠性的两大主要内容。

第七:

适当运用功率管自保护可以减少外部ESD的面积,从而节省整体的面积。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

2、 底层设计

首先,我们来看看哪些器件能够作为或者帮助ESD的使用?

第一:电阻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电阻本身不是一个ESD器件,但是电阻能够帮助ESD器件完成一些特定的功能。**电阻具有限流的作用,**合理放置能够提高一些电路的ESD保护能力。电阻是一个最最简单的器件,但是在ESD保护中,我们经常能看到它的身影。例如I/O脚内部电路是MOS的栅极,我们就需要放置一个几K的电阻,它的好处就是当端口ESD能量很大时,能够限流降压。先解释一下我们为什么内部是栅极的I/O需要二级ESD保护,**因为栅极是一个远比源漏或者其他端口更敏感的位置,它的栅氧化层很容易被击穿,**所以我们需要第一个ESD器件,也就是下图中左边的ESD首先进行泄放掉一部分的能量,能量减弱后经过一个限流电阻R,导致往内部的电流不会太大,如果有大电流的话,R也可以吃掉很大的压降,剩余的能量就通过右边的ESD泄放掉。这是针对有栅极的I/O的处理方法,当然如果你说其他I/O能不能用,当然能了,double protect谁不喜欢,但问题是这会带来面积问题,毕竟一个ESD可是占了不少面积的。秉承电阻限流,吃电压的特性,还有一些情况,比如内部某些支路的耐压能力不够时,但是该支路的ESDtrigger电压却较高,那么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电阻去完成增加耐压的使命,前提是不要影响电路的正常工作,这当然是一些粗糙的使用方法了,一般改版电路没有其他选择时会这么做。所以,总结一下,电阻不仅可以作为一个限流器件,也可以作为一个增加耐压的器件。

第二:PN结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W1gcuKNu-1601649828385)(https://i.loli.net/2020/10/02/ojfalRusDKAN6eg.png)]

二极管其实本质上就是一个最简单的ESD器件。正向时,I与V呈e的指数倍关系,**反向时,存在一定的反向电流,但是当反向电压到达一定电压时,会形成雪崩击穿和齐纳击穿,短暂的时间产生较大的电流。**这里面有有一个ESD的重要特性,**短暂的时间泄放大量(能量)电流!**PN结反向击穿特性是所有ESD器件的必备特性!

为了方便我们后面关于BJT,CMOS等ESD器件的理解,我们统一将击穿特性放在I/V曲线的第一象限,所以PN结的击穿特性如下图所示: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JJ94vA26-1601649828386)(https://i.loli.net/2020/10/02/jv2ZmubsadUJtRF.png)]

假设I/O对GND打正电压,当I/O的能量到达一定程度时,**形成雪崩击穿,电流急剧上升,能量从二极管到地释放掉,**这种基础ESD放电模型是对ESD最简单最完美的诠释。假如I/O对GND打负电压,那正好,利用了二极管正向放电原理,自然就把能量泄放掉了。

那么在实际电路中我们要考虑到哪些其他因素呢?注意这个问题,这是以后讲其他ESD器件也必须要遵循的。

第一,不要影响到电路的正常工作,假设电路的正常工作电压是3V,那么我们的二极管的击穿电压一定要比3V大,否则你没打ESD,我就击穿泄放能量了,这还怎么能正常工作呢?

第二,**往电路内部的器件的耐压一定要耐得住这个ESD的击穿电压,**假设内部电路的器件全是VDS最大5V的器件,如果我击穿电压是6V,那么还没等到我泄放能量呢,你内部管子全打坏了,所以这也不行。

第三,我当然希望瞬间释放的能量越快越好,即希望击穿曲线越垂直于横坐标越好,但是受到二极管的寄生的RES的影响,我们的实际曲线通常是斜着往上的,那么意味着我们的管子泄放能量有一定的限制,是否需要多放几个并联的管子共同泄放能量,你也可以认为并联减少电阻,这无疑会造成面积的增加,最后权衡利弊,你可以得出一个你能想要的二极管的尺寸。

如果对于任何一个端口来说,他都能满足上面的三个要求,且尺寸合适,那么二极管就是最完美的ESD器件!其他的ESD器件看都不用看了,但是现实就是这么的残酷,针对一套固定的工艺,他的各种掺杂都要优先考虑普通MOS或者BJT的特性,所以遵循MOS或者BJT掺杂等特性做出来的PN结波形简直不能看,几乎不可能同时满足上面的三个要求。所以,很少单纯用PN结去做ESD器件。

第三:MOS管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gaF4ruM-1601649828387)(https://i.loli.net/2020/10/02/5RIJBL14SC9FHic.png)]

该方法如上图所示,漏极N,衬底P,源极N,寄生NPN。当漏极有一个较大的能量时,会形成一个较强的电场,对于漏极和衬底之间的反向PN结来说,**电场到达一定强度时,会发生雪崩击穿(此时drain电压称之为trigger电压),击穿后会有电流将衬底电压抬起到一个PN结正向导通电压,随即寄生NPN进入线性放大区,大量的电流从寄生NPN导到地,漏极电压下降,这就是snackback折返ESD的过程。**折返到最低的漏极电压,称之为holding电压。此后,随着电流的增加,漏极电压会继续上升,直到发生二次击穿,热击穿。

明白了方法之后,我们再来看柯老师的一句话:在輸出PAD,其輸出級大尺寸的PMOS及NMOS元件本身便可當做ESD防謢元件來用,但是其佈局方式必須遵守Design Rules中有關ESD佈局方面的規定!

这里面有个信息,输出极大尺寸的管子本身可以作为ESD防护使用,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引出GCNMOS的ESD。

3.1 GCNMOS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po9p7HoM-1601649828388)(https://i.loli.net/2020/10/02/dVhMz8ZL7BjHA6R.png)]

**GCNMOS就是在gate和drain之间加一个MOS电容,当漏级有一个较大的能量时,会通过Cout将gate给couple起来,这个时候沟道会通过一个较小的电流I1,该NMOS会弱导通,注意如果gate大于Vth的话,NMOS完全导通的话,管子往往承受不了太大的沟道电流,有可能造成烧毁。当gate被couple起来后,衬底中的电子会往沟道方向移动,会形成一个较小的从沟道往P的电流I2,从而导致需要达到触发电压的雪崩电流I3的减少,即更小的trigger电压即可触发寄生BJT,完成保护。所以相对GGNMOS来讲,GCNMOS的触发电压更小,并且另一个优点是,由于gate被couple,有了一个RC的delay,寄生BJT能够更均匀的开启,GGNMOS的基极电阻的差异,通常不能均匀开启;GCNMOS的W需要更大,才能帮助泄放弱导通时产生的热量,否则容易烧毁,也就是扛不住。**这种情况下的GCNMOS是一个典型的击穿型ESD,利用的就是寄生BJT的泄放能力。

讲完这些,大家疑问道,这和大尺寸的NMOS自身(寄生电容大)就能当做ESD使用有什么关系呢?大尺寸的管子的CGD相对较大,这样看它不也是一个GCNMOS吗?且其W足够大能承受得了管子开启带来的热量,针对几万尺寸W的功率管而言,它能够自保护的主要原因通常是它能够承受gate开启后泄放的ESD能量。这一点和PIN脚处单独做的GCNMOS不一样,那种情况下GCNMOS是尽量不要开启以保护管子,本质上还是BJT泄放能量。而功率管形成的GCNMOS本身就是靠自己沟道电流泄放能量,所以有的人也称这种为导通型的ESD。以上是笔者自己的看法,如有谬误,请指出。

下面补一张寄生BJT泄放能量的波形图,以助大家更方便地理解。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aUUiXPH4-1601649828388)(https://i.loli.net/2020/10/02/8xPjhJNa2w7Hgl3.png)]

3.2 GGNMOS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GGNMOS(上图就是GGNMOS)泄放能量的方式也是使用寄生BJT,所以他的波形图也如上上图中一样。

但是由于我们通常会考虑到ESD能力的问题,会把GGNMOS的漏极拉宽,这个的好处是可以增加漏极的一些阻抗,能够起到一些限流的作用,它的cross section的寄生图我觉得如下图所示: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拉宽drain可以增加RD,电阻上面已经说了,可以限流和吃电压,因为在寄生的三极管开之前,这个RD是没有电流的,只有发生雪崩击穿后才会有电流,所以拉宽drain对IV曲线的snack back来讲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他会对随后的I/V曲线产生影响,如下图所示: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蓝色的实线是没有拉宽drain的波形,黑色的实线是拉宽的drain波形,针对A和B点来讲,同一个V电压,蓝色的电流显然更高,所以蓝色的曲线显然更容易进入到热击穿从而损毁,从这里可以很明显看出电阻的限流作用;针对C和B点来讲,**同一个I电流,黑色曲线需要更高的电压才会发生击穿,从这里可以看出电阻的吃电压作用,**这个电阻相当于帮忙吃掉了一部分电压,需要更高的电压才可以损毁ESD。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Silicided diffusion技术,他的主要目的**在降低MOS元件在源级与漏极的串联杂散电阻Rd及Rs,主要驱动力是为了更高速的电路服务的,**只有只写寄生的电阻越小,MOS的速度才能提上来,所以在0.35um以下的工艺里面,salicided的技术还是比较普遍的,但是,好巧不巧,你减少这些串联的电阻刚好与我们的ESD的要求不符,如上图中解释,所以又特地为了提高ESD能力,做了一些silicided diffusion block的区域来保证其ESD能力。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BbTjm3zF-1601649828391)(https://i.loli.net/2020/10/02/uQCFKheGj4SAZcI.png)]

第四:SCR

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ESD(静电释放)下半部分

SCR结构的ESD的holding点比较低,trigger点比较高,所以不适合作为power脚接口的ESD。SCR的ESD通常是和二级ESD保护一起配合使用保护I/O脚。SCR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说面积小,因为他不需要像高压ESD把漏极拉宽(SAB)来增加漏端阻抗。

总结:

[外链图片转存失败,源站可能有防盗链机制,建议将图片保存下来直接上传(img-yiKg3wVk-1601649828392)(https://i.loli.net/2020/10/02/oXS2DZzcfwF8abW.png)]

我觉得最完美的ESD的曲线莫过于下面这章图,只有trigger点,一旦trigger,电流快速上升,完美放电,trigger电压只要略高于端口正常工作的最高电压即可。

但是这种ESD也有其缺点,就是在测试的时候如果端口正常工作电压较高,那么势必会造成其Power过大,很可能在较低电压ESD测试过程中就会失效烧掉。所以,snackback的ESD这个时候就可以发挥作用了,它能够把电压拉到一个较低点,这种Power不会导致芯片烧毁等。

所以,对于端口正常工作电压较低且易受干扰时,我们可以尽可能适配上图类型的ESD(尽管这种ESD仅存在于理想之中),电压较高时,如有必要,可以使用snackback类型的ESD。

整理自微信公众号:芯路 https://www.zhihu.com/column/chip-w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