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2021-07(上)红牛商标世纪之战搅动功能饮料市场

作者:中国食品工业杂志

渴得喝红牛,困得烂,多喝红牛",曾经几何,这个广告词在全国各大媒体上"圆炸",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名字。红牛是中国市场上最畅销的功能性饮料之一,直到2013年几乎垄断了市场。但红牛的市场份额逐年下降,因为两家中国和泰国公司就红牛商标进行了长期的法律斗争。截至2020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终裁定,"红牛系列商标"属于泰国天丝医疗保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思药业)和红牛维生素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红牛)不享有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就像王老吉和加朵一样,商标战伤害了企业,失去了市场份额。如今的功能性饮料市场,还不是一头红牛,随着乐湖、中沃、东鹏特饮料的进入游戏,功能性饮料市场已经是多么强大的分化。

从"蜜月"到预订

公开记录显示,2012年去世的徐某于1956年创立了销售抗生素的天丝药业,后来转向能量补充剂研发,并于1975年发明了一种由咖啡因、糖和氨基酸、牛磺酸或泰国红牛制成的饮料。

1984年,严斌在泰国创立了华彬集团。1995年12月,华彬集团与泰国红牛、泰国天思集团在中国成立了中国红牛的合资企业,在中国拥有"红牛REDBULL"商标。

1998年,双方与另一股东重新签订了新的合资合同,由天石药业为中国红牛在生产工艺、产品配方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持,华彬集团是国内领先的产品生产和管理机构。

自2012年徐某去世以来,天安医药与华彬集团的合作一直存在裂痕。在随后的几年里,天安药业指控华彬集团秘密转移业务和利润。

2016年10月,Tinsy Pharma宣布红牛的商标许可合同已到期,不会续签。然而,华彬集团此后继续主导红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对此,天思医药选择公开预订,"红牛系列商标"所有权的所有权成为双方争论的焦点。

红牛系列商标的持续合法使用,意味着红牛中国可以继续在中国市场销售红牛饮料产品。为了获得商标使用权,中国红牛公司提出了一些主张,如涉案商标的实际使用,对商标商誉的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应享有商标权。

经过双方多年的诉讼,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11月25日作出一审判决,驳回红牛要求法院确认其对17个红牛系列商标所有人合法权益主张的请求。中国红牛随后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要求撤销一审判决。

最终确认,尘埃落定

2020年10月10日,红牛与天安医药在中国的商标权属纠纷在最高人民法院第四院开庭审理,有30万人现场观看。

中国红牛上诉,一审法院未审查既定事实,一些基本事实未成立,因此要求撤销一审判决,将案件发回重审。中国红牛也明确表示,其主张是确认相关商标所有人的合法权益,而不是商标所有权。

上诉人天思药业辩称,一审法院相关判决符合法律程序,天思药业对红牛系列商标拥有明确、独立、完全的所有权。天安医药等股东于1995年11月10日签订的《1995年合资合同》的有关规定,是指天思泰国作为商标所有人,向红牛饮料公司提供商标许可,不转让红牛商标的所有权。

据了解,上述"1995年合资合同"是指1995年11月10日天丝药业与深圳市中昊(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食品工业总公司与红牛维生素饮料(泰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牛泰国公司)签订的"红牛维生素饮料有限公司",同意共同投资成立中国红牛, 同意天丝药业有限公司"提供红牛饮料公司的产品配方、工艺、商标及后续改进技术",红牛饮料产品的商标是红牛饮料的一部分"

根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2019年11月的判决,红牛维生素饮料有限公司(中国红牛)作为原告请求法院确认其878072、878073、1289559、1264582、5608276、1219609、5035427、969643、11227127、11460102、5035426、3478098、24144331、11227115、5033257、592693、5033255注册商标17个享有所有人的合法权益, 并要求泰国红牛所有者天思医疗健康有限公司支付总计37.53亿元人民币的广告费用。中国红牛要求确认上述红牛系列商标仅归红牛维生素所有,如果不是,则由红牛维生素和天思药业拥有。2019年11月2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对该案作出一审判决,驳回了红牛的全部诉求。

中国红牛在2019年11月28日晚的一份声明中表示,它是红牛系列在中国市场市场价值的唯一贡献者和贡献者,从零到数百亿美元。红牛中国在本案中的核心诉求是请求法院确认本公司在红牛系列商标中具有合法权益,即使用红牛系列商标并享有所附收益等合法权益,而不是请求法院确认本公司为注册商标所有人。但一审判决回避了上述核心问题,只是围绕"红牛系列商标"商标权属审查与裁决,是否偏离了公司的真实主张。

2020年12月,天赛药业发表声明称,最高人民法院最终驳回了中国红牛的上诉,维持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的一审判决,终审判决再次明确了"红牛系列商标"的所有权属于天石药业。

根据此前的声明,中国红牛将不再被授权使用其商标,并追究商标侵权行为。这意味着红牛在中国很难通过新的合作许可方式寻求商标使用。

中国红牛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二审判决不是双方法律关系的终结","将通过一切可能的法律救济,包括申请再审和提出反诉,依法维护其合法权益"。

经终审,该案被选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十大知识产权案件之一,并于2021年世界知识产权日被选为2020年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

波浪是平坦的,波浪是向上和向上的。2021年,红牛商标纠纷又回来了。2021年4月20日,天思药业向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指控其在华联超市销售红牛在中国生产的"红牛系列商标"侵权商品。

2021年5月12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双方作出民事裁决,华联超市立即停止销售红牛中国"红牛维生素功能饮料"产品,并立即实施。

三个红牛,别傻了

在双方的拉锯战过程中,奥地利的红牛,另一个红牛饮料的感兴趣方,逐渐出现。

根据公开记录,1984年,奥地利Matschitz共同签署了创建奥地利红牛公司的投标书,持有该公司49%的股份,其余2%的收购书的长子徐勋(现任泰国红牛饮料集团董事长)。红牛奥地利的全资子公司早在2014年就进入了中国。不难看出,红牛的商标权构成非常复杂,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出现了"两模一样的猴王",而当事人对此重视不够,所以多年来一直存在商标权纠纷的隐患。

2019年12月24日,奥地利红牛在北京举行签约古爱玲的新闻发布会,这是自2014年奥地利红牛进入中国市场以来的首次高调宣传活动。业内人士认为,由于华彬集团控股的红牛维生素与红牛品牌所有者天石药业在中国市场存在商标纠纷,奥地利红牛进入中国市场前期一直保持低调。

事实上,在2014年进入中国市场之前,红牛奥地利公司就已经在中国成立了一个工作组,为保健品申请了"蓝帽"标志。目前,奥地利红牛在广深、南京、济南等城市进行线下销售,价格在15元左右,都是进口产品,主要通过经销商模式进行拓展。在线上,红牛奥地利在天猫和京东开设了自己的旗舰店。

据了解,1987年,奥地利红牛已经推向市场。2018年,红牛奥地利在全球销售了70亿罐,覆盖亚洲、欧洲、非洲和美国。由于红牛,Matschitz长期以来一直是奥地利最富有的人。

围绕红牛标志的长期诉讼背后,是中国功能性饮料市场的巨大"蛋糕"。

中国的红牛一直是华彬集团的"摇钱树"。2020年12月底,华彬集团宣布,其红牛维生素功能性饮料、战马能量维生素饮料、Fuss天然矿泉水、纯可天然椰子水、果胡椒儿童果汁五大品牌销售收入达到242.01亿元。其中,红牛饮料销售收入超过228亿元。一些业内人士认为,如果红牛系列商标不被允许使用,中国红牛和华彬集团将遭受巨大损失。

据介绍,红牛饮料在中国功能饮料市场占有率接近60%,如果被禁止,国内功能饮料市场格局可能迎来剧变。

华彬集团为此做好了准备。在过去的几年里,华彬集团一直在进行新的市场尝试,以摆脱对个别产品的过度依赖。例如,该公司正在积极推广另一款功能性饮料"战马",试图扩大其利润点,但从目前的市场表现来看,新产品在短期内远未替代红牛产品。

作为朝廷和市场的双重对手,天思药业在市场布局上也正在中国斌集团上一步步走。2019年6月,天丝药业与中国新合作伙伴合作,推出了红牛Anegy饮料,并于2019年12月宣布将原装进口红牛引入中国市场。

2021年7月初,泰国天丝集团首席执行官徐新雄致函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人民建设中央委员会主席、思源工程董事长陈长治。徐新雄在信中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需求的不断增长,泰天思集团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将继续秉持"立足中国,回馈中国"的宗旨,一是继续扩大对华投资,积极响应中国政府的有关呼吁, 稳步推进此前宣布的今后三年中国投资计划,深化与中国合作伙伴的战略关系,增强营销和研发能力,拓展新的生产基地,提供更符合中国消费者的产品 第二,继续帮助公益慈善事业,围绕中国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未来三年和"泗源项目"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开展 教育援助、农村发展、救灾、生态环境保护等公益项目。

红牛商标所有权的争夺战已经结束,渔民的利润竞争也随之而来。商标等无形资产的定义不明确,给企业经营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据说掘金队正试图抓住红牛的战斗,并为功能性饮料市场提供动力。但无论"两头牛"能否调和,功能性饮料的财富图都有可能被改写。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