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一提起“男德班”三个字,你会想到什么? 

“女德班”的变种? 

女德班有多荒谬,不用我多说了吧? 

那些“老师”在班上,教的都是三从四德,夫为妻纲。

“贞操是女人最好的嫁妆”这类的雷人雷语,层出不穷。 

但是就在上个月,有一场被称为“男德班”的工作坊在北京举办。 

当然,这里“男德班”只是个戏称,全称是“全参与型男性工作坊”。 

女德班这种糟粕,越早消失越好。

而这种“男德班”,倒是应该遍地开花。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01

男德班上,他们都在做什么?

在男德班上,这群学员主要做三件事。

第一件事,同性之间的亲密接触。

比如他们会被要求两两组队,抓住对方的小臂,深情对视至少30秒。

再比如,同一组的两个人,钻进一个圈子,然后再让对方“解套”。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突破传统男性的思维。

你懂的,很多男性都很恐惧同性之间的亲密接触,平时在一起聊天, 绝对不会看着对方的眼睛说话。

谈话时生怕靠得太紧,让别人看起来显得“暧昧”。一旦不小心,被同性碰到了,那就是触了电一样弹开。

这个工作坊创造一点机会,让他们尝试同性之间的接触,让他们发现:诶,其实这样也没啥。

甚至有的男性在彼此对视的过程中真情流露,眼中都隐约有了泪花。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第二和第三件事,教他们如何当一个“好伴侣”、“好父亲”。

比如他们被要求,模拟一整天做家务。

这群男人会进行无实物表演,在工作坊里模拟墩地、擦板凳等等行为,让他们用行动知道:

家里的地不会自动变干净,水槽里的碗不会自动消失,衣服也不会自动洗好的。

除此之外,他们还要学习怎么教育孩子,怎么正面管教、用鼓励代替惩罚,怎么陪孩子玩玩具。

他们还会两两一组,互相把对方当成自己的孩子,耐心地讲绘本。

这画面,是不是想想都觉得一定很美好?更美好的还在后头呢!

这个工作坊的重头戏,叫做「分娩体验」:

学员要在肚子上绑着一个十斤的水袋。他们需要对水袋小心照料一整天,体验女性怀孕的感觉。

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不断有老师提醒他们:“不要走太快,会伤着孩子!”

直到下午结课的时候,他们才被允许“分娩”。

在“分娩”时,有学员激动到几乎流泪。

看到这个环节你就知道了,这个工作坊一定是男性设计的。

因为男性通常会认为分娩就是最痛苦的经历。

其实,生过孩子的女性就知道,相比起半夜爬起来喂奶,产后抑郁等等,分娩只是小case。

所以说,男德班充其量只能让学员微微体验一下女性有多辛苦,离真正改变观念还差很远。

那为什么我还觉得,这种男德班应该全面开花呢?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02

所有男人,都是“男子气概”的受害者

我的一个学员,刚刚从外企转型进入互联网公司的时候,面对新工作,新行业,新老板,各种不适,几乎陷入了抑郁。

每天下班回到家,他经常在地库车里坐着,不想上楼。

我猜,如果他真的上楼跟他老婆说:“我很焦虑,我不确定自己是不是转错行了..... ” 他老婆也不会说什么。

但他就会觉得自己在妻子心目中的“高大”形象瞬间崩塌。

都说女人天天条条框框束缚,其实男人又何尝不是?

很多男性的痛苦如果可以用一句话概括——我这样“不男人”。

我的钱不够多,官不够大—— 那怎么行?这样不男人!

想好好陪伴孩子,不想在职场卷—— 那怎么行?这样不男人!

想和伴侣敞开心扉,好好倾诉自己的难处—— 那怎么行?这样不男人!

......

甚至很多情况下,两个男人之间从语言冲突上升为肢体冲突,只需要一句话:

“你还是不是个男人!”

“一定要像个男人”这样的限制,日积月累,甚至都会影响整个男性群体的健康。

美国四分之三的酗酒死亡案例,都发生在男性身上;

男性患抑郁症的概率和女性类似,但只有一半被诊断出来;

在全世界范围内,男性自杀的比例是女性的两倍。

这些情况的背后,都是“男子气概”形成的潜规则:

是个男人,就该坚强、好斗、自己的问题自己扛,向别人求助的,都是“娘娘腔”!

现在的社会中,往往都会强调女性受到的压迫,每个38妇女节,都是在宣扬女性要打破成见,做自己。

但其实,男人也同样受到压迫,不过这种压迫更隐形。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03

男性可以不止有一面

我儿子前两天哭着打电话给他爸,我没听见他说什么,就只听见我老公着急的问他:“怎么了? ”

原来和女朋友分手了。 

我当时就想,竟然远隔重洋的找爸爸哭诉情感问题,看来这父子关系经营的不错啊?

但其实在那个对话中,我儿子并没有把爸爸当作父亲,而是把他当值得相信的“好哥们儿”来看待的。 

而这正是走出“男子气概”束缚的核心:

在关系中找到自己的内在角色,用自身的多面性来对抗社会的单一性。

1、男性也需要内在角色

每一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很多角色,比如在公司里,我是老板,是CEO;在家里,我是母亲,是老婆,是女儿。

这些都是我们的外在角色。

但同时,在每段关系中,我们也都有一些内在角色。

比如我老公是父亲,这是他的外在角色,但他经常和儿子一起聊天、打游戏,这让他也拥有一个内在角色:好哥们儿、倾听者。

每个人在关系中都可以有很多不同的内在角色,这种内在角色与性别无关,仅仅和关系有关。

不一定是男的,就一定时时刻刻都得是“狩猎者”的角色,是女的,就一定得是“被保护者”者角色。

而且仅仅因为你一直在关系中承担某种角色,并不代表你就该一直这样做下去。

比如在公司,虽然大部分时间我是能“扛事儿”的老大,

但有时候我也会把自己放到一个“摆烂”的角色中,我会撒娇、耍赖、鼓励团队想办法,不要老指着我。

但是对于男性领导来讲,想做到这个切换就困难了,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他们也不知道自己还能成为谁?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2、用脆弱的力量,引出他的内在角色

《狂飙》从春节火到了现在,很多人都被扮演高启强的张颂文圈粉。

有人这样说:“我对高启强根本恨不起来,就是因为他太会哭了。”

每次高启强在剧中一哭,就能让人深深地对他的脆弱共情。让人意识到,除了黑帮老大之外,他还有一个叫做“小人物”的内在角色。

同样的,对于男性,展示自己的脆弱,也往往能唤起他们的内在角色。

在中文里,我们特容易把「脆弱」和「软弱」画等号。

这让男性对展示脆弱有一种天然的羞耻感,觉得脆弱是不被认可的——进一步强化他们脑子里的“男子气概”枷锁。

其实脆弱有脆弱的力量,一个男人越能暴露自己的脆弱,越能真实的做自己,就越能摆脱单一的外部评价体系。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3、如何让男性展示脆弱?

当然,一个成熟的人展示脆弱也要挑场合。在一个不安全的环境中,暴露自己的脆弱只能自取其辱。

所以想要对方展示脆弱也很简单,只需要让对方感到安全。

社会风气的改变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但在家里、在组织里,如果能够给男性提供足够的心理安全感,他们就更容易展示脆弱。

我的一个学员跟我抱怨说她老公下班回家就打游戏,也不管孩子,她问我怎么才能让老公少打点儿游戏?

我问她是不是她老公最近工作压力很大?

她说是,但紧接着她又说:“那他压力大,我又不能帮他解决!”

很多时候,我们认为只有帮别人解决问题才叫“帮”,但却忘了有时候,不带评判的倾听就是最好的解药。

后来这位学员意识到其实不是老公打不打游戏的问题,而是如何才能让他愿意和自己敞开心扉倾诉的问题。

再进一步,如何帮助她老公找到除打游戏之外其他缓解压力的方法?

最后,还想跟有儿子的父亲多说一句。 

父亲是一个男孩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榜样,而一个好榜样,有很多小事可以做。

比如在身体接触上,当爹的可以多拥抱儿子,和孩子一起在地上打滚,疯玩儿.......

找到一个和孩子的共同爱好,可以让两个人能在父子关系之外有另一层内在关系的联结。比如我老公经常和儿子一起打游戏。

父亲还可以和儿子分享自己曾经的感情生活,最好是失败经历,这样当儿子遇到情感问题也会找父亲倾诉......

安全感,就在一次次的“被听见”、“被接纳”之中建立了起来。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写在最后——

有一个比喻非常贴切:「男子气概」就是一个监狱,每一位女人都是囚徒,每一位男人都是狱卒。

区别在于,囚徒是可以越狱的。

而狱卒,会被整个系统困死。

也许我们要做的不是越狱,而是让自己的环境不再是监狱。

“当你老公开始遵守男德?!” 谢谢,有被爽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