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机时代的汽车工业,基本是欧洲、美国和日本主导,现在汽车工业已进入电动车时代。中国一不小心借势新能源汽车“换道超车”,但欧美显然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围绕新能源汽车的争夺“战争”,正在展开。
尽管欧洲在“禁燃”方面步子迈得坚决又快速,但欧洲各车企也存在大象转身难的困局,各国面对“禁燃”的争议仍在继续。在欧盟宣布禁燃时,27个国家16个小时谈判才达成的协议,可想而知其中的复杂与艰难。
汽车市场肯定将迎来大变局,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四国杀”中美欧日将如何展开?
一、燃油车生命倒计时
1、碳中和时间表&禁售燃油车
已经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零碳”或“碳中和”的气候目标,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的净零排放跟踪表统计了各个国家进展情况,其中包括:已实现的2个国家,已立法的6个国家,处于立法中状态的包括欧盟(作为整体)和其他3个国家。另外,有12个国家(包括欧盟国家)发布了政策宣示文档。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全球碳中和路线图显示,2035年大部分国家都将禁售燃油汽车,全球步入新能源汽车时代。此前,挪威和英国分别宣布将于2025年和2035年起禁售传统燃油车,两者均不在欧盟27国之列。印度、美国加州、中国海南等国家和地区也宣布将在2030年起实施燃油车禁售。
其中,欧盟委员会制定的“绿色一揽子计划”,为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欧盟委员会提议从2030年起将新车的二氧化碳(CO2)排放量相较2021年水平减少55%,从2035年起将新车的CO2排放量减少100%。这实际上相当于从2035年开始只授权销售纯电动汽车和使用氢能的燃料电池车。
使用汽油和柴油发动机的日子似乎屈指可数了。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外共有22个汽车品牌前后提出停售燃油车目标:
大众、奔驰、沃尔沃、福特等汽车厂商已公开表示,支持欧盟自2035年起禁止燃油车销售的决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目前该禁售令对混合动力汽车亮起了“红灯”,长期主攻混合动力车型的日本车企将如何应对,或将引发新一轮“博弈”。
二、有人“欢喜”有人“反对”
各国政府对车企提出约束性要求,迫使其加速推出以纯电动车为主的零排放车型,从供给端拉动整个欧洲汽车市场的电动化。
全面禁售燃油车有两大难题:一是在高寒等特殊环境下,燃油车仍有其独特优势,甚至还属于刚需。二是纯电动汽车全面取代燃油车,意味着电力基础设施要进行大规模重建或升级。
1、中国车企:把握先发优势
大陆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从原来的技术尝鲜、政策引导迈入了大众普及阶段,逐渐成为支撑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并且目前大陆汽车产业已经初步具备停售燃油车的基本条件。
对中国车企而言,除了要积极把握欧洲全面“禁燃”带来的市场机遇,也需要继续提升本土产业链的竞争优势,降低“碳关税”壁垒影响。
其实越早确立对于车企而言是有好处的,在欧洲全面“禁燃”的带动下,必然会有更多跨国车企转向电动化赛道,产业竞争会日趋白热化。如何保持以及用好先发优势,避免被反超。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优势逐渐凸显,宁德时代与福特的合作,虽然还需要获得有关部门的批准,但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汽车工业已经到了技术和管理输出的阶段。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中间会遭遇很多保护主义和抵制。
2、美国:强势发力
拜登政府关于全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规定是其应对气候变化计划的核心部分。倡导者说,美国道路上充电器的缺乏减缓了电动汽车销售的增长和对环境的积极影响。
新规规定,从2024年7月开始,成本的55%以上要在美国生产。有业内人士指出,模块成本占比约4-5成,会面临一定压力,所以未来的解决方案应该是美国建厂,如道通预计美国工厂2023年10月投产,后面做美国市场的公司大概率会走美国建厂路径,美国政策目的是为复兴制造业。
对于拜登政府的这则规定,欧洲方面担心,该法规会歧视外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此之前,欧盟已经就拜登在新能源领域实施的保护主义政策产生了剧烈抗议。
欧美国家转向新能源领域的决心非常明确,战略已重点向纯电动车倾斜,只是欧美之间在互挖墙脚的同时,对中国的汽车产业链也在想方设法遏制发展。
3、欧洲:德国、意大利强烈反对
欧盟立法者和成员国去年达成了一项初步协议,将迫使汽车制造商在2030年将新车碳排放量相对于2021年减少55%,到2035年减少100%。该计划是欧盟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努力的一部分,实际上意味着燃烧石油等碳氢化合物燃料的新车将被禁止销售。
德国交通部长表示德国不会支持欧盟从2035年起禁止销售内燃机新车的计划。此前,德国未能从欧盟高级官员那里获得豁免合成燃料的保证。
意大利能源部长同样表示意大利打算投票反对欧盟在12年内禁止销售新的汽油和柴油汽车的计划,意大利将表达自己的立场,反对到2035年禁止生产和销售内燃机汽车和货车的规定。
4、日本:沉迷过去,拒绝转型?
日本国情和日本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布局与中国不同,所以日本并没有把纯电动汽车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核心位置。
日本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也与中国不同,采用日本的定义,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成果,“日本车企拒绝新能源”“日本不愿转型新能源”之说都缺乏严谨性。
丰田集团社长丰田章男并非反对纯电动汽车,而是在对纯电动汽车的赞扬声中提出了不同意见,指出其缺点及在日本大规模生产纯电动汽车的实际困难。
在这场争夺中,既有合作,也有堤防和保护,特别是美国,已经摆明了希望把汽车工业整个产业链迁回本土,实现产业链的独立,为此不惜拿出巨额补贴,挖老盟友欧洲的墙角。
禁售燃油车,本质上是一个涉及能源、制造业、供应链、交通体系、基础设施等的系统性问题,所以关乎全局的自然需要从长计议。
确定停售期限并不意味着马上就停售燃油车,而是企业和全社会可以按照期限时间有序向新能源汽车转型。
在从燃油车向电动车切换的过程中,上述产业链、特别是汽车产业链将面临深度重塑,这也意味着产业资源和利益的再分配。
「链接」
关注【苏昕Andy】获悉新能源最新资讯解读行业热门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