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黄雪锋校长说:我和儿子聊人工智能ChatGPT

作者:黄雪锋博士
黄雪锋校长说:我和儿子聊人工智能ChatGPT

自从ChatGPT的话题在国内媒体大热之后,我一直很想注册OpenAI并亲手试试这个听起来神乎其神的工具,想体验一下有一个“私人人工智能小助手”的快感。可是不幸的是至今竟然还没有注册成功。试了好几次,也用了VPN,得到的答复都是“抱歉,你所在地区禁止使用”,估计是红墙外还有红墙的原因吧。

前两天又看到新闻说是中国境内其实已经全面禁止这个工具以及与之有关联的APP的使用。给出的原因不少,其中最主要的似乎是担心我们这些一向缺少审辩能力的大脑要被未经筛选的信息和知识所误导。毕竟人工智能不是人,谁知道它会说什么不堪入耳的话呢?也有新闻说中国的科技巨头们马上就要开发出可以在境内使用的同类工具了,就好像你们有Google,那我们可以有Baidu, 你们有Twitter,那我们可以有Wechat,你们有OpenAI, 那我们也可以有CloseAI的。所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可天下有点不大同。

总是用不着这个工具,心里痒痒,那我只能到处去读关于ChatGPT的文章,尤其是了解它对教育和学习的影响。隔靴挠痒一下也好的。而且我也曾看过一个似乎有点危言耸听的观点,说是学生有了这个工具,教师的作用可能会大大降低,甚至有被人工智能取代的风险。这个后果可直接关系到从事教育工作的我的切身利益及饭碗问题,所以我是必须要认真研究一下了。

做老师的我决定找我现在还是学生的儿子聊聊,想听听他如何看待ChatGPT对他学习的影响。不过我有些自知之明,知道在跟他对谈这个话题之前我得稍稍做点功课,不然估计连他说什么我都听不懂,因为即将进入大学的他多年一直在墙外学习,并且长期对计算机、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领域感兴趣并了解了不少前沿知识。从ChatGPT这个工具一面世,他就开始使用和测试它,并形成了一些独有的经验和独到的看法。同时我知道他还特意测试了一款目前比较流行的ChatGPT的查虫软件,并了学习了它背后的算法依据。面对这样的一个学生专家,我需要认真备一下课。

ChatGPT的全称是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直接翻译成中文是生成式预训练变换器,它的本质是一个人工智能的语言模型。它背后的技术称为AIGC ,全称是AI Generated Content ,中文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我想这里的关键词是“生成式”,也就是说它不是复制和粘贴现成的内容,而是基于现有内容生成了全新的内容,比如文章、诗歌、计划、和程序等。

有一篇文章对ChatGPT的前世今生和它对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可能影响进行了分析 (ChatGPT,一种更中心化的权力?,量子学派)。文章认为,此类人工智能工具的出现代表的是人类生产力的提升,它可能像之前几次技术革命中产生的工具,比如计算机和手机,会成为人类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关于教育,文章认为ChatGPT可能影响甚至逐渐取代的是人脑中的分析、判断,乃至决策功能,就像互联网搜索引擎的出现慢慢取代了人的记忆功能一样。假如教育没有及时适当的改革,学生的大脑训练将不再完整,人类的智慧将被自身的懒惰逐渐侵蚀,因为所有答案,包括过去的内容和专门为你生成的新的内容都是如此地容易得到。文章建议教育必须培养孩子提问的能力和下达指令的能力,而这些能力背后实际上是人的创造力、想象力和领导力。

在另一篇文章中,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认为由于ChatGPT这样的AI工具几乎可以回答学生所有的知识类问题,所以以知识传递为核心教育模式必然是死路一条。他认为教育必须朝着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正确的判断能力的方向改革,同时教学方法也应该朝着利用人工智能工具来改进教与学而不是抵制改变的思路发展,而学生的学习则应该追求高品质,追求思维的深度,培养学习动力和不懈的钻研精神(倪闽景:面对ChatGPT,传统教育已被逼入墙角?,第一教育)。

我觉得由于ChatGPT这类的工具的出现,不远未来的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必将是在跟人工智能合作的前提下进行的。这一点不容怀疑,就像电脑和手机现在已经不可逆转地进入了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过程一样。当然,电脑和手机在带来我们学习的便捷度和效率提升的同时也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和学生的学习带来很多负面影响,因此ChatGPT也一定会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有些我们现在已经看到,而有些可能要等到它大面积普及之后才能显现。不管那些负面影响是否存在,我认为我们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在这样的无处不在、触手可及,同时又改变学习和工作方式的颠覆性工具面前,抵制或者一禁了之都是如同螳臂当车那样一定是毫无用处的。

一些国外学者的观点也同倪闽景主任的看法类似。他们认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接受人工智能即将或者说已经进入教育教学的现实,要首先学习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然后努力改变学习任务的设计,培养学生能够超越和驾驭人工智能的能力,比如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和创造力。同时,学校应该设计教授学生正确使用AI工具的课程,使得学生掌握使用技能,利用人工智能优化自己的学习,而不是用它来取代自己的学习。(张永军编译,教育中的人工智能:ChatGPT只是开始,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有些文章也在讨论在未来哪些工作会被人工智能完全取代。可以预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习阶段就使用AI取代了自己,那么由于其大脑训练不完整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能力缺失,大概率讲他在未来也会被AI取代或者称为它的奴隶。

教育部门和学术机构对ChatGPT的看法和相关政策制定的导向不尽一致。中国的教育部门可能还没有到真正忧虑这个问题的时候,在商业和娱乐氛围十分浓厚的墙内互联网,很多学生可能还在沉迷游戏、社交媒体、短视频或者忙着点外卖,况且大部分学生现在反正一时也用不着。国际文凭组织(IBO)对AI工具似乎持比较开放的态度,一方面它相信IB教师有能力通过形成性评价的手段判断学生作业的真实性,另一方面也接受学生在符合学术诚信和合理引用规范的前提下使用AI生成的内容(IB学术诚信部门)。

从其它国家的情况来看,有的地方积极地开始考虑如何将这个工具融入课程和教学过程,也有的地方暂时索性一禁了之,等弄明白情况后再计划如何应对也不迟。有意思的是,美国学生对这个工具的看法也是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它将是强大的学习工具,有人认为它会剥夺人的学习权力,有人则毫无疑虑地接受它,而也有人希望能够看到它更加规范地使用。(张永军编译,面对ChatGPT,教育做好准备了吗?,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应该看到,我们现在还很难判断这个全新的AI工具影响教育和学习的程度、深度,以及这些影响真正到来的时间。但是不管怎样,对一个具有如此颠覆性的人工智能工具,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对此置若罔闻,或者置之不理是肯定都带来极大的隐患。教师自身被淘汰或者被取代可能还是其次的结果,延误了一代学生学习掌握这个工具的机会则是更加严重的罪过。因此,我既希望我能尽快用上这个种工具,也希望学生也能尽快学习使用它。

更多热文关注 今日头条#黄雪锋博士# 或微信公众号#谈不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