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育儿早知道 | 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谎言

作者:魔法老甜

#头条创作挑战赛#

刚送走南京“掌掴”父亲,优衣库“掀帘”男童事件还在持续发酵,很多时候发生在孩子身上的事件,往往反应出家长本身为人处世的方法和养育的态度。

而家长们极端的做法不仅把自己推向了网络暴力的深渊,更为大人们在教养孩子时敲醒了警钟。

掀帘男童事件中,试衣女子最终只想得到一句道歉,却遭来孩子家长的一顿谩骂和数落。

“不检点”“从事某种特殊职业”是从这位男童家长口出说出的。

随口说出这些话的人本身就没有素质,

而在孩子面前这么解决问题的家长更是一个坏榜样。不但没有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犯错了,反而让孩子觉得吵架就能解决的问题我何必要道歉呢?

接着,家长还以小孩还小为由,试图把这种错误忽略过去。

看着4、5岁的孩子,其家长说孩子不过才2岁多一点。

年龄问题我们暂且不去讨论,但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却体现出来了。

孩子还小,所以在公共场合乱跑乱闯没关系;

孩子还小,所以误掀帘子这种事情也没什么大不了;

孩子还小,所以作为他的照护者为了他必须据理力争坚决不道歉;

孩子还小,在家长眼里他好像什么都不懂,所以看了就看了没什么大不了。

俞敏洪说,

有些家长,自己做事情没有规矩,也不给孩子树立规矩意识。

“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就是说规矩的习惯是从小养成的。不随地扔垃圾、见人要礼貌问候、不该去的地方不能去(比如试衣间)、自己的玩具要自己收拾好等等。

确实,

这样的小事情,表面不重要,实际上对于养成孩子的人格非常重要。

我想说,

这是父母为孩子做错事不承担后果极其错误的示范。

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往往会不解决问题我,逃避责任,我行我素。

因为我有一个非常“爱”我的父母,孩子闯祸程度各有不同而已。

轻者伤人伤己,重者危害社会,走上不归路。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大家都知道,他的儿子儿子叫李天一。

因过度宠溺和放纵孩子的所作所为,也因家庭环境的优渥。

物质条件应有尽有,而精神世界却是一片空白。

并且让孩子养成了自己犯事但自己不用承担任何责任的心态,反正有爸妈会帮我搞定。

我做什么都可以!

和同学打架了,他的妈妈梦鸽会去学校帮他摆平;

因为想要开车出去玩乐,父母居然给未成年的他买了跑车;

因为开车肇事,还有父母帮他一味逃避责任。

因斗殴拘留,后因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那时的他还未满18岁。

育儿早知道 | 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谎言
育儿早知道 | 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谎言

让人不禁想起那个多年前撞死了人还大喊“我爸是李刚”,某公安分局副局长的儿子。

还有一个我们都听说过的古老的故事,好像每个孩子从小就有耳闻。

二十岁的儿子因为杀人被判死刑,行刑前,四十二岁的母亲含泪送别。儿子要母亲走近些,儿子突然一口咬住了母亲耳朵,把母亲的左耳咬了下来。

母亲的惨叫让人心痛,儿子的一番话却让母亲悔恨不已。

“妈,我小时候,想要什么,只要一哭闹你就会买给我。所以当我想要什么玩具的时候,我就会大哭大闹,你就会给我买。那时我发现,原来得到一样东西这么的容易。

在我读书的时候,我跟别人打架,把别人打伤了。你没有一点责怪我,而是对我说:儿子,你没伤到吧。所以,我在学校,只要遇到看不顺眼的人,我就会动手。

我毕业后没有工作学会了小偷小摸,你没有管教我,靠自己的努力挣钱才是对的,而是省吃俭用偷偷塞钱给我。

在我入室抢劫被主人发现时,把人杀害了。”

他咬下母亲的耳朵是提醒责备她过度的溺爱自己,甚至不顾道德和法律。

一味的纵容,对自己的错误行为忽略而不加以引导,最后导致自己是非不分,走上违法犯罪的不归路,也断送了自己的一生。

中国父母的溺爱是一种谎言,是糖衣炮弹。

包裹着对孩子的保护,实则是自己逃避责任的照妖镜,是孩子的坏榜样。

这种爱是毒,这种爱并不平等,更谈不上尊重。

一个有解决问题能力,有责任感的孩子往往是从小开始培养的,敢于直面困难和挑战。

父母用正面的引导和管教,帮助孩子有勇气面对问题解决冲突,也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养成和社会交往能力的提升。

育儿早知道 | 溺爱是中国父母发明的谎言

还有一种溺爱看似并不像上面这些案例有明显的后果,但它渗透在生活的点滴教养中,让人觉得抓狂。

最近两个朋友的孩子带给我一些思考。

涵涵妈妈已经有3岁的带娃经验了,平常孩子爷爷奶奶带,周末的时候自己带。

几年不见的朋友,她自从结婚生娃后也胖得加大了两个号,让人有些惊讶。

这几天和朋友相聚,发现了她和孩子的相处之道。

在孩子不饿表示不想吃饭时,妈妈会大呼这孩子气死人了 ,但还是手里提着一大堆买好的零食等着孩子张嘴。

孩子有自己的意愿并表达了不要xx的时候,朋友会以自己的理由或其他的借口说,这样才是对小孩好!

在妈妈想要孩子安静下来的时候,一般有一个秘诀,就是给他手机。

当孩子刷到停不下来的时候,妈妈说我们要回家了强行把手机拿走,孩子痛哭…

有一幕让我印象深刻,

那天有两个孩子,一个5岁了比涵涵大一些,朋友点好了小吃,刚好有孩子爱吃的薯条,她想让孩子安静地吃会东西。

结果涵涵看到小姐姐在玩手机,就跟妈妈请求要手机,朋友不想给就随手在孩子身上拍了一下说孩子不听话。

没想到孩子孩子边哭边闹,还手了!

接着朋友气不过又给了孩子一下,孩子又还手打了妈妈一下。

就这样一来一回好几次,朋友无奈也妥协了,手机给了孩子这才罢休。

但是朋友平常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孩子不能惯着,你越惯小孩越得寸进尺!”

“更不能跟他嘻嘻哈哈,这样小孩不怕你!”

她嘴上这样说着,但事实上却并非如此。

朋友也说,孩子跟自己很亲,但是带娃太累了,总想休息一下。

这几天也给我一种感觉,她带娃好不轻松,女儿除了在儿童乐园自己玩沙积木玩滑滑梯时很投入,其他时间他们之间的相处并不愉快。

这种爱我称之为一厢情愿的爱。

妈妈和孩子像在两个平行世界,妈妈在不辞劳苦为孩子付出,但孩子的声音呐喊她并不在意。

所以这种亲子之间的爱是家长想象出来的,父母不尊重孩子,孩子也不接受这份爱。

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会产生很多带养的矛盾。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先尝试爱自己。

孩子需要一个开心快乐的妈妈,而不是一路叨叨只关注孩子的母亲。

孩子喜欢欣赏美好的事物,一个形象气质美好的妈妈,出门打扮好涂着好看口红的妈妈。

孩子喜欢有妈妈全身心陪伴的感觉,哪怕只是两个小时。

然后带娃是个轻松的事情,尊重孩子的想法,顺着她感兴趣的事物去发现他的闪光点,而不是当着孩子的面说,真累啊真烦啊…

丫丫妈妈有1岁几个月的带娃经验,因为我们约着见面,她说这特殊情况这些天都不想带孩子去外面。

这也可以理解,接着我想孩子应该出来透透气,去室内亲子乐园活动一下也不错。

接着她说为了防止孩子二次感染,哪儿都不考虑带孩子去!

我想这是一种保护,尤其是对于小年龄段的孩子,但如何保障孩子的安全又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是一个难题。

同时,我也想到,真正的爱是尊重,不是过度的保护溺爱。

也不是打着爱孩子的名义捆绑孩子的成长。

他需要一个环境,有探索的事物,有玩伴,有更大的世界。

这里也插播关于二次感染最新的报导,

首先,从日本多次感染的经历来看,孩子二次感染的可能性,应该比成人更低。

根据22年11月,日本国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研究结果:

奥密克戎流行期间,参与调查人口总二次感染率为22.2%,同期0-19岁二次感染率为8.3%。

《上观新闻》整理了15篇学术报告,总结出二次感染的4个特点:

奥密克戎病毒更容易导致二次感染。

相同毒株,二次感染几率较小。

抗体有效性会随时间递减。

二次感染后,重症率会下降。

所以,父母与其焦虑,不如加紧增强孩子免疫力和身体素质,孩子阳了之后有条不紊地照料,尽量保证正常生活。

孩子需要正常地生长,有营养的土壤,真正的爱是尊重,不是溺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