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道理都懂,为什么总是做不好?
(张玉鹏律师学习心得)
(2022.11.26)
知识与行动与能力,是几个范畴的事儿,其实它们的关系说紧密又不紧密,有逻辑关系有时却也没有多少逻辑关系。
正因为如此,历史上才有满腹经纶者,怀匡扶天下志向者,却常常失意、失败,有的被贬,被打入冷宫,被冷落,有的被放逐,被杀的也不止一人……反而命运悲惨。
大家熟知的屈原、贾谊,李白,王安石,康有为梁启超……等等,都是典型的例子。
有好的知识,就会有好的政策、好的行动吗?
当然不是。
知识,学到肚里,有一个消化的过程,更有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辨析的过程,如此,就应当有敏锐的直觉,有高度的分辨力,才能从自己大量的知识“库”当中,寻找出能够适应当前世事,当前形势的知识点,加以对症下药地运用,这样,才好,才不会出问题。
这是第一步。
关键的还是第二步。
就是“灵活运用”的能力。
知识,适应当下的政策策略行动纲领等,在付诸实践之时,还有个适应不适用当地当时下的环境的问题,所以,在付诸实践之时,还要灵活地加以运用,要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什么山上唱什么歌,量体裁衣,只有具备这个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你才会顺利施行你的纲领,你的政策,你的方法,便也“商鞅能令政必行”是也。
看到没有,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有一个过程的。运用这个过程,是一种能力,既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也有灵活消化知识为我所用的能力,还有灵活运用的能力,还有很好的行动力、执行力,对吧。应当说,这些东西,考验一个人的综合能力。
如果缺少一个能力,都可能出现问题,甚至是大问题,有如“康梁变法”,只能是“百日维新”,便一命呜呼。亦如王明一类教条主义,会把中国革命引向歧途……
说到这里,似乎都说完了,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点,是什么呢?
就是知识人的秉性、脾气问题。
不少有知识的人,大都教条,一根筋,大都性格耿直不会拐弯,不会“仰人鼻息”,不会见机行事,不少人的行动力不佳,所以也才出现“秀才造反三年不成”的现象,所以常常受到那些小人的排挤打击,有时甚至皇帝也不待见、不喜欢———这也是知识人,不适应社会,人际关系能力不强所导致的悲剧。
到此,知识与能力的一些关系,大概有些端倪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