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青春、校园、爱情等词语碰撞在一起时,观众难免会想到帅气美人的耸人听闻的情感碰撞,而在这部电影中,爱情似乎被缓慢而空灵的暧昧氛围,隐含在台词、表达方式上,以"真诚的半解"的情节为名,是"依然抱着半面"的模糊感觉让它有风格。

导演吴思伟在处女《脸》中表现出非常强烈的个人风格和技巧,在美国引起了更大的反响,后来很多展现亚洲生活的电影都有了它的影子。
《面子》和比较有名的电影——李安的《快乐宴会》有一定的相似性,它向观众展示了导演的亚裔社区生活、做事方式和反思。在《真半解》中,延续了这种细腻的表达,但在表达上却更加轻松,当然,这也与青春电影自带的跳跃色彩有关。
中国女孩阿里丘(Alichu)5岁时随父亲移民美国,搬到了斯科米什(Skomish)小镇。朱棣文的父亲在中国获得博士学位,在美国抑郁,在小镇车站当经理,他的晋升之路几乎被封堵,因为他的移民身份和英语水平低下,以及中年失去妻子的悲伤,电影中父亲的形象总是单调地在老式电视机前看黑白电影, 吃着简单处理的垃圾食品,除了岁月遗留下来的沧桑之外,脸上没有露出悲伤。他对自己的生活处于一种自我陶醉的状态,不愿意与人交谈。
但女孩艾莉不想被困在小镇上,她是班上最聪明、最有才华的学生,在哲学课上表演,也是写《枪手》的专业论文,老师开玩笑说,她可以从七个不同的角度解读柏拉图。这种写作天赋是由男孩保罗发现的,他想追求美丽的女孩埃丝特,并要求艾莉帮他写一封情书。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艾莉对以斯帖有一种美好的感觉。艾莉本来会拒绝写情书的邀请,但因为这份"工作"能解决她一段时间的经济困难,她同意下来,而这封情书,也成了一段爱情故事的开始,三个人之间的纽带来自深渊。
艾莉不仅成为保罗的情书写作专家,还承担了发短信等一系列业务,她在见面前帮助保罗和埃丝特思考了谈话的内容和处理问题的方法,甚至列出了一个大纲,帮助他突袭文学知识点,可谓是全方位的帮助教学。
在这次交流中,保罗渐渐发现自己在这个聪明、勤劳的女孩身上有了一种很好的感觉,两人之间的了解也更深了一点,他们一起打乒乓球,品尝保罗的祖传食谱做的食物,在夜站就"爱情"交换意见。
但这种"写作"总有一天被发现,相互理解从来都不是保罗和以斯帖,在这样的关系被发现之后,三个人之间微妙的关系平衡感被打破了,也直接促成了自己"真"所在准确的判断。
影片想展现影片对"爱是什么"的探索,但似乎跳过了是什么的阶段,直接告诉你该做什么,突破大胆的想法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这也是为什么以斯帖决定去艺术学校,而阿利丘则计划去远离爱荷华州的地方上大学, 他们没有在人生的转折点上玩爱情的主题,而是选择放手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至于两人的关系,等等几年后。
这部无果而终的爱情电影似乎并没有走上平常的路,明明都是爱情,但在一次摇摆的尽头,留下了更有意义的结局,也许几年后,艾莉会回到斯科米什和埃丝特重新建立联系,也许他们每个人都会有新的生活新朋友和新知己,在哲学和艺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灵魂栖息地, 这些都可以升华在观众对不同理解的想象中。
与很多以"同性之爱"为主题的电影不同,《真半解》并不注重性取向的自我认同,也不是过于纠缠于自我接纳的痛苦过程中,而是完全简单的校园爱情,其中爱情的表达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形式——一种是激情的追求,一种是表情的内向性。
男孩保罗是一个健康的运动,典型的太阳大男孩,不是好话而是很温暖的情感,一开始想追逐以斯帖的时候尽了最大的努力去追逐,虽然没有办法写出自己美丽的文字,但笨拙的表情符号却无处放张力,让这个形象更加可爱, 他认为,浪漫是向所有心灵暴露的,无论夸张。
另一方面,艾莉把写信的过程当作爱情的一步,在谈论文艺、谈理想、谈自己时温暖情感,喜欢的不是肤浅的快乐,而是灵魂的碰撞。她对自己的情绪非常细腻,非常小心地用温暖的话语包裹自己的身份。
埃丝特更像是两者的结合,她是学校里最受欢迎的学生之一,行为一直处于聚光灯下,有一个自以为是的鼻涕男友,但她并不享受嘈杂的生活,而是拥抱艺术的梦想和文学爱好,花很多时间阅读。她是镇上一位受人尊敬的牧师的女儿,但从未完全融入镇上的生活,甚至动摇和怀疑她的信仰,而不是预期的完美女神。
但正是这种形象,更符合我们对青春期爱情的想象和现实,没有功利的社会带来的经济、地位的考量,没有厌倦狗血的流血情节而故意让热血沸腾的外表,他们的无助和谨慎,在朋友和社区活动中处于边缘化和怯懦的陌生环境中, 都像高中时的普通观众,所以情书就留在柜子里,和朋友聊八卦,却在你喜欢的人面前却不是一句尴尬的话,只能说得太真实了。
在影片中,或许最动人的内容是艾莉和埃丝特在墙上涂鸦、交流片段,他们在信中说要画出五个最大胆的图案,并在墙上为对方留言,互相"挑战"。
从一开始就以一条刚性的线条覆盖了整面墙上的白色油漆,到黄色点缀和最后一个飞翔的女神形象,他们把自己对青春想象力的理解留在了墙上,大胆突破了自己增加的束缚——好孩子的形象或永远安静的校园恶霸。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墙上的涂鸦被镇上的居民发现,并用灰色油漆完全抹去,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仿佛是对成人世界的嘲弄,一种巨大的,毫无生气的颜色,没有创新,没有激情。
但即便如此,两人还是形成了"一起涂鸦,一起放手"的亲密关系,却从未见过面,之后他们成为了精神上的朋友,一言不发。这里的大胆方法也是埃丝特实现她的艺术梦想的机会,看到充满激情的绘画是美丽的,一个值得她牺牲的方向,也是艾莉在关键时刻激励她的重要转折点。
这或许是我看过的最好的年轻爱情片之一,保罗、埃丝特、艾莉形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正如影片所说,"三角形少了一边,就变成了一角",它们激发了彼此性格中的美丽和自信,让彼此认识到爱情的外表,不可或缺。影片结尾,当艾莉踏上远方学习的道路时,保罗把火车赶走了,他知道不可能追上或挣扎着让自己在窗前呆更长时间,此时,艾莉将不再觉得自己是一个盲目冲动的恋爱傻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