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作者:大潮汕湾视点

古村落是一个历史文化宝库,散落其间的是中华几千年的传统民俗和淳朴的家族文化。一直以来,我都喜欢背上相机,利用有限的闲暇,行走在远离城市的地方,走访古村古镇,看一堵残墙,一朵雕花,感受一份幽静,一份神秘,放松一下绷紧的神经,享受那无忧无虑的淳朴慢生活。带着这种心情,在一个双休日,我走进了位于揭西县良田乡的千年古村落——桐树坪村。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桐树坪村位于揭西、丰顺、五华两市三县交界处。“千年古村今无恙,山环水抱蕴明珠。”这是游客对这个古村的赞誉。据《桐树坪刘氏族谱》记载:刘氏现代三世祖绵基公于明嘉靖年间(公元1522年-1566年)携四个儿子在桐树坪开居立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目前全村近二千人口,清一色刘姓,是揭西县龙潭刘氏派系的发源地。想想也是令人感叹,旧时的村寨,就是一个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一个人,开枝散叶,子孙越来越多,聚居地慢慢扩大,最终分散到各地。从出土的墓葬形制看,在客家人来此居住前,原住民是刀耕火种的畲族。从地名看,历史上至少有袁、李、陈、曾、邓姓人在此居住过。令人费解的是,当地客家方言将桐树坪村的桐字发音为“梌”(音涂tú,柏树的一种),称“梌树坪”,至今仍沿用此一读音。据传当年此地盛产梌树,但至少有据可考在清乾隆年间刘业勤编的《揭阳县志》地图上文字已写成“桐树坪”,据说当地已罕见传说中的“梌树”了。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整个村落呈船形,四面环山,两条溪流穿村而过,村中路径沿溪而设,均用青石铺地,整个村落空间自然流畅,动静相宜。走进其中,我首先被古村中的清清溪水吸引。小溪从远山逶迤而来,宛如不施粉黛的村姑,在村中的开阔地上,淌得晶莹剔透。小溪清澈见底,明镜透彻,溪底的鹅卵石、小岩石和小草都清晰可见,欢快地流淌着。每隔一段,就修建有一道水坝,形成一弯清澈的水潭,这大概就是小溪歇息的地方吧。潭水清澈幽深,偶有鱼儿游出水面觅食,小潭水泛起涟漪,圈圈点点的,微风吹过,慢慢的散去。脚踩在小溪水中的大石头上,听着溪水在脚下潺潺的流着,累了找块石头坐下来,听着小溪欢快动听的歌唱,渴了掬一捧溪水,山溪水清澈甘甜,一掬入口,顿时一股清澈沁入肺腑,有种濯涤心灵荡涤灵魂的彻悟感受。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村子后面和村水口皆保存有整片古树林,古树盘根错节,葱葱郁郁,称为“风围树”。 阳光一抹抹地从空中洒下,村庄还是那么的恬静迷人,那么温馨。古老的客家民居和新建的楼房栉次鳞比,小巷深深,斑驳的土墙镌刻着岁月的印迹,蜜蜂蝴蝶在花丛中起舞,鸟儿在树梢歌唱。平静的日子,宁静致远的悠扬里,但闻几声鸡鸣犬吠,村中传来的几声俚语则是亲切的乡音。淡淡的的乡情,柔柔的温情,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人与人和谐比邻,这是一处真正的桃花源。田园、山丘、炊烟、树木、花草、小鸟和着这古风古韵,在脑海里自成了一幅优美的画境,漫步其中犹如行走在时光的记忆中。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古村内,曲曲折折的卵石小径,零零星星的石围菜园,透出农耕时代的岁月沧桑。整个古村有保存完好的天锡楼、麻石路、三栋屋、水塘、古井、师傅宫、殿逢公祠、北帝宫、龙神伯公、三山国王宫、观音庙、天主教堂……漫步其间,仿如溯时访古,一顶飞檐,一池碧水,一块青砖,那旧巷,那艳阳,那远色,无关爱情,无关心情,都让人生出无端的慨叹。凝思处,小桥流水般的清新悦目;芭蕉不展,丁香结般的淡淡忧郁;琴曲的委婉缠绵。仿佛随时随地都会遇见,掩面,无语,低眉的如淡雅幽兰般的婉约女子,以及道骨仙风穿街而过的侠士。旧屋,宛若从深谷清涧中走出那一股超尘脱俗的幽深,那远离世事的,别样的美啊,琴音,墨砚,诗风,词韵,廖言不尽。回眸间,一幅幅云水禅境,已陶然入画。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我徜徉在古村落里,踏着踩满了一代又一代先人脚印的石板路,就好像走在古村的脊背上。那或长、或宽、或方、或圆被打磨得光滑锃亮的麻石板,似乎要告诉我们什么。偶尔从古村的一处老宅子往里探望,只见庭院深深。那斑驳的老墙院子,麻石板台阶下的青苔,以及那古树抽出的新绿,无不烙满了时光的痕迹。赋闲的老人们三三五五的坐在墙脚处谈天说事,少有的能见到他人。现在正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时代,青壮年人都外出打工去了,村庄里静静的,唯有墙角荒地生长着各种灌木野花,在春雨的滋润下,它们阿娜菁菁,芳艳迷人。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与古村落伴随存在的,还有宗祠和氏族文化,它们深深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历史上许多枭雄和伟人均受到氏族文化的深刻影响。殿逢公祠和刘氏宗祠坐落在古村落的正中心,现刘氏宗祠已改建为文化活动中心。殿逢公祠属砖木结构,硬山屋顶,抬梁式,坐北朝南,平面二进,呈台阶式,每进为三开间。祠堂当年还曾作为学堂,在这里能够想象出当时浓厚的学习氛围。可惜经过近百年风雨侵蚀,栋折梁摧,墙垣剥落,急需补葺增修。在原刘氏宗祠旁,我发现有块元宝石上片,为良田乡其它村寨所少见,证明古时桐树坪祠堂内开设过织布作坊和染布作坊。元宝石,因其形状神似元宝而得名,又称“砑光石”、“踹布石”、“扇布石”、“踩布石”、“飞雁石”等,是古代染布作坊用于碾整染布成品的特有工具,由上片和下片两部分组成,各地大小不一,但形状相近,小者五、六百斤,重者千余斤。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有些事物来不及珍惜,就匆匆隐入历史厚重的帷幕。古村的路是丰富的,表现着生存的状态。无论是白天和黑夜,晴天或阴雨,这儿的一切,没有矫饰之情,不管是谁都有亲切的激动。我站在一所无人居住的门楼前,黑色木门中间的两个圆铁环,像眼睛紧紧地盯住我。很想推开木门,听沉重的响动,那声音在城市里已消失许多年了。我想迈过门坎,进入青砖修筑的屋子。坐在客厅上,喝着山泉水浸泡的绿茶,必是另一种味道。刚巧碰到一位当地的长者,便与他谈论起古宅的话题,引发的却是老者的声声叹息,老人的叹息声里充满失落、寂寥和惋惜的成分,如今,古村少了人烟,空剩寂寥萦绕在心,迟迟不肯散去。想昔日鸡犬相闻,炊烟四起的农家景象,都已沉没在过往岁月中。所有成长的记忆,无论快乐抑或忧伤,都沉落在心灵的底片上,凝固为石,风干成内心的影像,凭靠记忆温暖擦拭,直到透射出别样的光和亮。此刻老人的目光变得那样迷朦、深邃、悠远、祥和,似乎穿越时空去追索那热闹的男耕女织的田园生活,倾听撩人心旌的鸡啼犬吠。老人随即又欣喜地告诉我,今年已有商人来村里承包田园种菜,近几年间在外安居的人们也陆续返乡盖房,都懂得保留一个村落的延续和记忆,守住精神家园。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中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时值春耕季节,田野里村民正在插秧。久居城市的我们很难见到白居易诗中描写的“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的田园风情。我碰到一户人家在插秧,闲聊中他告诉我,他在省城工作并安了家,揭西开通高速后回老家方便了。这次是带家人回来度假的。他告诉我,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对于农业生产的过程的记忆也日益淡薄,周末带着家人回来可以真正放松自己的心情,呼吸新鲜的空气,在蓝天与白云下,自己动手管理自家的菜园,吃着自己种植的有机蔬菜,播种、施肥、浇水---收获,真正享受农耕的乐趣。父母的参与,促进了孩子与父母的关系,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好朋友。乡村,是中华文明之源,特别是这些古村落,承载着传统文化之根脉,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村落保护与利用,应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题。放眼长远,城市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人们生活方式多样化,体验乡村生活、追寻乡愁,会成为一种时尚。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人,许多时候是怀旧的。一棵树,一束花,一株草,便是一段美好的回忆,便有无数心事在心中搁浅,繁华过后,化为烟尘,沉落在心,永不消逝。走累了,我随便寻一处石阶坐下来,看落日余晖,发一会呆,想想古村的往昔,想想久远的历史,想想淹没于岁月深处的红尘旧事,让时光缓缓地流淌,都是一种悠闲与清静的享受。此时此刻,心灵像似被清澈的河水一遍遍洗涤过,不再浮躁不再烦恼,及至日落西山,仍不想离去。曾经,我也想在一片澄净的天空下,结庐为舍,手执书卷,赏月颂风,观流云舒卷,远避喧嚣于繁市,如同祖辈,过人世间最节俭的生活,直到静静终老在清风绿野间。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桐树坪古村,穿越明风清雨,辗转千年,那份唯美与极致却不曾释怀。世事沧桑,古村的每一缕风、每一轮新月,都将定格成生命中永不消逝的风景。而我们的人生,总是在这样的怀旧里再次前行,抖落过去岁月蒙上的烟尘,让静止的时空缓缓归来,它因为被镀上了一层回忆的光芒,或者是被时光之水软化了昔日的坚硬粗糙,从而洋溢着一种安抚现实焦虑的温软与温暖,充满了一种理解后放下的慈悲,在这样速成又速朽的时光里,给内心带来温暖。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这是一个让人放松、让人放下的地方。学会放松,紧张与劳累就会烟消云散;学会放下,生活别有洞天。平时,我们忙忙碌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忘了自己是谁,只知道一刻不停地往前赶。如果我们放慢脚步,就会看到路上更多的风景;如果我们放松心情,生活就会充满快乐;如果我们放下过多的物欲,心灵就会获得解放。徜徉在桐树坪古村的清静中,我的心境格外地觉得轻松、舒畅,宛如远航之轮泊靠风平浪静的港湾,少一份急促与拘束,多了难得的恬然和超脱。

揭西良田千年古村落—桐树坪

作者简介: 刘俊合, 男, 1968年12月出生于揭西县良田乡桐树坪村,大专文化,中共党员。良田经济促进会副秘书长,中国小说学会会员,揭西县作家协会副主席,著有长篇历史小说《三山国王传奇》,现居东莞。

来源:良田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