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湖南日报丨常德壶瓶山康公:鸟知音 鱼伯乐

作者:常德发布
湖南日报丨常德壶瓶山康公:鸟知音 鱼伯乐
湖南日报丨常德壶瓶山康公:鸟知音 鱼伯乐

(9月16日发表在《湖南日报》第20期)

中秋常德石门锅瓶山,到处都是野金。落叶在脚下响起,远处的山丘和海水在炯炯,山深处的鸟儿温柔......大自然的秋天音乐,痒痒的姜祖杰的心。他放下了正在准备放生的华南虎野化实验程序,望着窗外,脑子里满是锅瓶山的一草,一只虫子一只鸟。

"如果不是我的右膝盖第二次受伤,第二次我无法爬上岩石,我会在凯特尔山看鸟。在自然界中,人和鸟儿相互依赖,它们的快乐是无止境的。说到瓶山的动植物,康祖杰兴高采烈。

52岁的康祖杰是湖南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高级工程师。30年来,他先后走过6.6万公顷的山林,150多次到壶瓶山主峰,在鸟儿的陪伴下,发现了湖南省数十种新纪录的动植物,被誉为"花瓶山百科全书"的壶瓶山。

湖南日报丨常德壶瓶山康公:鸟知音 鱼伯乐

2011年2月20日,康祖杰在瓶山寺洞拍摄了蓝喉仙女鸟。通讯员照片

13年监测记录373种鸟类,练习"听辨鸟"特技

康祖杰是土生土长的锅瓶山人。22岁到原江平河乡林业站,和群里,只知道"树是树,鱼是鱼,鸟是乌鸦和麻雀"。

200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踏上了观鸟之旅。此后,他在山林中取了10公斤观鸟设备,拍了20多万张鸟儿的照片,录下了2万多首鸟鸣,并反复听声音,练习了"听鸟"的特技。

保护区内古木头林,茂密的森林,难以找到鸟儿的视线,往往只听到它的声音,而听不到它的身体。康祖杰经常猫腰向前,听到鸟鸣,先录下它的声音,再看它的台词。这只鸟一出现,它就拍了照片。真的没等鸟,他就回去,反复听录音,学鸟儿叽叽喳喳。当他再次上山时,他学会了叫鸟并引诱它们出来。最难看到的是灰蓝姬,播放推特录音也没有出来,姜祖杰在拍摄前蹲在山里几十次。

经过13年的观鸟,康祖杰就像一个"勤劳的和尚"。"鸟类监测使用可变距离采样法,在Kettle Hill设置了15条采样线,每条采样线在同一个月内完成。康祖杰介绍,他在深山和森林里呆了一个星期,一日三餐经常靠方便面、饼干来填补饥饿感。有一次,他上山去监视,忘了带干粮,肚子真的很饿,然后从背包里拿出发霉的蛋糕,刮掉霉菌,和同事一起吃了一半。2019年冬季的监测赶上了大雪,锅瓶山的积雪高达40厘米。没办法了,他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尝试,下山用滚带攀登。

"上山看起来很苦涩,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享受。只要你有天性,尊重动物,你就能理解动物,动物就能理解你的感受。"康祖杰说。

"例如,鸟类发出不同的声音,代表不同的含义。有的叫唱歌,有的叫警,有的叫同伴。我学会了几次鸟叫声,鸟儿来了,很开心。说起邢,康祖杰模仿鸟叫。在办公室里,一只"咕噜咕噜咕噜",来了一只"珍珠颈鸽";

康祖杰对鸟类充满热情。13年来,他监测并记录了373种鸟类,发现了22种新纪录的湖南鸟类,如灰蓝蛆、长尾山胡椒鸟等,出版了一本关于鸟类的书,发表了9篇科研论文,多次在全国观鸟大赛中获奖。

湖南日报丨常德壶瓶山康公:鸟知音 鱼伯乐

2015年,康祖杰在石门县苏水河畔进行鸟类监测。通讯员照片

通过40多条溪流,发现了三种新的湖南鱼类

除了鸟类,康祖杰对鱼类的研究也取得了成功,发现了一种新的鱼类,即脊椎动物领域罕见的"瓶山楂"。

他发现了湖南鱼类3个新记录种、湖南蛇2个新记录物种、双全白环蛇和颈槽蛇,丰富了湖山鱼种的基因库,对动物地理学和动物生态学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康祖杰走上动植物研究之路,源于他对锅山的好奇心。

锅瓶山是世界200重点生态区之一,是生物专家眼中的"蕴藏着千百万金的绿色宝库",每年吸引着众多专家学者前来参观。有一次,中南林业学院(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的前身)教授魏来才参观了虎久山,并谈到了这里的珍稀动植物。陪同康祖杰的考察被深深感动:"我每天都生活在锅瓶山里,这是一个如此神奇的地方,我想知道并找出了解它!"

20世纪90年代末,为了探索锅山,康祖杰进入中南林学院攻读硕士学位,每天从黑初期,前往动物学研究。毕业时只有高汉语,不能拿到学位。本科毕业后,他继续在中南林学院攻读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论文,康祖杰选择了冷门——山西鱼类研究。没有研究经费,他自掏腰包。没有显微镜,他从老师那里借来的。没有实验室,他用的是办公室。两年下来,康祖杰通过锅瓶山和周围40多条溪流和河流、鱼类种类分布等条件一探究竟,写了一篇题为《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多样性和时空分布格局》的论文,得到了评委和专家的肯定。

2007年,当康祖杰采集夏日鱼类标本时,他发现了一条从未见过的鱼。他偶然发现了鱼类专家、西南林业大学教授周伟,并给他发了鱼标本的照片进行鉴定。令康祖杰惊讶的是,周伟对这个"宝贝"非常感兴趣:"这是一条属鱼,应该是新种,你尽快送标本,我给你好好看看!"

康祖杰与标本,昆明以南。通过形态的对比分析,初步确定的是它是鱼类属的一个新物种。在随后的7年中,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合作,持续监测物种种群、食物、环境因子变化等,并进行了形态测量、分子测序等分析。为了研究其亲缘关系,康祖杰北至白水河,西入嘉陵河、白龙河,采集同属标本,发现该物种在上颚齿带结构、尾巴高度、遗传距离等特征上,与中游人生活在中国、前臀、强体、四川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最终,这篇新物种论文发表在动物学杂志ZOOTAXA上,并根据命名发现地点的原则被命名为"瓶山"。

在动物标本室,记者看到瓶中山鹌鹑标本,像小鱼幼虫。康祖杰告诉记者:"这种氡气一般生活在河床上有较大的砾石,水流清澈,高溶氧性山涧上游,在长江洞庭湖流域中间发现的锅瓶山,可能是长期地理分化孤立的结果。该物种的发现对于填补世界鱼类属进化链中缺失的一环具有重要意义。"

超过150次到主峰的壶瓶山,最希望华南虎尽快野放生

30年来,康祖杰穿梭于山水之间,寻找鸟儿为乐,以金雕、黑熊、野猪、林吉亚为伴。在他的领导下,胡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研监测组取得了丰硕成果,监测脊椎动物数量从2004年的345只增加到613只,自动售货机的数量从2836株增加到3080株。

在同事陈振发眼中,康祖杰是绝望的三郎,"瓶山有蛇谷,每逢蛇繁育旺季,到处都是蛇,有严重的氡气。过去,人们一旦进入山谷,大多已经回去,在当地被称为"死亡之谷"。不信教者,他与10多名同事签署了一本"志愿者书",调查蛇谷的样本。他们游过悬崖上的藤条,收集了2300多个标本,发现了一种新的植物物种"瓶山唐松草",以找出植物的底部。陈振发说,康祖杰已经把锅瓶山作为自己的家。

在过去的30年里,康祖杰已经攀登了锅瓶山的主峰超过150次。长时间攀岩,他练习得像个"飞毛腿","上坡一天可以来回跑两圈"。爬山越爬越大,身体陷入了困境。前段时间,康祖杰右膝半月板二度受伤,走得很辛苦,更别提爬山了。"痛苦能忍受,难耐是我无法再爬上锅瓶山的主峰。此时,康祖杰处于一种沮丧的状态。

除了探索物种外,康祖杰还倡导从源头上保护野生动物。"绿水绿山就是金山银山。拥有大自然之美,釜山文旅小镇有发展空间。康祖杰说,他们已经渗透到社区、学校等野生动物保护宣传中,组织观鸟活动、环境知识竞赛、科学野生动物救济宣传等。2019年,他被授予国家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

"更深层次的保护在于物种的恢复以及生态系统链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康祖杰告诉记者。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华南虎探险队认为,凯特尔山是中国仅有的两个具有合适区域的华南虎栖息地之一。国家林业和草部还确定了三个保护区,如湖南虎蚜山和湖北河,作为虎类在中国南方重新引入的候选地点。目前,湖南省林业局已成立六个专家调研组,对华南地区老虎繁育、猎物恢复和生境改善进行系统研究。康祖杰率领保护区研究队,正在为实施华南虎野化实验放生做准备。

"现在,虎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猪、毛鹿等动物种群的恢复,为中国南方老虎的野外放生提供了食物。我最大的愿望是能够在退休前将华南虎带回大自然!"康祖杰说。

来源:湖南日报

作者: 蒋红丽

一等奖:严丹宁

第二审判:张阳

终审判决:彭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