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阿拉伯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 (新华社 沙特通讯社供图/图)
自沙特记者卡舒吉(Jamal Khashoggi)2018年10月惨遭肢解杀害后,沙特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很少现身公众视野。
现年36岁的萨勒曼被指是这起血案的幕后主使者,也因此被称为“全球最危险的男人”。历经四年的沉寂后,萨勒曼如今又频繁在国际舞台上亮相。
走出跨国谋杀案的政治阴影
2022年4月28日,在吉达的王宫里,萨勒曼咧嘴大笑,并伸出双手热情拥抱到访的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
在镜头前,埃尔多安的表情略显僵硬和尴尬,但还是挤出了一丝笑容,给外界相逢一笑泯恩仇的印象。
“杀人指令来自沙特王室最高层。”四年前,沙特记者卡舒吉在该国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被杀后,埃尔多安愤怒地谴责沙特王室,并将矛头直指沙特王储萨勒曼。
一段土耳其警方公布的录音中,受害者卡舒吉不仅清晰地传出惨叫声,还有沙特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奥泰比发出的警告,“去外面做!你们会害到我!”
现场录音还有骨肉被锯断的声音。当时,卡舒吉因为办理离婚手续而进入沙特领事馆,他多次在美国《华盛顿邮报》专栏撰写文章批评沙特王储萨勒曼。
这起暗杀丑闻被土耳其政府曝光后,沙特王室一度否认凶杀案的存在。随着土耳其方面亮出更多的证据,沙特王室才尴尬地承认刺客“一时失手”杀死了卡舒吉。
2018年10月,沙特国王萨勒曼下令,专门成立一个内阁委员会,由王储萨勒曼领导,负责整顿沙特情报部门。这项司法调查只公布结果,并没有公布暗杀的策划、过程和相关细节。其中,5名涉案人员被判处死刑。
萨勒曼被怀疑是谋杀案的幕后主使者,但他没有受到任何惩罚,他还邀请卡舒吉之子接受“慰问”,并将两人的合影公之于众。
卡舒吉被肢解的遗体至今下落不明。土耳其检方怀疑其已被送出领事馆溶尸灭迹,土方发起的历时三年多的刑事调查也无果而终。
2022年4月,就在埃尔多安总统访问沙特前夕,土耳其警方和检方宣布终止对卡舒吉案的“所有调查”,不仅撤回了向国际刑警组织发布的红色通报,还取消了对26名沙特刺客的刑事控诉,甚至将所有案件资料都悉数交给了沙特司法部门。
沙特则以解除进口制裁和加倍投资作为回报,这对深处“经济寒冬”中的土耳其可谓“雪中送炭”,这也印证了国际关系中“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时隔四年后,美国对沙特王储萨勒曼的态度也是一百八十度大转弯。2022年7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展开了他上任以来的首次中东之行。
相见时,拜登与萨勒曼用碰拳代替握手,这让拜登与沙特国王、萨勒曼之父的握手礼显得相形见“疏”。四年前,拜登在总统竞选集会上两次表示要对卡舒吉遇害案“一查到底”。
言犹在耳,两人的碰拳礼却取代了四年前“一查到底”的誓言。
遇害前,卡舒吉已持有美国绿卡,并在申请美国国籍。但是,沙特王储萨勒曼被曝与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的女婿贾里德·库什纳(Jared Kushner)私交甚笃。因此,特朗普并没有按照所谓“人权价值观优先”的外交原则批评沙特王室。
秉持“敌人之友非友”的信条,四年前,拜登激烈批评沙特王室的残忍和专制。时过境迁,新冠疫情以及俄乌战争带来的高通胀形势,让拜登政府也放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外交”,热情地向沙特王室伸出橄榄枝。
据路透社报道,拜登政府还有意解除禁令,允许向沙特销售攻击性武器。
从“开明君主”到“全球最危险的男人”
萨勒曼又重新获得西方世界的认可。在卡舒吉被害案前,萨勒曼以改革者、开放派的形象颇受国际社会的欢迎。
“他是一个认真谨慎的人……有人赞其年轻有为,有人指其盲目冒进。但可以确定的是,他将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英国《经济学人》2016年5月的文章预言。
公开资料显示,萨勒曼生于1985年8月,12 岁时就随父参加重要会议。他不抽烟、不喝酒,也没有像多数王子一样到欧美留学,而是选择了沙特阿拉伯国王大学法学系,少年时即接触股票和资本交易。
被立为储君后,穆罕默德努力塑造“一个摆脱国家保守历史的年轻改革者”形象,以获得占该国总人口近七成的年轻群体的支持。
“到2030 年,我们将不再依赖石油。”萨勒曼力推经济结构改革,他推进“2030愿景”经济计划,要把沙特建设成为“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的中心、一个投资强国、一个联结三大洲的中枢”。
内政上,萨勒曼王储掀起“反腐风暴”, 2017 年11 月4 日,几乎一夜之间,至少11名王子、4名大臣、11名前大臣以及众多富商被捕入狱。但他的“反腐风暴”被指责主要针对其政治对手。
外交上,他表现出强硬一面,相继逼迫黎巴嫩总理辞职、出兵也门、打击当地胡塞武装,并对伊朗什叶派更加强硬。
萨勒曼身材高大,常被外界以英文名字缩写简称为“MBS”,他满脸胡须、嗓音低沉、精力充沛。相较于众多一口英国腔、西装革履并具有牛津大学等名校学位的其他王子,萨勒曼显得特立独行。
他时常身着传统的长袍和凉鞋,在豪华的沙漠营地中款待亲朋好友,一起享用烤羊肉大餐。
在社会生活领域,萨勒曼主张开放,他与其他王室成员不同,只娶一个妻子。他与王妃莎拉·宾特·马沙赫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Sarah bint Mashhoor bin Abdulaziz Al Saud)在2008年成婚并育有三个子女。
萨勒曼还力排众议赋予妇女驾车的权利,允许妇女独自出门观看电影、音乐会和体育比赛。2017年12月,萨勒曼下令撤销了长达35年的电影院禁令。
在内阁,萨勒曼主导设立娱乐事务部,以此压缩宗教警察的职权。在“高级伊斯兰学者委员会”,萨勒曼支持年轻的宗教学者在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
“沙特政府公关策略的成功之处在于,通过强调社会改革及诸如允许女性驾车之类的问题,既提升了沙特的国际形象,又没有对涉及政治交涉或人权的诸多问题做出任何实际性保证。” 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伦敦智库查塔姆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简·金尼蒙特 (Jane Kinninmont)说。
不过,萨勒曼的“改革开放”也毁誉参半。支持者称他是中东地区“大破大立的领袖”,政治对手则抨击他为“冷血独裁者”。
卡舒吉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据美国《华盛顿邮报》2022年8月8日报道,仅2022年上半年,3400多万人口的沙特就处死了120名囚犯,这超过2020年与2021年两年的总和,他们中大半是参与或组织游行示威的政治犯。不过,沙特当局称其为“恐怖分子”。
“宫廷斗争专家”
萨勒曼的“成王之路”出乎外界的意料,他很少出现在公众视野。多年来,外界一直好奇:他何以从数千名带有王子头衔的王室成员中脱颖而出?
2007年,时年22岁的萨勒曼王子作为全职顾问在大臣会议工作了两年,由此开启了他的政治生涯。两年后,他成为时任利雅得省长的父亲的特别顾问,并继续担任沙特内阁专家委员会兼职顾问。
在父亲即位后,他于2015年1月被任命为国防大臣,成为全世界最年轻的国防部长。那一年,他主导并指挥了多国对也门的战争。
时至今日,也门战争无法取胜并造成成千上万的平民伤亡和流离失所,但战争依旧为萨勒曼赢得了民族主义者的广泛支持。
在沙漠占95%的阿拉伯半岛,家族政治的传统根深蒂固。1925年,阿卜杜勒·阿齐兹·阿勒沙特建立沙特阿拉伯。这名“开国之王”死后,他的36个儿子结成“兄弟联盟”,通过宫廷政变罢黜了继位的绍德国王。
从此,沙特政治实行“兄终弟及”模式,众多兄弟之间按照能力、威望、长幼、同胞兄弟数量以及母系部族的实力论资排辈。
时光却日渐威胁到“兄终弟及”模式,“传弟不传子”导致继位的新国王越来越老,后者往往没有充沛的精力治国理政。
老年政治也与沙特的人口结构格格不入,当前,30岁以下的年轻人大约占该国总人口的60%。
2015年1月,第六任沙特国王阿卜杜拉逝世,萨勒曼继位成为新国王。当时,他的第一王储是沙特第一代王子中的老幺穆克林亲王,第二王储则是其同母兄长纳伊夫的儿子穆罕默德·本·纳伊夫。
纳伊夫在王储的职务上逝世。最初,王室普遍以为萨勒曼国王将遵守传统的“兄终弟及”模式。继位三个月后,萨勒曼国王却突然罢黜了穆克林的第一王储地位,只因为后者生母的出身卑微。
废奴运动前,穆克林的生母是被当成礼物献给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的一名也门奴隶。
穆克林被迫出局。萨勒曼的母亲家世背景则高贵很多,其母法赫达(Fahda )王妃来自阿治曼部落,她的祖父是该部落首领。
在“成王之路”上,萨勒曼还有一块“绊脚石”,就是他的堂兄穆罕默德·本·纳伊夫。2017年6月,沙特多家电视台突然播放一段提前录制的讲话,萨勒曼宣布他已得到“堂兄的让位与祝福”,并成为王储。
这场“逼宫”后,萨勒曼的堂兄纳伊夫消失在公众视野,《华盛顿邮报》称后者遭到了软禁。同年12月,成为王储的萨勒曼又突然扩大了对王室成员的清洗,通过突袭和诱捕等手段,包括有“沙特首富”之称的阿瓦里德王子等十多名王子被强行监禁在首都利雅德的丽思卡尔顿酒店。
这场颇具政变色彩的“丽思酒店监狱事件”,让萨勒曼“宫廷斗争专家”的形象声名远播。
在外界一片错愕声中,萨勒曼登上了王储之位,结束了沙特延续多年的“兄终弟及”模式,进而开启了沙特王国“父位子承”的时代。
在整肃过程中,年轻的萨勒曼王储不仅收拢了数千亿美金的财富支配权,还将军队、卫队以及内政部置于麾下,这三支武装力量原本归属不同的王室成员领导,三者之间相互制衡。
世界更在乎石油?
如此,他一步一步地将沙特的军事、经济和政治权力收入囊中。
但卡舒吉遇害案,已经让萨勒曼的声望一落千丈。他从“王国的未来”“阿拉伯世界现代化的明君”,沦为“人肉屠夫”“全球最危险的男人”。
甚至,不少西方国家对来自沙特的投资也颇为警惕,从趋之若鹜的“油元”变成了唯恐避之不及的“血债”。
原本高调的萨勒曼王储也被迫深居简出,他很少受邀访问西方国家,不少西方政客生怕受到这名“染血的太子”的牵累。
不过,新冠肺炎疫情加剧了全球通胀危机,俄乌战争更是让持续低迷的国际油价节节升高。但西方国家宁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即使忍受高油价也要制裁俄罗斯的石油生产。
在国际石油界,沙特被称作为数不多的“产量调节者”(Swing Producer),只要沙特王室的权力中心一声令下,该国的石油生产就能迅速或增或减,对国际油价起到稳定器的作用。
但这一次,沙特并没有跟随西方国家的步调。美国《华尔街日报》文章称,萨勒曼对拜登总统发出的石油增产要求“只读不回”。
于是,拜登等西方政要只能亲自前往沙特,那一桩陈年血案已被抛在了脑后,因卡舒吉谋杀案而沉寂许久的萨勒曼,也再次频繁亮相于公众视野。
世界似乎更在乎石油。萨勒曼收获了来自西方政客的橄榄枝,却依旧没有赢得国际舆论的谅解。
在2022年7月16日迎接拜登总统的新闻发布会上,一名美国记者当众大声质问,“你会向他(卡舒吉)的家人道歉吗?”
现场气氛瞬间紧张起来,其言外之意是,萨勒曼王储要对卡舒吉之死负责,这名王储并没有回答这个尴尬的提问。当该记者被安保人员带离现场时,萨勒曼的脸上露出了一抹笑容。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周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