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作者:有梦馆

“一个人如果使自己的父母伤心,无论他(她)的地位多么显赫,无论他(她)多么有名,他(她)都是一个卑劣的人。”

一一题记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女儿啊——,

你妈妈快不行了,

你怎么还不回来啊?”

2020年,辽宁大连旅顺。

身患乳腺癌晚期的刘红玉,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无声的淌着眼泪,她的眼睛却一刻也没离开过门外。

她在等一个她魂牵梦系,想了17年的人。

身患肾癌的老伴曹肇纲,紧紧握着她瘦骨嶙峋的手。

他知道,老伴时日不多,挺不过去了。

他禁不住老泪纵横,凄凄惨惨的对着门外痛哭呐喊。

可是,奇迹没有出现。

她俩的独生女儿曹茜,连母亲的最后一面也没见到。

难道曹茜不知道父母双双患癌吗?

不!

“17年前去德国留学后,至今杳无音信。

跪求各位看到这条消息的好心人能够扩散出去,

我们不求他能回家看看父母,

只求能让她知道家里情况”。

2020年,这则让人揪心的寻亲新闻,被中、德两国的各大媒体、报刊纷纷报道。

远在德国的曹茜,怎会不知情呢?

刘红玉流干最后一滴眼泪后,带着遗憾,黯然离世。

曹肇纲抱着她嚎啕大哭,悲恸地喊:

“曹茜,你的心好狠呐——”

曹茜,为何这么绝情???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01.乖乖女曹茜

1979年7月6日,大连旅顺口区,长城街道曹家地村。

曹家夫妇,结婚多年未育,如今终于欢欢喜喜的迎来了他们的孩子。

虽然在极其重男轻女的农村,但他们却对这个宝贝女儿非常宠爱。

他们从此没再生孩子。

曹茜成了他们的独生女。

小曹茜从小体弱多病,夫妇俩宁肯自己吃最差的,也要省钱为女儿买奶粉和补品。

女儿生病了,他们会在深夜第一时间抱着孩子往医院赶。

吃和穿,他们都竭尽全力给女儿最好的。

夫妇俩望女成凤。

他们希望女儿将来能过上好日子,不再吃自己这一代所吃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却一辈子紧衣缩食日子过得苦巴巴的苦。

80年代的曹家夫妇,虽身在农村,却早已有了自己的远见:

读书能改变命运。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因此,从女儿上学的第一天起,夫妇俩常常会有这样类似的口头禅:

“咱家可就全靠你了。你什么都不用管,只管好好学习就够了!”

“洗碗、洗衣服、做饭,都不用你碰,你只要安心读书就行了。”

小曹茜听话懂事,一路奖状拿到手软。

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单科第一名……

家里的奖状多到一面墙也贴不下。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好学生曹茜,同时也是体贴父母辛苦的好孩子。

每逢农忙,她会主动做饭。

若到了饭点,父母仍未回,小小的她,会将饭菜送到田里给爸妈吃。

每逢此时,母亲刘红玉总是会放下手头的活儿,捧着女儿的脸夸赞几句。

而父亲曹肇纲则埋藏自己的欣慰和感动,用严厉的语调斥责她:

“快回家学习去!”

“你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

……

时光荏苒。

19岁前的曹茜,几乎没让父母过多的操心。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或许,悲剧就此埋下伏笔。

父母更关注孩子的学习,却从未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曹茜,成了父母的骄傲,成了被别家父母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

1998年高考,曹茜的高考分数,超了一本线好几十分。

幸福的远方在向她家招手。

一切正如曹家夫妇所希望的那样,日子在变好。

02.失意女曹茜

高考,是人一生的重大转折点。

曹茜高考分数理想,填报高考志愿也颇为重要。

谁曾想,填报志愿这件事上,父母和女儿发生了重大的分歧。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曹茜渴望着更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没有父母的羁绊,可以离开父母的束缚。

在乖乖女曹茜的心里,早已埋下一颗叛逆的种子。

如今,时机成熟,这颗叛逆的种子生根发芽了。

曹茜打定主意,去南方上大学。

她不再像小时候那样,任何事情都要先经父母的同意。

她为自己填报了志愿。

第一志愿和第二志愿、第三志愿都报了南方的学校。

而父母呢,则希望女儿能报家门口的辽宁师范大学。

一来女儿离家近,不用担心她的安全;

二来女儿师范毕业当老师,工作稳定又体面。

父亲曹肇纲得知女儿曹茜自作主张已填好志愿后,他暴跳如雷,一气之下打了女儿一巴掌。

这一巴掌,在女儿曹茜的心里,埋下了怨恨的种子。

女儿委屈的诉说自己的心声:“我想离开家乡,去南方见识见识。”

父亲怒喝道:“你一个女孩子,跑那么远干嘛?我看辽宁师范大学就挺好。”

父母和女儿的第一场正面战争,曹茜输了。

她极不情愿的改填了第三志愿:辽宁师范大学。

她在心里还留着一丝希望,毕竟第一和第二志愿都是南方的学校,自己能去南方上大学的心愿,还是有实现的可能的。

现实,给了曹茜当头一棒。

她越不想什么,越来什么。

她等啊等,等到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父母高兴的热热闹闹的请亲戚们喝酒祝贺。

只有曹茜郁郁寡欢、暗自落泪。

父母如愿以偿,曹茜却在大学里开始放飞自我。

读了不想读的师范大学和不想读的专业,曹茜对父母的恨与日俱增。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她哪里想到父母的苦?

凭父母的收入,供她上高中就已经很吃力,但为了曹茜,他们咬牙坚持,从未在女儿曹茜面前说过一句为难的话。

曹茜上大学,他们也在偷偷为钱发愁啊!

好在,上大学后,曹茜申请了学校的困难补助金,加上奖学金,他们只需负担她的生活费。

上了大学后,曹茜的叛逆正式爆发。

在大学里,曹茜对学外语很感兴趣,她能用外语很流利的讲故事给同学们听。

但对专业课,她太不喜欢了。

她和同学逃课,玩得不亦乐乎。

最后的结果是,到了大二,竟然有6门挂科。

再这样下去,曹茜很可能毕不了业。

曹家夫妇斥责女儿,也开始反省自己,对蛮横的干涉女儿填志愿一事,有了些许的愧疚和后悔。

03.追梦女曹茜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曹茜从骨子里,其实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女孩。

她也开始担心如果自己毕不了业,以后怎么办。

大二那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曹茜得知学校有出国留学的名额。

她,心动了。

要申请出国留学,需要优异出众的成绩,已经挂科的曹茜,并未退缩气馁,而是捡起课本,为了梦想努力学习。

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终于申请到了出国深造的机会。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曹茜读大三那年的一个晚上。

吃完晚饭,曹茜郑重其事对父母说:

“我获得了出国留学资格,反正我也毕不了业,我想出国算了。”

她的兴奋溢于言表:

“出国相当于给自己身上镀了层金,回国后也好找工作。”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啊!

“出国费用多少?”

父亲小心翼翼的问。

“7万。”

曹茜轻描淡写。

“这么多?我们上哪去抢7万块钱,这么多年,我们省吃俭用也才攒了一万。”父亲惊恐的说。

“不行,那太远了,你会受苦的。”母亲见状,连忙劝说。

曹茜被父母泼了凉水,很不开心,沉默片刻后爆发了:

“当年就是你们让我选择你们喜欢的学校,我才不能去南方上学校,现在我好不容易有出国的机会,你们又不让我出去,你们到底要控制我到什么时候?”

那晚,父母一夜无眠。

父亲说:“一个女孩,跑那么远,怎么叫家里人放心呢?”

母亲说:“我真不想她去那么远的地方受苦。”

父亲说:“上次就因为填志愿的事,对我们有怨恨,这次不送她出国,怕是要恨上加恨了。”

母亲说:“是啊,不送她出国说不过去,可是,那么多钱,找谁去借?唉……”

父亲说:“只能借啰,找谁去借呢?”

母亲喃喃自语:“借了还愁还呐。”

……

为了实现女儿到外面看看的梦想,父亲曹肇纲厚着脸皮到处借钱。

他家的情况谁不知道呢?

谁又愿意借给他呢?

没办法,他只有对亲妹妹耍横,勉强借到了6万块钱。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曹肇纲把豁着老命求来的、他一生从未见到过的、码得整整齐齐的沉甸甸的70000块,交给了他含辛茹苦养大的独生女儿曹茜,那钱,承载着他们全家的希望啊!

曹茜没有父亲预料中的喜悦。

她没有一句感谢的话,也没有喊他一声爸爸,头也不回地走了。

曹肇纲和刘红玉做梦也没想到,女儿这一转身,竟是一辈子。

天涯海角,从此永无再见之日。

04.绝情女曹茜

父母总怕给子女的少,而子女总怕给父母的多。

曹肇纲和刘红玉,在拼命的为女儿还钱。

此时的曹茜,对父母尚有一丝感恩之心。

临出国前,曹茜不止一次在室友们面前念叨:“国外生活压力大,父母年纪大了,以后就要靠自己赚生活费了。”

2000年。

怀揣70000块,21岁的曹茜顺利飞抵德国。

她想自由的呼吸新鲜的空气,却举步维艰。

她最大的障碍是不通德语,她需要花两年的时间,苦攻德语。

最初,她会给父母打电话报平安。

可一分钟八块钱的跨国电话,打得她心疼。

于是,她由打电话转为给家中写信。

在德国三年,她仅给家里写过两封信。

信的内容大同大同小异:

先简单介绍近况;

再说没钱了,直接问父母要钱。

至于父母过得好不好,她从未关心。

她哪里管父母旧债未了,又添新债。

父母一边抱怨她,一边心疼她。

女儿孤身在外,父母哪会袖手旁观?

就这样,曹肇纲和刘红玉,又陆陆续续为女儿欠下33000元外债。

债台高筑,曹肇纲和刘红玉已被苦不堪言的生活压得喘不过气来。

他们不明白,女儿为何从不管他们过得怎么样?

曹茜的父母没有错,中国千千万万的父辈,不正是这样一代又一代过来的吗?

曹茜的父母,因填志愿一事对孩子愧疚,从此不敢拒绝孩子,而曹茜,也认为自己在国外吃的所有的苦,皆因父母而起。

曹茜,对父母的恨,从未减少。

有一次,父母好不容易等到女儿曹茜打电话,她竟然一开口就说要钱。

父亲曹肇纲再也忍不住了,悲愤大骂:

“就是要钱要钱,你这是在要我们的命。”

“我还以为你死了,是不想再联系我们了!”

说完,重重的挂断了电话。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句六月寒。”

以为父母会有求必应的曹茜惊呆了,约摸30秒后,她冷哼一声,咬牙切齿的说:

“我以后死也不找你们!”

父亲说的是气话;而曹茜,说的是狠话。

心的距离,早已比空间的距离更远。

可怜的曹茜妈妈刘红玉,还没来得及跟日思夜想的女儿讲话,气得边哭边说:

“好不容易等来电话,你又凶她,你个死老头子。”

曹肇纲既心疼妻子,又心疼女儿,他内疚的说:

“我是忍不住发脾气了,下次我向她道歉。”

05.不孝女曹茜

放了狠话的曹茜,一晃两年没和家里联系了。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2005年,除夕。

“今年女儿该回来过年了吧?”

刘红玉问曹肇纲。

曹肇纲望向门外,沉默着,继续低头砍柴。

吃饭时,曹肇纲又多摆了一副碗筷。

曹茜一回家,就可以立马吃上爸妈做的热腾腾的饭菜了。

等啊等。

别家,欢声笑语,热热闹闹。

他家,长吁短叹,冷冷清清。

曹肇纲和刘红玉既担心又害怕:

她很忙?

她过得不好?

她遭遇了不测

……

他们万万没想到:

女儿曹茜,是不想理他们了。

曹肇纲夫妇坐立难安。

他们辗转通过外交部联系到驻汉堡总领馆,领馆工作人员当即查到了曹茜的地址和电话。

但是,曹茜拒不见面。

根据德国法律,不能强迫曹茜露面。

此事一搁浅,就是5年!

就这样,夫妻俩相依为命,抑郁的度过了生命中至暗的五年。

做父母的,心中的信念大厦已崩塌了,他们如何安度余生?

癌细胞,趁虚而入。

2020年,曹肇纲患上了肾癌,妻子刘红玉也查出了乳腺癌。

家里摆满了两人平常吃的药品。

几乎所有的收入都用来买药了。

那时的夫妻俩,靠低保艰难度日。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1030元,要买药,要还钱,剩下的生活费,也就一百多元。

夫妻俩都想在临死之前,再见见他们的独生女儿。

邻居们都看不下去了。

于是,在村委会的帮助下,他们联系到了记者。

他们对记者说:

“女儿会不会在国外有什么危险?会不会被人害了?”

“自己和老伴都得了癌症,希望能够通过媒体找到女儿,哪怕不能见面,只要女儿还在人世,平平安安就行,别的什么也不奢望了。”

……

“众人拾柴火焰高。”

在无数爱心人士的帮助下,曹肇纲夫妇终于有了曹茜的消息:

她学业有成,已成为了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终身教授;

她已和当地人结婚,婚姻幸福美满。

所有的好消息背后,有一个噩耗,曹茜在得知父母病危时,冷漠的说:

“我没时间回家。”

她,真的没时间回家吗?

不!

令人震惊的是,一位德国华人在海关找到了曹茜当年回国的资料。

曹茜,竟然于2004年8月5日曾抵达上海,找过她一位男性朋友,12天后直接飞回德国。

那位男性朋友证实:此事,属实。

有义愤填膺的网友找到曹茜:

“父母对你做过些什么事呢?”

曹茜激动地说:

“他们对我变态的掌控欲,让我不能呼吸,我就是为了逃脱他们,才离开家来到德国的!”

而曹茜的父母在得知曹茜的消息后,妈妈刘红玉掩面痛哭,爸爸曹肇纲则异常平静:

“她现在干什么工作?有孩子了吗?能给家里打个电话吗?”

紧接着又说:

“曹茜太犟了,她不会主动给家里打电话的。”

末了,曹肇纲抹了把泪说:“她活着就好,我们老两口不图她养老了。”

更令人心酸的是,面对铺天盖地的报道,曹肇纲心慌了: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给她宣传,给她曝光,她的教授可能都干不成,我很担心。”

这是多么鲜明的对照啊?!

父母对子女妥协,只求她安好。

子女对父母怨恨,只求远离父母。

“乌鸦知反哺,乳牛知跪哺。”

而曹茜呢?

原本早已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却忘了自己根在何处。

她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付出,把对父母的不闻不问当做理所当然。

“人不孝其亲,不如草和木。”

独女在德国结婚生子,失联17年不回家,她为何这么无情?

如今,曹茜已43岁了。

双亲已亡,坟头早已长满了荒草。

当深爱她的丈夫和孩子,知道了隐姓埋名的她的过去,是否会离她而去?

夜深人静时,她是否会从噩梦中惊醒?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