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作者:吐槽阿西巴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那些年,我演过很多日本鬼子,这些年,我在中国成了家,成了中国女婿,我爱我的家和家人,请不要再叫我鬼子。”

这是矢野浩二昔年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措辞,作为一名日本籍男演员,他在中国的演艺之路注定难以平坦。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然而到了今天,他不仅在演艺事业上小有成就,还彻底“扎根”于中国,当真令人感叹。

而矢野浩“中国化”的路程,并没有人故意去感化他,而是通过生活中再平常不过的点点滴滴被一丝丝影响的。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01 小浩二内娱打拼史

矢野浩二原名叫矢野浩司,出生在日本大阪的农村,家里还有三个姐姐,一家六口挤在十几平米的木板房里,生活过得很困苦。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因为家境贫寒,矢野浩司19岁高中毕业后便早早进入了社会。

邮递员、送奶工,这些买体力的工作他都干过,20岁时才在大阪一家小酒馆里做了酒保。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因为外形出众,很多酒吧客人都“建议”他去东京当演员,

矢野浩司还是年轻,客人的一句玩笑话就激起了他“世界那么大,好想去看看”的决心,便只身去了东京。

可一没学历,二没人脉,演艺圈的工作远没有想象中那么好找,

最后,矢野浩司通过下跪表达诚心,才在演员森田健次的团队中,找到了一份私人助理的职务。

但在东京发展多年,他始终突破不了自己,即便有通告找上门也只是些小角色,只能暗中着急,祈祷上天能赐他一个契机。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2000年,当真有一个契机“砸在”矢野浩司头上,彼时中日合拍偶像剧《永恒恋人》,需要日本男演员参演。

经纪人替他争取到了这个机会,他怀着忐忑的心情,坐上了从东京飞往北京的飞机。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这个年轻的日本小青年第一次来中国,身处陌生的环境,语言不通,又无亲友,整个人都是茫然无措的。

好在剧组的氛围十分轻松,大家对这个“外来者”既欢迎又包容。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他当时完全不会说中文,在现场时总是一个人孤零零坐着,工作人员见此,就会走过来和他聊天,

虽然他什么也听不懂,但也能感受到了工作人员的友好,让他不至于那么孤独、落寞。

到了吃中午饭的时候,工作人员还会邀请他一起吃饭,给他介绍盒饭上写的菜名。

即便时隔多年,矢野浩司还记得他吃到的第一份盒饭叫“宫爆鸡丁”……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在日本拍戏的时候,演员之间的关系没有那么密切,很难成为好朋友,压力也比较大。

可在中国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和亲切,这里有日本最稀缺的“人情味”,矢野浩司不由生出了留在中国工作的念头。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三个月后,矢野浩司结束了在中国的拍摄工作,坐上了回东京的飞机。

这一路上,他满脑子都是在剧组拍戏的情景,神奇有趣的拍摄方式、友好轻松的工作氛围、还有亲切的中国友人……

即将三十而立的年轻人燃起了从未有过的事业进取心,他做出一个新的人生规划:留在中国!

2001年,矢野浩司带着攒下的6万块,正式来中国演艺圈闯荡。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刚开始的日子并不好过,矢野浩司半年多的时间都处于失业状态,为了丰富生活,了解中国,他经常会搞出一些笑话来。

有一次,浩二想去王府井看电影《天地英雄》,但他根本不知道在中国买电影票的流程,只能先看看大家是怎么买的。

刚开始有两个女学生拿出学生证,售票员才给了票,后来又一个男人用军官证买了票,

其实在当时这是种福利待遇,和如今各大景区一样,学生、老年人、军官享有半价购票政策。

矢野浩司看了半天终于明白了,大步流星走过去,掏出护照:“日本人一张。”

结果被售票阿姨白话了好一阵儿才买到票。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有次好不容易接到一个角色,矢野浩司便想和一个女孩儿聊聊天,练习练习中国话,

为了不让女孩儿的父亲误会,他便写了张纸条:“我想和你娘说会儿话,请问可以吗?”

在日本,娘是女儿的意思。

那位父亲看过纸条后,用异样的眼神告诉矢野浩司:“我娘已经不在了。”

那时的矢野浩司就感到很奇怪,这个可爱的小女儿不是他娘吗?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那几年,矢野浩司还去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学习了汉语。

在这儿,他才算是结识了很多中国的小伙伴,朋友说他的名字听起来像“耗子”,不大好听,

矢野浩司便在好友的建议下改名为浩二。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因为没有收入,浩二只能精打细算的生活,连爱吃的寿司和羊肉串都不敢点,

是中国朋友时常拉着他去解馋,等到结账的时候,大家还会抢着替他买单。

起初浩二有些难为情,在日本并没有请人吃饭的习惯,朋友却安慰他“客随主便”,这是中国传承几千年的待客之道。

浩二只能接受了朋友的好意,并默默记在心里,等到有戏拍有钱赚后,立马回请中国朋友下馆子。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来中国八个月,矢野浩二已经懂了什么叫“礼尚往来”,他很喜欢中国人的交往方式,朴实且真诚!

02 入乡随俗

身为日本演员,浩二在中国的演艺事业并不顺利,中日“世仇”由来已久,历史血迹斑斑,很难因个人改变。

但他在遭遇各种矛盾和坎坷的时候,总会告诉自己入乡随俗,用公正的态度看待自己的演员身份。

2002年,小Q纯一郎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降至冰点。

矢野浩二就是在那时进了电视剧《记忆的证明》剧组。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进组之后,他就一直心惊胆战,这是他在中国接到的第一部大戏,出演的角色是剧中的反一号日本军官岗田。

看到剧本之后,浩二对剧里日军的作为不敢相信,这和他接受的教育完全不同。

忍不住追问翻译徐超:“我在学校的历史课上对那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但知道的并不多,这些都是真的吗?”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徐超说剧本有很多文艺创作的部分,不能算作全部的史实,但日本侵华的事实是板上钉钉的。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矢野浩二怀着复杂的心情出演了岗田一角,在电视剧播出前,他跟着剧组去成都做宣传,还参观了建川博物馆。

博物馆里保留着众多日军侵华的证据,他越看越沉默,情绪很不好。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对浩二而言,很难直视先人犯下的罪孽,身上留着的日本血脉,让他对中国人产生了一种难以言说的愧疚感和负罪感。

因为在剧中表现出色,中国观众将“岗田”一角恨得牙痒痒,连带着他一起骂。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记忆的证明》在日本主流电视台播放后,无数日本人也在网上痛骂他,

说他帮着中国剧方抹黑日本,是叛徒,卖国贼,永远也不要再回日本。

面对两方铺天盖地的骂声,矢野浩二夹在中间里外不是人,可他却表示并不后悔。

在接触了那段历史后,明白了中国观众对侵华日军的憎恨情结,浩二身为日本人,同样痛恨当年的日本侵略者。

他想着作为一名演员,任务就是把角色演好,观众骂得越厉害,就证明他演的越好,他也因为这段拍摄经历,为过往的历史忏悔。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可以说,这次经历,让矢野浩二真正认识到中日的过往,更加虔诚的想要和中国人做朋友。

03 一步步被“中国化”

出演《记忆的证明》,虽然让矢野浩二背负骂名,却也助他在中国一炮而红。

和朋友在外聚餐的时候,有认出他的群众会激动的跑到他跟前喊他岗田,跟他“聊天”。

他也受到了北京科教频道的访谈节目《非常说名》邀请,当时还被赋予了:最受欢迎的“鬼子”称号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也有更多类似的“日本鬼子”角色找上这个日本演员,他先后出演了《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烈火金刚》……

因为拍的角色太多太密集,一段时间里,17个电视频道有5部电视剧都有他的身影。

国内观众起初还因角色和日本人身份讨厌他,时间久了,观众认识到浩二谦虚低调,还敢于公开正视历史,渐渐对他有了好感。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和他住在一个小区的大爷大妈们,也愿意跟他打招呼了,隔着老远就笑着问他吃了没。

坐出租车的时候,还有司机夸他演技好,三观正,特意不收他的车费……

种种改变发生在身边,矢野浩二再次确信中国人是善良且温暖的,对中国更多了几分热爱。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当被采访问到最想演什么角色时,矢野浩二也会忘我的脱口而出:“除了日本鬼子以外都可以。”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2008年,矢野浩二在演戏之余,还受邀成为了湖南卫视综艺《天天向上》的主持嘉宾。

节目中,虽然他讲中文的语速很慢,还带有日本口音,但表情和语调都透着一股“中国通”的自信,时不时还会蹦出京腔的“儿话音”。

这幅认真又“笨拙”的反差萌,让浩二收获了大量粉丝,也和搭档汪涵等人成为好朋友。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2010年,矢野浩二被爆出和一名重庆姑娘恋爱并结婚,大众纷纷献上祝福,

浩二老婆是个圈外人,身高1米6,瓜子脸,白皮肤,性格大大咧咧,是一名典型的重庆女孩儿。

他又多了一个“中国女婿”的身份,让他更加努力的融入中国,还开始学起了重庆话。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同年9月,矢野浩二有了一个活泼可爱的中日混血女儿,因为女儿出生那天是中秋节,他便给女儿起了名字——心月。

甚至,他直接给心月入了中国籍。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让女儿入中国籍,在十几年前看起来还是让人挺吃惊的,但矢野浩二却在北京青年报的采访中称:“我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为了将来的孩子们,一定要建造一个美好的中日关系,让世界变得更加和平美好。”

浩二的努力和付出被观众看在眼里,大家愿意秉持包容的心态去“接纳”他。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2011年,环球时报评选最优秀的外国艺人,矢野浩二凭借超高票数成功获奖,他是第一个在中国获此奖项的日本艺人。

浩二在颁奖现场热泪盈眶,对他来说,那不只是奖项,更是一种认可和接受。

在中国“打拼”十一年,那一刻,才算真正有了归属感。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这一年算是矢野浩二的丰收年,事业和家庭都收获满满,可好景不长,他就再次深陷中日舆论“困局”。

当时钓鱼岛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国内对日本的抵制情绪高涨,矢野浩二不出意外受到了殃及。

再加上他在《天天向上》节目中,为了“抖包袱”说的一句: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浩二本意是想开玩笑,可有些玩笑中国人可以开,日本人就未必能开。

因为这句不当言论,他立刻在网上公开道歉,事后还暂停了国内的工作,并离开了《天天向上》的舞台。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那时候的矢野浩二再次陷入迷茫,好哥哥汪涵安慰他不要灰心,不要放弃,说不定将来他能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特殊管道”。

还有很多中国好友和粉丝鼓励支持他,在他们的帮助下振作,浩二重新开展事业。

他回到日本重新发展,打算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两国文化交流做些贡献。

刚回日本的时候,日本群众对矢野浩二的态度很不好,还屡屡传出他被激进分子殴打的消息。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消息一出,支持他的中国网友纷纷向他送去关怀和问候,浩二身在日本,也能感受到中国人的情感关怀,这让他坚信自己的努力并没有白费。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因为他是个中国通,很多日剧需要了解中国的日本演员来演中国人,所以矢野浩二去在日本开始演起了中国人。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我在中国演日本人,在日本演中国人,就像我在日本可以说我爱中国,在中国也可以说我爱日本。”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因为矢野浩二和中国关系友好,日媒还专门给他拍摄过纪录片,认为他很轻松跨越了中日的“鸿沟”。

殊不知跨越这道“鸿沟”并不轻松,是中国群众和矢野浩二共同努力,共同接纳的结果。

在日本节目中,“中国女婿”浩二毫不掩饰地表白:我爱中国。

怼的那些在韩国的日本人哑口无言。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对浩二而言,他早就把中国当做了第二个故乡,他对中国的爱也不是随口一说。

2020年,武汉疫情爆发期间,浩二心系武汉,自发为武汉筹集13万个口罩,全程负责打包工作,将满载心意的口罩紧急送往中国武汉。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新疆棉被恶意诋毁时,浩二再次挺身而出,作为第一个国外艺人为新疆棉花发声,用实际行动维护中国。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在接受采访时,矢野浩二坚定的表示从不后悔来中国,不来中国,就没有现在的他。

前半生在日本,后半生在中国,矢野浩二就这么一步步被“中国化”,他与中国的羁绊和感情只会越来越深!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2年前,同样住在国内的日本导演竹内亮拍了一部纪录片,其中一集中,他问矢野浩二“住在这里的理由是什么?”

矢野浩二回答他,是为了确认自己老了以后的最终归宿会在哪里。

矢野浩二是如何一步步“中国化”的?

可能是因为纪录片在日本也能看到,矢野浩二回答的比较圆滑了一些,

长期定居在中国,爱人在中国,爱人的朋友、家人在中国;

女儿是中国籍;

事业在中国;朋友在中国;关系网在中国;不动产也在中国。

我想,矢野浩二回答的那个问题,似乎早已经有答案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