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大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北约轰炸,其中3名中国记者当场身亡。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以美国为首的B-2轰炸机。
看着扬长而去的美国,一位年轻人斩钉截铁立下了誓言:我要让美国的飞机变成一堆废铁!
如今他做到了,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他研制出了世界上首个反隐身先进米波雷达。他就是我们的英雄——吴剑旗。

一 国恨难消立誓言
1983年,美国成功研发了一架隐形轰炸机,代号F-117A“夜鹰”,传闻中的“夜鹰”造价高达4500万美元,它可以反红外、反雷达、反电子、反声波探测。简单来说,“夜鹰”是反侦测的存在。
1989年,美国入侵巴拿马,F-117A“夜鹰”大显身手,仅仅15个小时,美军彻底摧毁了巴拿马政府,巴拿马举国震惊!
1991年,美军在海湾战争中再次使用了这种飞机。“夜鹰”精准出击,不到5分钟,直接摧毁了巴格达20个防空指挥、网络和电力系统,整个城市陷入了一片黑暗。
可以说,美国隐形轰炸机的存在,给各国带来了巨大安全隐患。尽管各界对“夜鹰”充满了防备之心,但在侦测技术限制下,也拿它无可奈何。
1999年,美国派出了它们的得力干将——B-2隐形轰炸机,这个号称“空中幽灵”的轰炸机有目的性的来到了南斯拉夫。
1999年5月8日,B-2隐形轰炸机停在了大陆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上空,舱门一开,5枚攻击性导弹向着大使馆极速飞去。
B-2轰炸机
随着一声巨响,大使馆顷刻间被夷为了平地。其中,大陆的3名记者不幸遇难,他们分别是新华社记者邵云环、《光明日报》记者许杏虎和朱颖。
消息一出,全国震惊!明面上以美军为首的北约是在轰炸南斯拉夫,实际上美军目的何在,大家心知肚明。
看着美军这样残暴的行为,当时中国爆发了“反美”狂潮。无数爱国人士冲到街头上,拉横幅,喊口号,贴标语。一时之间,“打倒美国帝国主义”、“血债要用血还”等呼声不绝于耳。
甚至有爱国人士跑到了美国驻中大使馆前,他们对着美方大使馆拉弹弓、扔砖头,以此来表示抗议。
而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美方对此事的回应极其敷衍:
误伤!
短短两个字,一笔带过了无辜牺牲的3名记者,以及受伤的20几名人员。美方这样的行为再次激起民怒,但是愤怒也没用,在强大的隐形战机面前,只要一天不能检测出它的轨迹,美军就有继续猖狂的资本。
“空中幽灵”
在众多爱国人士的喊打喊杀中,吴剑旗也发了话,他看着新闻转播中的B-2战机,眼含热泪,斩钉截铁立下了誓言:
“我要让美国的飞机变成一堆废铁!”
吴剑旗知道,如果没有能探测到隐形战机的技术,那美方的威胁就一直存在。想要制裁它,就必须研制出新型雷达,让美方嚣张的隐形战机无所遁形。
而这一切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弄明白隐形战机为何能“隐形”。其实,这里说的隐形并不是真正的看不见,而是对轰炸机进行了特殊处理,这样一来,雷达等检测设备侦测不到,就相当于是隐形了。
而美国的隐形战机,主要采用了两种技术。
一是外观设计,隐形战机外形采用光滑凹面设计,雷达信号在光滑的机身上根本反射不出。而雷达另一头能得到侦测数据,那就奇了怪了。
B-2机身涂料
二来则是得益于一种特殊涂料,在隐形战机机身上,涂满了特殊非金属材料。而这种特殊材料,又分为两种,分别是谐振型和宽频带型。
谐振型主要以磁性材料为主,雷达信号一发送过来,该材料直接将其全盘吸收,根本不给反射信号的机会。
而宽频带型则可以使飞机信号达到跟雷达同频率,这样一来,相当于同化了探测信号。
两种涂料一上,雷达很难再侦测到隐形战机。并且,在此基础上,美国还将发动机噪音降到最低,力求战机不会被人为发现。
美方的精益求精,甚至连开舱投弹的时间也注意到了,他们不断改进技术,极力减少开舱时间,这样一来,几乎是完美的避开了能被发现的任何可能。
搞清楚了隐形战机的原理,吴剑旗也开始了对新型雷达的研究。
二 试剑长空震四方
美军的B-2隐形轰炸机技术先进,直接领先世界几十年,技术没有国家能完美仿造出来,加上当时雷达技术有限,美军的隐形战机就是为所欲为,世界各国也拿它没办法。
吴剑旗在工作
就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吴剑旗开始了他惊为天人的一项研究。
针对隐形战机的运行原理,吴剑旗注意到了米波雷达。美方的隐形战机能隐形,就是因为它具有隐身波段,而米波雷达刚好是该波段的敌手。
为什么这么说呢?米波雷达是长波,它能避开隐身战机的隐身波段,这样一来,就能成功探测到隐形战机所在。
听起来很简单是吗?事情当然不会就这么简单,如果米波雷达能克制隐形战机,那么饱受美方隐形战机摧残的各国,也不至于束手无策了。
理论上来说,米波雷达能克制隐形战机,但实际上而言,米波雷达根本不行。传统的米波雷达一直有个为人诟病的问题,那就是个头大,机动性差,十分笨重。
米波雷达就相当于是个“老头儿”,虽然他能威慑住自己那混混“小儿子”,但是他腿脚不便,根本追不上那“小儿子”,更别谈把“小儿子”抓起来一顿暴揍了。
面对这样的困境,吴剑旗剑走偏锋,准备对传统米波雷达进行更新,也就是实现三坐标米波雷达。
新米波雷达
传统的米波雷达只有两个坐标,只能检测方位和距离,这样一来,就算它能检测到“小儿子”,但是具体“小儿子”跑到哪里了,它也不能立马捕捉。
如果给它增设一个功能,加上侦测高度的技术,这样一来,“小儿子”一出现,就能立马精准捕捉,从而引导导弹精准制敌。
理论听起来很美好,但要实现三坐标,谈何容易!
首要的困难就是新雷达设计和制造难度都很大,如何将设想中的功能应用到实际中去,这是一个难题。
其次,经费问题突出。2000年左右的中国正在如火如荼地搞建设,基本没有什么大量经费拨到这项计划中来。为此,吴剑旗还曾自掏腰包过。
最后,吴剑旗走的是一条新路,所以根本没有前人的经验可借鉴。当时最先进的米波雷达采用的都是多波束相扫体制,而吴剑旗决定采用DBF,也就是数字波束形成体制。
这样一来,再次加大了研制难度,可就算是这样,吴剑旗也丝毫没有后退。
吴剑旗在试验
雷达探测的试验场往往设置在偏远的野外,那儿的气候条件自然不用说,书面的“艰苦”二字根本概括不完。
再加上必须进行飞行试验,吴剑旗付出的不仅仅是汗水,甚至说有生命危险也不为过。
吴剑旗夜以继日,为了研制常常忘记进食,历经上千个日夜之后,终于在2003年,崭新的米波雷达问世!
新型米波雷达不仅有了机动性,还能实现360度旋转。
2003年, 吴剑旗以一位亚洲科学家的身份,出现在了国际雷达会议大会开幕式报告席上,在报告完新型雷达的研究进程之后,引发了各界强烈关注。
不过这个时候的“小儿子”完全没有意识到,他的“老父亲”已经得到了改造,正在前往抓捕他的路上。
研发出新米波雷达之后,吴剑旗没有松懈,他深知新装备还有许多漏洞需要完善。在得到各方关注之后,他又继续投身到了改进工作中去。
前前后后又是9年,在2012年,吴剑旗完成了反隐身米波雷达的一级设计定型工作,新米波雷达在中国开始投入了正式使用。
反隐身雷达
当然在这十几年间,“小儿子”也进步飞速,美国与波音公司联合研制,投入大量经费,研制出了成熟版“小儿子”—— 世界上综合性能最佳的F-22隐身战斗机。
成熟版的“小儿子”会是新型米波雷达的对手吗?
三 利剑久磨终出鞘
很可惜,美军斥巨资打造的世界第一隐身战机——F-22,它也不是“老头儿”米波雷达的对手。
“老头儿”经过吴剑旗的改造,早就是今非昔比。而那边美方的战斗机——隐形的“小儿子”死活不相信这样的事实,直到2013年。
2013年,美方派出了成熟版“小儿子”,它在大陆南海上空盘旋,试图挑衅更新版“老头子”的威严。
解气的是,“老头子”新型米波雷达很快探测到了“小儿子”,并向它发起了驱逐信号。年迈落后的老头子居然能抓住灵活的小儿子,一开始美方还不相信,为了证实中国研制出的新型米波雷达,是否有传闻中那般厉害,他们多次派隐形战机到大陆领域试探。
F-22战机
很遗憾,美方的行为无异于是在危险边缘试探。不管他们怎么试探,无一例外,很快都被大陆的新型米波雷达探测到。
这下,美方的嚣张气焰终于灭了下去,它们不敢想象,被它们抛弃多年的旧雷达技术,居然能探测出他们的新隐形战机。
为了突破大陆的新雷达探测技术,美国政府还曾拨款20亿,用于战机的反雷达技术改进。当然在巨额经费支持下,他们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始终没能打破大陆的新米波雷达探测技术。
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式上,吴剑旗团队研制的世界上首个采用DBF体制的305A机动式三坐标雷达,在天安门广场接受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检阅。很明显,这是大陆雷达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大陆的又一次重大历史进步。
这位打破美军“隐形神话”,让“空中幽灵”无所遁形的英雄吴剑旗,究竟有着怎样的传奇过往呢?
1966年夏,吴剑旗出生在四川宜宾。他的军人父亲给他取了个名字,“剑旗”,手持利剑,护佑红旗。意思再明显不过,他希望吴剑旗能将自己磨砺成一把利剑,用锋利的寒芒来震慑虎视眈眈的豺狼。
吴剑旗在工作
而吴剑旗也不负众望,在爱国军人父亲的影响下,他从小就立下了远大的梦想,那就是当一名对国家有用的科学家!
小时候的吴剑旗就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明才智,他记忆力超群。在他们羡慕的眼光中,他以泸州市高考前三名的成绩,考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进入了无线电工程系学习。
本科毕业之后,吴剑旗考入电子科技大学攻读硕士,主修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
硕士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了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工作。
其实早在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吴剑旗就意识到了隐形战机的可怕,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有了研制新型雷达的想法。
当时大部分科研人员的重点都在微波雷达身上,但是他目标明确,要想破解轰炸机的隐身之术,必须沿用改造米波雷达。
从1991年到2012年,是吴剑旗的25岁到46岁,从韶华丰茂到两鬓斑白,吴剑旗将自己生命中的21年全部奉献给了雷达事业,其中倾注的是他所有的青春和热血。
青年吴剑旗
即使是这样,吴剑旗也从未有怨言,从事于雷达事业,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仿佛是他的使命一般。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站在岗位上,即使新雷达技术赢得了各界嘉奖,但是他从未停止过继续研究的步伐。
2017年4月,吴剑旗入围中国工程院2017院士增选候选人名单。
2020年11月,荣获2020年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2021年11月18日,吴剑旗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吴剑旗颁奖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这是对吴剑旗的最高嘉奖,也是他的终身荣誉,他值得,他名副其实。
利刃久磨终出鞘,长空试剑卫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