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皇帝是九五之尊,享有极高的地位,很多女性以嫁入后宫为妃为荣。可是,在历史上,却有一位女性,在封妃后,要和皇帝离婚,主动要把皇帝踹掉。敢这样和皇帝对着干的,真的是史上第一人。
这个女人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妃——文绣。

额尔德特·文绣又名傅玉芳。1909年12月20日,生于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官僚人家。祖父额尔德特·锡珍曾官至晚清的吏部尚书。
而文绣的父亲端恭却是个屡试科考不中的平庸之辈。端恭的原配妻子博尔济吉特氏,留下一女(俗名“黑大姐”)就去世了。
后来续娶的蒋氏,就是文绣的生母,是汉族的大家闺秀,为人心地善良,性情又温和,敬丈夫如上宾。但是上天不随人愿,蒋氏婚后先生下长女文绣,继之又生下二女文珊,丈夫端恭就病死了。
辛亥革命以后,满清灭亡,五兄弟失去了经济来源,只能变卖古玩字画和房产维持生计。家族中值钱的东西很快变卖一空,方家大院的产权也不久转归他人。蒋氏失去了家园,带着三个女儿移居北京的花市胡同,租房安了新家。
汉族大家闺秀出生的蒋氏,不辞辛苦劳累,以做挑花活计,或者为有钱人家打短工,挣钱养活一家四口,还要供养女儿上学读书。
1916年9月初,蒋氏将8岁的文绣送入花市的私立敦本小学读书。上学后的文绣改名叫傅玉芳。
傅玉芳天资聪明,在学校里无论是国文、算术、自然,甚至图画和音乐等功课,都学得极好,深得老师的喜爱。
傅玉芳在家里还是个勤劳懂事的孩子,既能帮助母亲干家务活,又能帮助母亲做些挑花活计,挣钱当学费用,就连邻居都说她是个难得的好姑娘。
1921年春,末代皇帝溥仪选后,当时文绣刚过十一岁,被五叔华堪哄去照相参加皇上选秀。溥仪在呈上来的几张照片里,圈了文绣,但由于当时在场选秀的人并不只有溥仪一个,还有瑛皇贵妃。瑛皇贵妃见郭布罗婉蓉相貌气质出众,便最终选择了让婉容作为皇后,而文绣最终被定为淑妃。
1922年11月30日,未满13周岁的文绣进宫,成了16岁的溥仪的淑妃。文绣进宫后,住在西六宫的长春宫。(长春宫曾是慈禧太后住过23年的地方,装饰华丽,陈设精美。)
但文绣进宫以后,也未曾得到溥仪宠幸,加之她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心情一直抑郁苦闷无法排解。好在,她自幼喜欢读书写字,平时刺刺绣或教导宫女认字,四位太妃和宫中仆役都对文绣的娴静有礼赞誉有加,但这也未能改善溥仪对她的冷落。
相反的,不论是在紫禁城、还是随溥仪岀宫之后,她和溥仪九年的婚姻,可以说是一段灰惨黯淡的岁月。
1924年,冯玉祥在北京发动政变,逼迫内阁修改了《清室优待条件》,废除帝号,将溥仪等满清遗众赶出了紫禁城。
在遣散了多余的下人后,溥仪的“小朝廷”被幽禁在其生父醇亲王府内,从“大清国皇帝”一夜之间变成了“庶民”,溥仪倍感失落。
虽然冯玉祥同意溥仪带走了紫禁城中的大量金银珠宝,一众人的生活水平并未下降,但溥仪对于“平民”的身份始终耿耿于怀。
作为曾经“高高在上”的皇帝,现在变成平民,薄仪的不甘之心可想而知,随之他的“复辟”之心也始终不死。
虽然溥仪唾弃的“平民”的身份,但文绣却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平民”意味着不再有皇帝、皇后、皇妃的等级身份,现在他们是平等的。
正当文绣准备为丈夫规划未来的生活时,张作霖回京赶走了冯玉祥,在被幽禁了20天后,溥仪又恢复了自由。
虽然溥仪仍不能回到紫禁城中,但少了这个将自己视为眼中钉的人,他的“复辟阴谋”又燃起了希望。
在满清遗老郑孝胥的蛊惑下,溥仪找到了可以帮助他复辟帝业的“靠山”,那就是日本人。
其实,溥仪对日本人并没有多少好感,但此时愿意“帮助”他的,只有日本人这一股势力,溥仪更是将其看做救命稻草一般。
文绣听闻后,坚决地劝阻溥仪接触日本人,在文绣看来,溥仪的做法无疑是引狼入室,此后必将成为日本的傀儡。薄仪却认为这是文绣的妇人之见,对她的说辞嗤之以鼻。
而且当时溥仪“复辟”的欲望如走火入魔般强烈,在文绣多次劝谏没有结果后,恼羞成怒的溥仪竟将文绣狠狠地打了一顿,从此将她打入了“冷宫”。
1925年,溥仪与日本人达成协议,全家老小悄悄离开北京,迁居到天津的日本租界内,筹谋复辟的良机。
来到天津后,文绣与溥仪因为是否投靠日本人的问题矛盾越来越大,后来溥仪干脆不再搭理文绣。她整日看着溥仪对婉容宠爱有加,为她举办生日宴席,婉容想要的,溥仪都会允许。他们去逛街、兜风、跳舞,统统没有文绣的份。
他跟婉蓉住在二楼,文绣住在楼下,虽然还是住在一起,却形同陌路,也没人记得文绣的生日。
满清的遗老遗少最擅长的就是见风使舵,家中的“宫女太监”见到“淑妃”这般受人冷落,对她的态度也越来越差,文绣也越发觉得凄凉。
在一个农历除夕的晚上,溥仪与婉容在寝宫嬉戏,这时,有宦官奏报淑妃用剪刀捅自己的小腹,溥仪生气地说:“她惯用这伎俩吓唬人。谁也不要理她!”而这件事也造成日后“刀妃革命”的导火线。
1931年8月25日,文绣的妹妹文珊来找她,文珊对溥仪说姐姐生活得太郁闷了,想带她出去散心,溥仪同意了,并派了太监赵长庆随身伺候她们俩。谁知,姐妹俩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而两姐妹离开后直接到国民饭店,然后文绣将两个信封交给随行的太监,并对他说:“回去告诉你的皇上,我不会再回去了,我要和他离婚。”
当随行太监将事情的经过讲给溥仪时,溥仪气得脸色发青,撕开两个信封,是一封律师函,和一封文绣的亲笔信。
文绣的举动不仅让溥仪大为震惊,就连满清遗老们也觉得大逆不道,简直是丢清王朝的脸。一些报纸也纷纷刊登了文绣要离婚的新闻。这样一来,文绣和溥仪离婚的事,闹得天下皆知,让溥仪脸上很不好看。
一时,满清遗老们对文绣口诛笔伐,大肆攻击。文绣心理负担极重,后来文绣聘请了三位律师替她向天津地方法院申请与溥仪离婚,溥仪当然不肯同意,他也聘请了两位律师应诉。
文绣为了能博得主审法官同情,爆料出了溥仪生理有问题:“侍帝九年,未蒙一幸”,这意思就是说她和溥仪结婚九年,溥仪生理有问题,两人就没有过夫妻生活,她到现在还是处女。
此话一出,又是一片哗然。让溥仪颜面扫地,也被当时的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一时之间末代皇妃文绣要与末代皇帝溥仪离婚的原因居然是溥仪不能行男人之事,这成了当时全国爆炸性新闻,也成了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溥仪为了顾及颜面,只得同意了与文绣离婚,并与文绣签订了三条离婚协议:一,离婚后溥仪一次性给予文绣赡养费5.5万元;二,文绣只能从溥仪那带走属于她个人的衣物和日用品;三,文绣离婚后回娘家,不得再嫁他人,并且不得再做出有损溥仪声誉的事情。
文绣与溥仪离婚,可算是“捅破了天”的奇事,爱新觉罗家族统治中国300多年来,从未有过皇后或皇妃敢于提出离婚的挑战,文绣是第一个,也是惟一取得成功的人。溥仪为了维护“脸面”,竟在同文绣签订离婚协议的第二天,下了一道“谕旨”:“废淑妃文绣为庶人。
离婚后,文绣回到北平。虽然已经开始过平民的生活,但宫中的一些习惯还是保留着。请了四个佣人,打理家务。她每天换衣,洗手必要洗三道,一次的水要比一次热,最后一盆水还不能烫手。如果不合适,是要被她骂的。在清贫中,还是有点小小的奢华,很快她的那笔生活费也所剩无几。
随后文绣改回傅玉芳的名字,去北平市私立四存中小学做了国文与图画课的老师。这似乎是新生活的开始。
文绣脸上渐渐有了笑容,她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而学生也很喜欢她。她学识渊博,年轻,嗓音清亮,图画得那么好。文绣真的觉得快乐。这是属于一个平民百姓的快乐,是拥有自由的快乐。
然而这样的好日子还没过多久,就有人发现傅玉芳原来就是末代皇妃文绣。这下热闹可来了,除了本校的,外面人也每天堵在门口,好奇地想看看这个沦落了的皇妃。
文绣本想应付过去,但后来连记者也都来了,这让文绣每天过得非常狼狈,不得已离开了学校。
从学校出来后,文绣再次失业。以前的家也不能住了,搬到刘海胡同的四合院隐居起来。虽是隐居,也不得安宁,来求婚的、骚扰的人很多,文绣那年才24岁,却遵守离婚时永不再嫁的约定,把所有人都回绝了。
这样的日子又捱了四年,带在身边的珠宝首饰也卖得差不多,文绣辞退佣人,卖了房产,仅留一间住着。经济上已现危机,她只好重操挑花旧业。这还是她在年少,帮母亲养家时所学的手艺。没想到时光流转,做过了皇妃,还会重操这项手艺。挑花赚不了多少钱,文绣只得投靠娘家的表哥。
在亲戚家,文绣糊过纸盒,还去做过挑灰递砖泥瓦工的粗活,甚至被迫去街上叫卖香烟。在街上叫卖香烟时,又受到记者围堵,她惊慌地逃回家里。好在经人介绍,文绣很快找到一校对的工作,她的第二段婚姻,也是由此开始。
抗战己胜利,文绣不再履行不再嫁的约定,她要为自己余日着想。国军军官刘振东这时闯入她的生活。刘振东四十多岁,还没结婚,与文绣开始相处时,文绣是有犹豫的。
毕竟溥仪给她心灵上留有阴影,她不能确定再婚是否是明智的选择。相处了5个月,她被刘振东的细心体贴以及感情上的专一打动,两个人在北平结婚。
婚礼在当时有名的“东兴楼”举行。鱼翅席就摆了十桌,非常隆重。而刘振东也把二十多年积累的官俸,拿出来给文绣用。婚后,刘振东开了个小平板车行,靠租平板车为生。日子也过得很是甜蜜。
但这样的和睦,维持了两年。时局动荡,刘振东车行破产,他们苦心经营的白米斜街的新家失去了。8辆板车换得一张船票。还没来得及南逃,北平城就被围困起来。
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政府接管了北平市。出于革命的需要,时过不久即发布通令原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军警宪特人员,都要进行登记。
刘振东在文绣的劝导下,如实地登记并坦白交代了历史问题,人民政府决定不对刘振东追究刑事责任,不逮捕、不关押,只戴上历史反革命的帽子,交给群众监督管制。
刘振东因表现好,在东北西城区的保洁队找到工作,虽然收入少,却能维持生活。文绣和刘振东的日子过得清贫,住在10平米的小屋里。
文绣自己打理家务,买菜烧饭,他们一直没有孩子。两个人的感情虽然没有发生什么问题,但文绣的身体却日渐不好,1953年9月18日,文绣在家里做事,忽然的,她就倒了下去。
文绣心肌梗塞去世,死时44岁。安葬很简单,四块木板打成的一口棺材,连墓碑也没立,曾经的末代皇妃就这样被掩埋在北京安定门外的土城义地里。
一捧黄土掩去了文绣的棺木,也掩去了文绣由落魄贵族女到末代皇妃、再到平民百姓的悲凉一生。
文绣的一生,幸福的日子有限得可数。这个落魄的贵族女,这个遭冷落的末代皇妃,就是做一个平民也如此不易。
她虽然没有美丽的外貌,但却有一颗敢于反抗的心,她敢为了劝阻溥仪与日本人合作和为了自己想要的自由而闹至离婚,中国历史上从没有哪位妃子敢和皇帝离婚,文绣是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妃,也是唯一敢抛弃皇帝的妃子,而溥仪也是中历史上唯一被妃子抛弃的皇帝。
她这一生大节无亏。在最后她也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更迎来了新中国的关爱,只可惜红颜薄命,正当她应该享受人生幸福的时候,她的生命却在44岁戛然而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