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飞凡R7设计解读:工业达尔文主义的革命者

任何事物的进化都符合达尔文主义。

为何这么说,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单反相机在需要防水、防摔、防尘的功能之后演变出了gopro?而或许你曾经可以炫耀自己能同时操控无人机和云台,但现在的无人机都变成可以自动追踪目标,并且还防风外加自动返航。

这就是生物进化中的红皇后效应——你只有不停奔跑(进化),才能停在原地(保持住生态位)。

为什么2020年之后,突然爆发出那么多外形亮眼的智能汽车,这就是寒武纪现象——一个达尔文一直困惑的问题。最近我看到网上曝光了一些飞凡R7的产品图。和目前人们脑海中汽车从外观到内饰都有很大反差,借此聊一下这个时代汽车到底会经历什么样的进化。

汽车设计的进化与生物的进化本质是一样的。

为什么说飞凡R7的造型对于这个时代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换个方式来问这个问题。你认为汽车的进化是线性的吗?即,每年推出一个新年型款,更换一些新配置,外形做些小迭代?

还是,你认为汽车的进化是非线性的,存在突变和爆发性进化?

宝马3系......

从汽车诞生开始,似乎一直是这样的,直到最近……

电动智能汽车品牌疯狂冲击着传统燃油车世界。

把飞凡R7的细节图给周围一些不关注汽车的朋友看,他们甚至不知道这样的设计出自一辆汽车。

这种非线性、爆发性、不可逆的进化很像寒武纪生物爆发——曾经让达尔文也困惑的问题。

这种进化之突然,就像所有单细胞生物突然长出了——眼睛(传感器)。

寒武纪,地球物种大规模爆发出来。生物的奇特样貌连怪诞派画家都为之称奇。这些五花八门的进化路线最终只有极少数有用的特征被保留下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生物的面貌。

海口虫、奇虾、它们进化出了完整的大脑、眼睛、神经索、血管等软组织构造。欧巴宾海蝎在进化中竟然在头部长出了五只眼睛,捕食和逃跑技能术点满。这些生物演化的重点是长出了眼睛和神经网络。生物链也由此开始分层—高、中、低级捕食者。

无论是生物的进化还是汽车的迭代,归根结底都是在经历“服务并保护自身的优势功能,淘汰掉劣势功能”的过程。

除了眼睛本身的功能性,它的位置也将生物等级进行了划分。你听说过“眼睛长在前面的是生物链顶端的生物,长在两边的是中层或者底层。”这样的观点么?

作为生物链的顶端生物,它们日常需要的是视觉纵深和捕捉动态目标。能全神贯注,对于追踪猎物和捕获猎物过程,其成功率会大大增加。

马的视野,盲区只有3°

兔子的视野

不要被“守株待兔”这个成语骗了,兔子的视野其实非常好,只是脑袋正前方有一个小盲区,极速奔跑偶尔会撞树。

在按照动物等级保证功能优先原则之下,眼睛到底是该隐藏还是该炫耀呢?那么问题来了!你有没有想过为啥美女们的化妆重点都是在眼部?眉笔、眼霜、睫毛、美瞳........

记得甄嬛传里面皇帝见到甄嬛之后说“她的眼睛像极了纯元皇后”,是眼睛!......据科学家研究表明,大脑消耗能量的65%都用作处理眼睛接受的信息。皇帝的眼睛接收到甄嬛眼睛传来的信息,并经过大脑处理,最终她获得了优先择偶权!

好的汽车设计应该服务于优势功能,并彰显它。

对于汽车设计来说,汽车的各种雷达就像生物的眼睛。经过迭代之后的智能汽车在传感器数量和形态上要明显优于上一代产品。所以在满足功能性的同时为何不把他们展现出来呢?藏着掖着难道你造的车不需要客户给的优先择偶权吗?

这也造就了智能化汽车和传统燃油车在外形设计上拥有明显的区别。

飞凡R7和燃油车细节对比图

智能化汽车削弱了进气格栅、甚至前脸分区以及主灯位置,增强了传感器的存在感。所以下面的问题相信你已经有了答案:

1.传感器是该隐藏还是彰显?

2.传感器如果放在功能最佳位置,造型太过显眼怎么办?

3.需要放置在几何中心的传感器遮挡车身中轴线或车标怎么办?

以飞凡R7为例,其整车有33颗高性能感知硬件,分布在车身前、中、后及顶部位置,从数量和布局位置来看是要确保环境数据采集没有死角。如何在有多个硬件下完成一气呵成的顺畅体态,和良好的气动性能,对于设计师来说是个命题。

其中,飞凡R7采用的Luminar激光雷达放置在车顶最高位置。外形上看,雷达外壳采用了亮黑色,放置在车顶,视野更好,可探测距离更远,能使其功能发挥到极致。

在造型上显然飞凡R7的设计师采用了自然过风的结构,让激光雷达样式与造型设计相互匹配,尽可能减小雷达在车顶的突兀感,远看是和全景天窗融为一体。并没有像一些新能源车一样,用力过猛,为了突出自己产品的智能化,把车设计的像刺猬一样,恨不得每一个传感器都立起来!同时还兼顾了激光雷达系统发热及噪音带来的冷却、密封和降噪问题。

传统汽车为了在造型上隐藏雷达的存在,将激光雷达放置在前风挡后面。激光雷达的视野相比车顶会受限一些,前风挡污浊会影响雷达功能性。

飞凡R7的PREMIUM 4D成像雷达在前后杠的整车中心处各设置了一个。放置在该位置可以更加具体的检测出障碍物的形状,识别出物体的类型。同时,天气以及光线对于4D成像雷达的影响更小。

传统汽车为了隐藏雷达,会将雷达放置于牌照架下面的进气口中央,以及车身侧面。这些位置并不是车身的几何中心,同时位置较低。行驶过程中会受到路况的影响,如飞沙、泥。

飞凡R7的盲区监测摄像头布置在A柱下方的银色装饰条位置。视野广,同时不受主驾开关门影响。

传统汽车会将摄像头全部集成在后视镜的根部。采光、后视镜、车门角度、视野不是最佳选择。

和传感器类似,座舱内的一体集成化设计也是新一代汽车为了强化功能技术属性,去传统化的设计趋势。虽然智能化汽车车内带有屏幕的越来越多,屏幕尺寸也越来越大。但是智能化汽车的内饰进化并不能简单地概括为——尺寸越大越好。设计的重点依然是服从功能优先原则。

强行放了个屏幕——犹如往加大号手机支架上放了一个iPad pro。造型方方正正,和整个中控台视觉效果不容,甚至屏下方的两个拐角会顶到前排乘客的膝盖。

镶嵌在中控台上的三联屏——这种屏幕与其说融入了内饰设计,不如说整个内饰设计以屏幕作为主体做延展。功能性上整块儿屏幕也无法根据操控者的角度进行调整,往往这种车型下面都需要有实体按键作为辅助。

飞凡R7三联屏

相比之下,像飞凡R7和奔驰EQS这两款中控屏幕的设计效果就比较顶级。虽然依旧是三联屏幕,但是飞凡R7的43英寸宽幅真彩三联屏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大,更采用了一体式玻璃封装工艺。这种工艺对于环境的适应性要求很高,无论是防灰尘、耐高温还是频繁震动下都能确保稳定的浏览和操作体验。

未来的豪华标准是否会被重塑?

过去什么是豪华?简单的数量等级,如3缸、4缸-12缸,排气管数量、变速箱数量、加速时间?

不同的时代,豪华汽车也有不同的客户理解及时代特征。这样的迭代在手机领域已经经历过多次。曾经的机皇诺基亚在2007年变得无人问津,乔布斯带着他精心打造多年的苹果iPhone冲入手机市场,手机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豪华品牌虽有百年技术背书,却抵抗不了时代的洪流。“紧急调头”造的电动车和筹划很久的设计是两回事儿,传统燃油车的内饰布局相比智能化汽车就像当年的N97和iPhone4一样。前者以繁为美,后者已经提炼出极简的设计理念,精简到只剩下一个home键。虽然第二年诺基亚也“紧急调头”推出了全屏触控的N8。外观看似和iPhone同属一个时代,系统却毫无可比性。

随着车辆智能化程度、辅助驾驶程度的提升,汽车的内饰设计布局将发生巨大改变。驾驶者和乘坐者的角色差距降低。汽车内饰完全偏向驾驶者一方的设计,并不能彰显一辆车的智能感和人性化。副驾将会成为除驾驶之外大多数车辆功能的操控者和享受者。飞凡R7的43寸三联屏设计,相比之下就考虑的更前瞻一些。

当然,三联屏的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就像上文中提到的诺基亚N8,如果只抄了形式然并卵。设计语言可以随着时代的改变而不断优化。但是优化不等于推倒重来,当某种设计语言已经完全不需要的时候,就留给了品牌一片空白。空白到什么程度?2017年-2019年,柔性屏出现之前有谁会在意手机的外形设计?所有手机都是一块儿屏幕!三联屏的重点在使用感受。这其中比较重要的就是观感和触感,这两点靠屏幕的选材用料、清晰度、与周围材质的融合感以及UI界面设计综合体现。

上文说到,飞凡R7的43寸三联屏采用的是AGC旭硝子龙迹玻璃一体封装,强度为普通钠钙玻璃的6倍,防指纹、防炫目,整体浑然一体。而且在单独屏幕的选材上也可圈可点,15.05英寸的AMOLED柔性中控屏比当前Ipad pro最大尺寸还大,并且达到了优于消费级的车规级标准,2.5k的高分辨率可想而知其清晰程度,180°的超广可视角可以兼顾主驾到副驾各个角度的视觉体验;副驾屏和仪表屏也用上了2021款iPad Pro 和MacBook 同款最新MiniLED屏,色彩细腻,画面生动。这些都为车机界面系统的交互及视觉设计优化提供了充分发挥的空间。

某豪华品牌最新车机系统界面

飞凡R7车机系统界面

试想,若干年后,车机系统的UI设计相比内饰造型设计、用料,会是怎样的地位改变?目前来看大多数传统车企对车机系统的研发诉求至少落后手机5年,不卡就行........这一点飞凡就不认同,R7在界面设计上采用了新的设计思路—“开普勒风格”。内饰界面的光感会随时间变化,模拟开普勒星球的日出日落。同时界面设计模拟透光彩色材质,在播放音乐和触摸屏幕时,屏幕局部光感也会随之改变。相信未来智能化时代,人机交互系统的UI界面设计将会占内饰设计总工作量的一大部分。

而且其中还一些设计巧思。飞凡R7在亮屏状态HMI界面采用深色遮罩在边框处做了自然过渡, 息屏状态下,屏幕和黑色装饰板之间也并不会出现“分界线”。屏幕完全可以视为内饰装饰的一部分。从视觉和使用体验上,都可以说是一种极致享受了。

BBA的设计师当然知道未来的趋势,但是他们不能放弃传统用户的口味。

外形设计层面上,传统车企也会有很多羁绊。比如内燃机时代,长车头、驾驶舱后移会呈现“庄重”的视觉效果。类似这种比例即便是现在造电动车,车内空间布局完全不需要很长的车头,或驾驶舱后移,但是这个姿态依然影响着豪华品牌的设计。

即便发动机舱盖下面已经没有发动机,可是传统车企依然要考虑曾经历史文化、车体的设计线条。但是飞凡R7的设计就可以不需要考虑这些,下压车头与后拽尾部造型,提升了飞凡R7的空气动力学表现,风阻系数仅有0.238Cd。

尾灯除了具有点亮警示后车的作用,独立存在于车体上。飞凡R7采用LED贯穿灯带,将尾灯造型和车身线条走势融合,成为车身线条交汇后的“装饰物”。

未来的豪华是什么?更加适合当下人生活的场景。

我比别人开得更快?

我的排气声音更响?

我的发动机舱看着更长?

智能电动化时代,“豪华”的定义正在发生着变化.......

相比于速度层面的体验,消费者更在乎氛围感与生活的流畅感。

内饰造型&用料、全景天窗、BOSE音响、氛围灯带来的体验感在快速增强。如果未来每个车都可以跑得很快,那么消费者在车内的心情会成为竞争的重点。

无框车门、真皮座椅、门板集成式座椅调节键、双层隔热全景天幕……飞凡汽车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设计细节。这些细节配置到底为什么存在在这辆车上?倒退五年,大多数车企的做法是“在成本范围之内,尽量堆砌让产品显得高端的配置”。这样做商业气味浓重,汽车华而不实的配置越堆越多。试问这些配置用户真的需要么?如何化繁为简的同时做到用户的心坎里?这当然需要做大量的市场调研甚至共创。

而飞凡是怎么做的呢?

今年3月,飞凡汽车与上汽创新研发总院共建成立了设计共创中心。这里集合了上汽设计中心及全球顶尖的设计资源,并且有前大众CC设计师,也是飞凡R7首席设计师——Martin Kropp坐镇,共同参与飞凡R7的设计。

不仅如此,团队可以说把“共创”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发挥到极致,品牌专家、技术专家与用户都会定期沟通,了解用户对于设计和配置上的需求,多做研发基于用户使用场景的功能。从而最后呈现出本真优雅,更具理性功能设计的产品,也让R7成就了脱俗的审美进化,这也是飞凡所坚持的“不繁,即非凡”的设计理念。

回归主题,没有任何一个物种是永恒不灭的。

汽车行业已经进入了寒武纪智能生物爆发的时代。飞凡汽车就是这个历史背景下出现的智能革命者。进化是不可逆的。不符合时代的产品,无论过去你多豪华,多引以为傲,都不一定不能活过下个时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