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自科技2021:研发赋能优化产品结构 技术底蕴助力抢占优势赛道

2022年4月27日晚,中自科技(688737.SH)发布2021年业绩报告,2021年公司营业收入达9.6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40.92万元,研发投入达9,522.53万元,同比增长23.29%;2021年研发投入费用占营收比例达9.90%,同比增长6.90%。

图片:摄图网

营收结构不断优化调整 多角度开发业绩增长点位

2021年,由于新冠疫情反复等诸多因素影响,大陆市场消费信心不足,国内经济背负着较大下行压力,天然气重卡销量大幅下滑,对公司营收造成较大的影响。

面对国内天然气重卡销量大幅下滑的窘境,中自科技在积极稳固天然气重卡业务的同时,在柴油车、汽油车等领域,通过不断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充分释放公司科技研发实力,使公司产品持续以技术创新为迭代动力,从而在各类产品市场的客户广度与深度得到拓展,在柴油车、汽油车等领域的产品业绩得到大幅提高,公司自身营收结构及业务结构得到全方位优化。

据其年报披露数据显示,2021年中自科技柴油车产品销售收入达2.19亿元,同比增长44.60%;汽油车产品销售收入达1.52亿元,同比增长15.98%;摩托车产品销售收入为1.04亿元,同比增长26.71%。

值得注意的是,中自科技在2021年不断调整优化自身营收结构,结合其产品技术的先进性与可靠性,中自科技在机动车乘用车催化剂领域再度发力。根据中自科技在一季报中的披露信息显示,其控股子公司成都中自光明催化科技有限公司于近日收到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专用系统发来的通知,中自光明通过竞标成功获得重庆长安部分车型的催化剂产品定点通知函,包括C385-EVE、P201MCA1 汽油项目、MDS201-ICA1、F202MCA车型1.5T国六RDE等重点项目。其中包含有C385混动系统车型。

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以来,国内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的情况下,重庆长安母公司——长安汽车的自主品牌车型销量也正处于产品销售强势周期。2022年一季度,长安汽车自主品牌销量达40万辆,环比上升40%。在此情况下,作为重庆长安多个重点车型项目催化剂产品的独家定点供应商的中自科技,其产品供应量预计也将随之水涨船高,公司业绩将获得大幅提振。

与此同时,长安汽车在其2021年报中提出,计划到2025年实现自主品牌销量300 万辆,含新能源销量105万辆,占比35%。伴随着长安汽车逐步将发展重心转移至自主品牌并不断加速其在新能源领域的转型进程,加之其自主品牌及新能源车型销量不断增长、产销比持续扩大,因此长安汽车C385型号预计也将在今年年中正式上市后迅速抢占国内汽车及新能源车行业市场份额,中自科技为其独家供应的催化剂产品也将随着长安汽车自主品牌及新能源车型销量的不断扩大,从而同步稳固提升其在国内乘用车催化剂的市占率,未来在行业市场内的持续发展空间巨大,业绩上升空间被大幅拔高。

子公司在重庆长安部分车型上的竞标成功,意味着中自科技自身持续进行研发及迭代更新的催化剂产品及相关技术能够充分得到大陆国内下游整车厂商的认可与采用,其对于新能源领域催化剂产品的技术研发实力得到了充分印证。同时,C385作为重庆长安母公司长安汽车自主研发的新能源紧凑级家用轿车新型号,搭载有纯电、增程和氢能三种动力形式。那么中自科技子公司获得重庆长安在C385增程型号的催化剂产品独家定点通知函之后,随着对应车型销量的持续增长,长安汽车对于中自科技催化剂产品技术属性的认可程度将不断提高,这必将使中自科技与长安汽车的供需诉求继续深度绑定并不断扩大,且后续大概率会为C385车型的其他型号(如氢能)以及其他更多系列的长安车型独家提供催化剂产品。因此,中自科技子公司此次在重庆长安部分车型的催化剂产品竞标成功为其后续继续开拓大陆国内自主品牌乘用车催化剂市场打出了响亮的口碑与技术形象,也为中自科技后续扩大新能源车领域催化剂产品市占率起到积极作用。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以科研创新为公司发展内驱力

2021年全年,中自科技在推动公司整体向好向善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发展基调,专注于核心技术能力的积累与新产品开发,不断加大研发费用及研发资源的投入以增强自身科研实力,并推动相关新技术及新产品落地量产。

2021年,中自科技研发资金投入达9,522.53万元,同比增长23.29%。据了解,在人才队伍方面,2021年中自科技研发人员扩充至167人,占员工总人数的30.93%;其研发人才队伍不断得到夯实,规模持续扩充、研发实力得到显著增强。而在知识产权方面,2021年全年,中自科技围绕稀土材料、贵金属材料等催化材料方向,公司新申请国内专利及国际 PCT 发明专利共 22 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9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国际PCT发明专利1项;获得专利授权2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15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4项,欧洲发明专利授权1项;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累计申请国内专利及国际PCT发明专利共152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105项、实用新型专利26项,国际PCT发明专利21项;累计获得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5项、美国发明专利授权2项、欧洲发明专利授权1项。

不仅如此,2022年3月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颁布2021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的决定》,中自科技参与的“满足国六标准柴油车排放后处理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荣获天津市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充分显示出中自科技自身强悍的创新研发实力以及出众的技术落地应用能力。

排放新规推动行业市场继续发展 传统业务增量空间巨大

放眼尾气处理催化剂整体产业链下游终端,随着大陆经济持续增长、基础设施大力完善以及后疫情时期大陆国内需求的持续释放,近年来,大陆汽车产销稳定保持在2500万辆以上,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车产销量第一。并且在这其中,2021年大陆客车产量50.8万辆,同比增长12.2%;大陆自主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达44.4%,较去年同期上升6个百分点;大陆摩托车、非道路移动机械等市场亦同步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伴随着大陆机动车全面进入国六尾气排放标准阶段,相关车辆的尾气处理方案也变得更为复杂、技术指标需求更高。根据天风证券《尾气后处理市场空间大幅扩容,国产替代有望加速》报告,全面执行国六排放标准后,大陆机动车尾气处理催化剂单价平均增幅预计达105.72%,尾气处理催化剂市场空间将达937.80亿元,较原有国五排放标准下的市场规模大幅增长156%,行业市场规模将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加上上述测算中未包括重型天然气车、摩托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船舶等移动污染源市场,因此即使在保守估计的情况下,中自科技所处尾气处理行业可预见的市场空间仍将在千亿元以上,其各类型尾气处理催化剂产品在下游的应用空间及市场规模也将更加广阔,为中自科技提供的业绩发展增量空间也随之水涨船高。

氢能领域成果显现在即 转化优势积极布局锂电领域固态电池赛道

在双碳战略的指引下,近年来,国家高规格出台了鼓励氢能源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推动氢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中自科技凭借多年的技术经验积累,快速布局切入氢能源产品赛道。

2021年,公司充分发挥自身在尾气处理环保催化剂领域关键技术层面丰富的技术研发及经验优势,在基于对贵金属催化材料的技术积累的基础之上,成功开发出氢燃料电池电催化剂,氢燃料电池用铂碳催化剂已实现百克级的制备工艺技术开发,将于2022年形成公斤级批量生产能力;与此同时,中自科技参与的“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高性能/抗中毒车用燃料电池催化剂的合成技术与批量制备”的合金催化剂也将在2022年形成百克级中试生产能力,2023年形成公斤级的批量生产能力。另外,中自科技还将于2023年完成固态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单电池中试生产线的建设。

对于中自科技来讲,技术创新是刻在骨子里的基因,更是不断推动其向好向善发展、积极开拓进取的不竭动力。也正是由于中自科技在技术创新方面锐意进取的精神,公司对于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再度进行拓展,业务布局不断扩大。

4月27日晚间,中自科技披露了关于对外投资设立子公司暨开展新业务的公告。在该公告内容中,中自科技表示拟采用3000万元自有资金,设立全资子公司“中自科技湖州新能源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而该子公司也将依托湖州市在新能源汽车及动力电池产业集聚优势,充分利用中自科技在新材料、新能源领域的技术储备及科研成果工程化产业化的经验,通过与国内高校研发团队合作的方式开展固态电池及其核心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技术开发。

固态电池对于以传统锂电池为核心能源的新能源车来说,在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两大核心性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和性能提升。与传统电解液锂电池相比,固态电池具有不可燃、耐高温、无腐蚀、不挥发的特性,其突出优点是安全性强、能量密度高。在目前固态电池技术尚处于研发阶段之时,中自科技就再次敏锐把握行业市场发展走向,积极先发布局相关领域,那么随着后续中自科技对于固态电池技术的持续研发与创新,其也必将成为大陆国内首先掌握固态电池核心技术的龙头企业之一。

在可预见的未来内,以氢燃料电池为核心能源以及以锂电为核心动力的新能源车将在大陆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提升相关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推动其市场占有率逐步扩大。但传统内燃机汽车短期内仍无法被完全取代。因此传统内燃机汽车将与新能源汽车将在大陆国内呈现同步发展、市场增量前景逐步扩大的现象,其也将发挥各自优势并驾齐驱。而身为领先的民族环保催化剂企业,中自科技也将进一步加速推动自身在传统尾气处理催化剂领域实现全面国产替代进程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对自身氢能产品及相关技术进行研发创新,同时对固态电池技术进行技术拓荒与产品研发及量产,并不断推进相关产品及技术层面的更新迭代;从而真正实现传统业务持续增量发展,氢能源及固态电池业务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优到精的多板块赛道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