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文 / 黄雪梅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李渡高梁,古今同酿

沉睡八百年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在2002年“醒来”。它一朝惊醒,便惊艳了整个中国白酒界——它重新定义了中国白酒起源,被誉之为“中国白酒的祖庭”。

如今,距离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发掘,已过去了整整二十年。20年来,李渡酒业倾力守护遗址,并让国之瑰宝元代古窖池,重新开绽绚烂之光。

20年后再聚首

20年后的今天,站在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前,杨军思绪万千。

他是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30余年,主持过轰动一时的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当年,也是他带队发掘出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杨军特意找出发掘遗址时的老照片。时隔20年,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当年的许多细节与过往。在他的记忆里,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发掘吸引了大批国内考古界、白酒界的权威专家。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白酒泰斗周恒刚先生2002年在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考古现场

“北京大学权奎山教授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来看文物,看江西对它的断代有没有问题,是不是元代的文物。”杨军指着照片说,“遗址当年的论证,是国家文物局专家组做的指导,组长是黄景略先生,他们看得很仔细。很多知名的专家,孙机先生、杨泓先生、扬之水先生,在做李渡(研究),(他们)都是考古界对白酒进行研究的专家。”

中国白酒界泰斗周恒刚先生,在看到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后,显得极为兴奋,“他说李渡是中国白酒的国保,所以我们现在所说的国宝李渡,就是由他这句话而来。”

如今,当年考古的原班人马再聚于此,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感慨。20年光阴流转,他们的眉间鬓间,大多有了沧桑,而穿越800年时光迷雾而来的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似乎还是当年模样。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原班人马在2022年齐聚李渡

发现中国白酒的祖庭

那是2002年的6月,酷暑二伏的时节,李渡酒业在改建老厂生产车间时,工人们在水泥路下发现了一口水井。

之所以认定是水井,是工厂老师傅根据旁边那有着百年以上历史,且尚在使用的酒窖而猜测的。岁月在那口圆形酒窖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

考古队员的实地勘测,印证了老师傅们的猜测。水井上部揭示的是民国时期的遗存,而下部的时代更久远。真正的惊喜还在后面,用杨军的话说,是“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的发掘工作,给了我们三次惊喜。”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2002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会

第一次,他们通过水井,发现了宋元明清时期的遗物;第二次,发掘出了最为完整的明代酿酒遗迹;第三次,发现了元代酒窖。此次发掘最重大的意义,是确定了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在考古界、白酒界,乃至科技史等领域的地位——它是中国最古老的白酒作坊遗址,是 “中国白酒的祖庭”。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只是,中国白酒的起源,在中国考古界、白酒界等领域,一直是未解之谜。毕竟,文字记载有其局限,它始终需要考古器物的研究佐证。

杨军对此次发掘做了一系列的深入研究,根据遗址揭示的层位关系和出土文物的时代特征断定,遗址的酿酒历史至少源于元代,并历经明清,连续不断,发展至今。他的这一学术论证得到了国内考古界、白酒界权威专家的共同认定。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为中国白酒肇始元代之说提供了坚实的考古证据。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杨军老师2022年重返李渡酒厂科普馆查看文物保护情况

2006年5月,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年11月被中国国家文物局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当时,在全国3万多家白酒厂里,只有四家入选——李渡、五粮液、泸州老窖、茅台。2018年,国家工信部公布第二批国家工业遗产,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作为第二批江西省内唯一被认定的工业遗产项目而入围。

七酒企联合申遗

去年,李渡与茅台、五粮液、洋河、泸州老窖、汾酒、古井贡,共同商议中国白酒联合申遗事宜,发表了《中国白酒联合申遗共识》。

与茅台、五粮液这些全国性白酒企业相比,李渡是区域性酒企,但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以及推动中国白酒参与世界酒类竞争之上,李渡酒业则有足够的底气和自信。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是大陆发现时代最早、遗迹最全、遗物最多、延续时间最长,且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古代烧酒作坊遗址。作为“中国白酒的祖庭”,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在破解中国白酒起源这一未解之谜上,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中国白酒联合申遗小组莅临考察

李渡酒业有着极为清晰的历史脉络,而深厚的历史底蕴,也给了李渡酒业文化输出的自信。它在中国白酒界,地位超然——早在2006年,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就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当时,与它共同入选的,还有泸州大曲窖池群、水井街酒坊遗址、剑南春天益老号酒坊遗址等。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所承载的是中国农耕文明的精华,而在追求中华文明复兴的当下,李渡酒业申报世界遗产,显然承担起了传播中华文明的重大使命。

古今同酿一杯酒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2002年考古发掘现场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是国宝,但对李渡人而言,那些均匀呼吸800年之久的微生物,同样是国宝。

发掘遗迹的时候,考古队员在元代窖池里,发现了大量遗留残渣。后来,经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分析和检测,判断是固态或半固态发酵法蒸馏酒酒渣。

窖池内残存酒醅,被检测出尚有活性,并陆续发现了167个OTU(远古时代的古菌群落)。这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在常温环境下进行生存代谢的OTU。这167个OTU,是行业探索中国白酒起源的“活化石”。

之后,李渡酒业在古窖池基础上,启动保护式酿造。只有持续酿酒,才能让古菌群一代代繁衍下去,生生不息。如今,李渡酒业集古窖池、古菌群、传统酿艺之功,陆续推出被誉为“液体古董”的李渡高粱1955、李渡高粱1308。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李渡高梁,古今同酿。

现在,为了更好地传承国之瑰宝,由金东集团投资建设的国宝李渡酒庄暨中国白酒古窖微生物酿酒工程技术中心,已在距离李渡镇八公里之外的郑家山正式启动。未来三至五年,李渡酒庄将依托古窖微生物扩培技术,形成一座占地1550亩,集生产、科研、文化体验、酒旅一体化的新时代标志性酒庄。

选择在郑家山建厂、建酒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元明清古窖池遗址。从古窖池,到郑家山,只有短短的八公里,其承载的,是国宝李渡酒庄八百年时空的绵延、文化的传承,以及乡土风情的凝结。当然,还有八百年酿酒古菌群的移植、复壮、扩培接力。

李渡酒业,始终未离故土。李渡酒业的宏愿,是能更好地研究、保护古窖微生物群,换言之,是要让文物活起来。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李渡,20年的守护与见证

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黄景略先生一行在2002年莅临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

因此,在项目筹备之初,李渡酒业就与江南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建立了深度合作,对“一口四香”的风味、古菌生态进行持续性的研究。尤为重要的是,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的“江南大学-李渡酒业(元代)古窖微生物联合研发中心”、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杨涛博士的“稻谷与副产物深加工国家工程实验室”均正式落地国宝李渡酒庄。

在未来,李渡酒业将与科研工作者们,持续性对文物酿酒做研究,去共同探秘元、明、清古窖池群微生物体系与价值,去探讨李渡酒体老熟机理,去研究基酒储存过程中微生物的变化、微生物的古菌生态演变等多方面内容,以致力于用活体保护方式进行文物保护与文化传承。

李渡元代烧酒作坊遗址,这一部中国白酒酿造的无字史书,所保藏的文明之光,照亮了中国白酒源头的历史天空。如今,它将以奔跑的姿态,进入新的征程,去展示八百年的澎湃力量,展示时光的魅力,以及它对未来强大的企图心。

带着厚重历史底蕴的李渡,让人惊艳,而去往未来星辰大海的李渡,让人期待。

来源 | 糖酒快讯(ID:tjkx99)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