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白居易少年时就有诗名,青年时长期辗转漂泊,晚年时被贬江州,可以说经历十分丰富,正是这些丰富的经历成就了他的诗歌,为后世留下众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在白居易的诗作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那首叙事长诗《长恨歌》。

《长恨歌》作于元和元年,白居易任周至县尉之时。描述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历史原貌,是一篇以咏叹李杨爱情为主,充满感伤主义的"爱情诗"。

在那个年代,没有人同情杨贵妃,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但是白居易,他注意到了,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男权社会里为她不平:大唐陨落不是她的错。

《妖猫传》中,空海有一句这样的台词:三十年过去了,仍然心系贵妃的只有你。

带着对美人不幸的深切同情,对美的毁灭的沉重感伤。白居易写下了《长恨歌》。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这首诗风情摇曳,生动流转,极富艺术感染力。之所以这么感人肺腑,是因为白居易为情而作,不为事而作。这份情就来自他早年的亲身经历。

白居易早年曾与少女湘灵相恋,后虽忍痛分手,但在创作《长恨歌》时对湘灵仍未忘怀,写下了《感情》、《寄湘灵》、《生别离》、《潜别离》等诗作。

"昔赠我者谁,东邻婵娟子。"送鞋子的人是故乡的邻家妹妹,是一位貌若天仙的美少女,她就是白居易一生念念不忘的初恋情人"湘灵"。湘灵是白居易故乡的一位邻居,20岁到27岁的白居易居住在符离,湘灵就是白居易在符离时的邻居。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15岁的湘灵"娉婷十五胜天仙",貌似天仙,而且爱唱歌,白居易经常沉醉在湘灵的歌声中,流连忘返。湘灵清丽脱俗,柔情似水。在白居易的脑海中挥之不去、难以忘怀。两人心心相印却不得不分离。

白居易与湘灵经历过一段刻骨铭心的感情,他舍不得丢掉的不是一双不值钱的鞋子,而是两人之间绵长的情意。

白居易笔下的《长恨歌》为什么感人,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白居易的爱情是任凭岁月蹉跎时光变迁而永不改变的,哪怕前方被山川河流阻隔,也不改那份执着和守望。哪怕寻找的路上布满荆棘,也不愿放弃每一丝希望。哪怕移动的步履疲惫不堪,也依然对他一往情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