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省党代表风采录】杨昌芹:巧手传承非遗技艺 牵手共筑致富梦想

暮春时节,走进赤水市大同镇民族村,山上万亩竹林生机盎然,山下村庄整洁美丽,竹编产业发展欣欣向荣。

这一派幸福生活的美好景象,是由一项在黔北传承百年的民间传统工艺——赤水竹编“编织”而来的。说到赤水竹编的推广与产业化,苗族姑娘杨昌芹功不可没。

【省党代表风采录】杨昌芹:巧手传承非遗技艺 牵手共筑致富梦想

杨昌芹钻研竹编技艺。张浪 摄

今年31岁的杨昌芹,因为对竹编“一见钟情”,通过刻苦学习钻研竹编技艺,从一名学徒成长为省级非遗传承人。为了发展竹编产业,她创办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带领群众增收致富。

悉心学习竹编技艺

杨昌芹出生于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2007年,作为印江民族职业学校的10名学生代表之一,来到赤水学习竹编工艺,师从贵州省拔尖乡土人才、赤水竹编工艺美术大师陈文兰。学习结束后,同行的9名女孩都选择回了印江,杨昌芹则主动提出留在赤水,从此与竹编结下了不解之缘。

竹编属于精细活,一件成品要经过选竹、劈篾、拉丝、编制等20多道工序,要求非常高,很考验人的耐心。杨昌芹常常在凳子上一坐就是一整天,手上的茧越来越厚,却从来不叫苦叫累。

“她能静下心来,并且天赋很好。”这是师傅陈文兰对她的评价。

杨昌芹跟随师傅学了整整10年,磨练出一手娴熟的竹编技艺,不仅速度快,而且质量好。渐渐地,她的竹编技艺超过了陈文兰。对此,陈文兰很高兴,“当师傅的都希望教出好徒弟,只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才能让竹编工艺得到更好传承和发展。”

杨昌芹还通过自己的刻苦钻研,大胆创新,将竹编与茶具、酒器、花瓶等实用器具结合,开创了立体竹编工艺,赋予了竹编这项传统技艺新的生命,让大众对竹编工艺有了新的认识。

十余年间,杨昌芹的竹编作品先后数十次斩获省内外工艺品大奖,她本人于2014年被评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赤水竹编”传承人。

做大做强竹编产业

通过不懈努力,杨昌芹的竹编技艺不断精进,收入也不断增加,但她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创办了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并打造了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培训、演示、体验为一体的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学员大多是当地的农村妇女。

【省党代表风采录】杨昌芹:巧手传承非遗技艺 牵手共筑致富梦想

杨昌芹指导苗族同胞编竹编。张浪 摄

杨昌芹把技艺传授给学员,让赤水竹编得以传承,学员掌握了一技之长,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每月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目前在非遗竹编产学研基地,学员有100多人。竹编产业直接或间接带动大同镇及周边灵活就业人数达3000多人。

与此同时,杨昌芹的公司销售市场进一步拓宽,开发出来的竹编工艺品远销国内外。2021年,公司产值近2000万元,拥有34件注册商标、12项发明专利,多款产品被列入国家级扶贫产品。

“我们的公司取名‘牵手’,就是希望能够牵手更多群众一起致富,助力乡村振兴。”杨昌芹说,她将秉持初心,把竹编技艺传承好、发展好,做大做强竹编产业,带动更多的群众致富。

审核:袁航

遵义日报社记者:徐飞

编辑:丁一、张黎方夏

【省党代表风采录】杨昌芹:巧手传承非遗技艺 牵手共筑致富梦想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