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艺评丨杨金:氤氲着烟火气的时代画卷——《人世间》剧评

文丨杨金

电视剧《人世间》根据矛盾文学奖获得者梁晓声的同名小说改编,以居住在北方某省会城市的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描绘了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时期的社会生活画卷,歌颂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拼搏向上的时代精神。

艺评丨杨金:氤氲着烟火气的时代画卷——《人世间》剧评

一、影片具有极强的时代烙印

《人世间》的主要叙事模式是在大的历史格局中聚焦一个普通家族的断代描述,即从周家三代人的家庭史辐射到了“光字片”这个小圈子社会,以此为切口,再现了建国初期到改革开放以后这个大历史的浓缩景观,由此勾勒出时代发展的印记。

一是“光字片”现场场景成功吸引着父母一代去探寻集体记忆。梁晓声在原著中所写的“光字片”原型就是哈尔滨道外的棚户区,电视剧将“光字片”搭建在长春农博展览馆和会展中心,面积有4万平方米左右,片场的细节处理非常到位——“光字片”区挨家挨户挂着毛主席像和每一家的全家合影,每家每户的样子故意做了旧,好像有人在里面住了很久,以及路边的栅栏、装洗脸盆的网兜子、大炕、公共厕所等,这些处理恰到好处的历史细节和环境氛围,一下将气氛拉满,让观众立马回到了东北六七十年代。二是居住在“光字片”的周家主要成员在开篇就打着独特的时代印记展现在观众面前。周父周志刚去重庆参加“大三线”建设,长子周秉义响应国家号召成为下乡知情,长女周蓉追随诗人丈夫远赴贵州山村插队,只留下小弟周秉昆与母亲李素华在家相依为命。

艺评丨杨金:氤氲着烟火气的时代画卷——《人世间》剧评

二、普通人生活的真情流露具有极强代入感

《人世间》的故事不是通过强情节推动故事发展,而是通过一个普通家庭的情感牵绊来营造生活的质感,是一部情感浓度充沛的作品。

周父周母是良好家风的基石,周秉义是寄情家国、君子之风的象征,周蓉的人生带有超越性的审美理想,是“活着、爱着、写着”的践行者,周秉昆则代表着普通人身上贫贱不能移的美好品格。剧中的每个人看似遥远却离我们很近,像极了世间的许多自己。其实,在90年代初期,有很多经典国产剧如《渴望》《我爱我家》等生动讲述了普通人生活的悲欢离合。之后,随着市场经济下社会的加速发展,内地电视剧题材开始聚焦城市文化背景下的成功精英、逆袭故事,那种叙述平民生活,讲述家庭伦理的好作品极难见到。如今,《人世间》的出现让人们眼前为之一亮,它是一部难得的讲述“中国老百姓生活史”的电视剧。

比如周秉昆就是一个“养着别人的儿子、带着姐姐的女儿”、小学没毕业,基本上跟优秀不搭边的普通人。相比当干部的哥哥、当大学教授的姐姐,周秉昆可以说是家里最“没有出息”的人,就连父亲带着一家人给邻居拜年,炫耀哥哥姐姐的成功时,他也只能和妻子当个尾随的透明人。但恰恰是以周秉昆为核心的人和故事,聚点成面,描绘出了一幅生动鲜活的百姓日常生活画卷。剧中周父与周秉昆发生了好几次冲突,这些冲突却戳中了所有人的软肋,因为这对父子关系是中国特有的、典型的父子关系,也是一种超越时代的共情点。

艺评丨杨金:氤氲着烟火气的时代画卷——《人世间》剧评

三、熟人社会的运作法则让观众找到了久违情感温度

《人世间》最大的艺术特点是在熟人社会的运作下“化生活为诗”,它是一部在熟人社会的运作法则下的现代主义史诗剧,有着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情感基础和文化根基。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在社会场域中寻求温暖度。剧中温暖的亲情、真挚的友情、执着的爱情,融入了充满人间百味的生活中,将每一个平凡人物向阳而生的力量缓缓地晕染开来。

“光子片”拆迁的那场戏,曹德宝夫妇希望通过与市委书记周秉义的关系给他们开后门,遭拒后,夫妻俩就去举报周秉义,这一行为激怒了弟弟周秉昆,于是他又去殴打发小曹德宝。这个情节的处理显然是不符合法治社会的运行规则,但是它又是合情理的,因为它是家庭式的,熟人社会的运行模式中,文化根基生成了人物动机和人物行为。还比如,剧中纯洁的友情令人动容。周母李素华生病,“六小君子”不约而同帮助周家买煤卸煤,帮助周家干活。特别是“六小君子”中的吕川,虽然由于工作原因无法与众人常聚,但是为了聚会依然在宾馆等了几天。历经多年的分隔,尽管受到排斥,尽管阶层也已经不一样,但是他心中的友情一直存在。

《人世间》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反思的契机——在那种物质并不充裕、生活有些拮据情境下,为什么人们的内心充沛、情感浓度可以那么高?而如今这种快速城市化带来的近似冷漠陌生人社会中,我们的情感归属地又在哪里呢?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