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创】诗论 《摩尼诗学》 人中马-陈虚炎

【原创】诗论 《摩尼诗学》 人中马-陈虚炎

《摩尼诗学》

一 自性与诗

1.1 追随你的至高智慧,从山颠观望诗海的波涛,它们变化无常皆因水之秩序。

1.2 奉行无上的道义,犹如手捧摩尼宝珠,这与贵如王冠的诗学是相配的。

1.3如果你不明了本来面目,亦不知爱是道的衍生,那么诗义将与你渐行渐远。

1.4诗是空虚,玄秘,乃至无意义的幻想。它之所以光彩夺目,是人间情感于摩尼珠之投射。

1.5要知道,诗是空性的。若它不是本来空性,就不会显化万有。

1.6过去所有的诗论,都在尝试描摹它的特性与美学,这些因人而异的学说,都只是风格论的一种呈现。

1.7你只有完全放空自己,用自性来觉知世界,世界才呈现与你主观妄想所不同的真实面目。

1.8所以,一切都是嫁接,一切都是拟定。正因你看错了世界,(世界)诗歌才呈现出不同的色彩。

1.9诗者啊,如果你不能充分了解你的内在,你又怎能将诗情走进你的内心?

1.10我们所追求的爱啊,美啊,真理啊,正义啊,这些乃至无穷,都源于你世俗的眼界。

1.11这篇圣学诗论,是至高无上的奥义;它以无限来观察有限,以虚空来生造万有,以无心来关照有心,以无法来创造有法。

1.12摩尼之意涵,即指诗学总纲。它在过去一切诗论之上,是所有诗学的灵魂之魂。

1.13诗歌依据俗世的情感来定位自己的角色(非空的“我觉”),而真正的导演是空性的“我觉”。

1.14真正的空性,并没有“我觉”,如此表述是对真我与假我的一般界定。因为空性中没有你或我的概念,“我觉”即是本来面目的觉察。

1.15所以过去的诗歌,都是假我之思的主观创作;而未来的诗歌,将是真我之觉的客观表达。

1.16我会从山顶走向山脚,从高到低,告诉你们诗歌的视角与维度,不过是“我觉”之深浅。

1.17 至于诗歌美学,那种涉及技巧的把戏,犹如调制卡布基诺的奶花一般轻而易举。

1.18诗歌的表义,就是在人生剧情中截取一小段,与自然发生共鸣的活动。

1.19 犹如当前你我的思想在对话,这本身就是对事象做诗化的形式。

1.20是的,你应该意识到:表达!有情感地表达,这就是诗化的过程。

二 诗道与境界

2.1如果把道心简化理解为真心,那么诗学的本义就是童真。

2.2 我从“夜空被路灯烫出个窟窿”,看到了诗义的源头。

2.3 在童真之下,眼前虚幻的景象都成了梦幻;且景虽梦幻,情感却真。

2.4他们的剧本不刻意生造。犹如孩童之梦,猛虎和巫婆都代表恐惧的原型。

2.5 用思想去创造剧情,不如用潜意识去捕捉剧情,前者描摹方式为虚构,后者仅仅是诉说出来。

2.6我们说真情实感的表达,其实早就酝酿于剧本的创作方式上。真实而非虚构的剧本,才是诗义的显现。

2.7 所以,“捕捉和发现”之诗,上乘于匠心构造的诗歌。大道无需创造,它一直就在那里。

2.8 天然质朴的诗优于精心雕饰之诗,情感丰盈的诗优于工于辞藻之诗,冷峻思考之诗优于高谈阔论之诗,禅意隽永的诗优于浮华虚缈的诗。为何?只因前者蕴含大道之理。

2.9德是人之性,亦为诗之品。诗歌只有蕴含大道的品质,才能站在人心的高位。

2.10 任何一种表达都不可能超越道,因为“道无所得”。

2.11我们既要符合内心渴望去表达,却也不应惯着自己的性情去写诗。往往渴望越强盛,表达越贫乏。

2.12 情感的迫切与诗化的随淡是一种矛盾,急功近利只会适得其反。

2.13 要学习围棋中“中的精神”,不争与退让,调和与平衡,如此才在适度的情感下写出好诗。

2.14 世俗普遍之诗歌,是中道的艺术。风格论的极端美学会享有一时之快,但巅峰的诗人懂得糅杂各类美学精华以求平衡。

2.15 诗之大道是无心,对应空性;诗之中道是常心,对应情感;诗之小道是变心,对应技巧。

2.16 追求大道的诗人,心无挂牵,随相发感,感天动地,境无所求;追求中道的诗人,心系万物,自然生情,情景交融,天人合一;追求小道的诗人,心有所属,爱屋及乌,功利而向,极尽匠巧。

2.17 解脱者与世俗诗人的诗境表达之不同,如皓月对萤火,可惜品鉴者多为世俗之人,他们难分两者真实之优劣。

2.18 美学并非诗学的最高指导,因为美始终停留在“假我”的主观。

2.19 要寻求诗歌的真谛,只有真实解脱了内心,从那空灵的觉境去体悟艺术的本真。

2.20 无欲则性刚,无情则性情。以性情之情写诗,较之七情六欲写诗,虽不可泛论诗作之成就高低,境界上总高一筹。

三 爱与创造

3.1 爱就是创造,它能创造出世界,也能创造出诗的王国。

3.2 爱是诗人必备的素养。在这种素养下,再区分世俗之爱与自然大爱对创作的影响。

3.3 如果一个诗人能感受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他一定是有爱的。如果他还能在柴米油盐中领会生活的趣味,那他一定能做个合格的诗人。

3.4 真善美都是爱的幻化,所以它是唯一的真神。

3.5大道之心,无非是爱到了极致——他的大爱“稀释”于万物,从万物中都寻见了美,体悟了真。

3.6 诗歌就是梦幻。在探讨诗歌定义时,我们从来都没将爱与梦幻交托给她。

3.7 诗化的本质是梦幻,梦幻的别名叫诗化。我们的梦,就是天然的诗。

3.8 诗歌的抽象源于情感的不定,表达的繁复和五感的碎离。

3.9 诗歌创作与定义概念的过程是一样的:找一个相似物取代另一个,不断逼近本原概念。

3.10 本原概念无需解释,也无法解释,这就是为何再好的诗歌也无法表达出情感的真实。这种真实的本质就是爱,而爱,你无法定义。

3.11 我们可以从生活的方方面面触及爱,但从思维层面的理解,你无法说这就是爱,只能说“这与爱很像”或“这里头有爱”。

3.12 想要表现人生的悲欢离合,戏剧中叫“演戏”,诗歌中叫“共情”。摹仿是两者的本质。

3.13 创造的目的是成为从无仅有的事物,而它的过程是摹仿,是从旧有到新有。这决定了诗歌不可能完成这个目的。

3.14 我们只能在有限的关联中,寻求一种合理的相似,取代创造的目标。

3.15 情感就像河流,如果不能在一刹间捕捉,她就成另一条河流了。

3.16 所以长诗必须一天内完成,否则它将是短诗的合成。

3.17 触动我们情感的,往往是生活中极小的点,这个点就是要表现的核心。

3.18 面面俱到的诗歌,如同百味串杂的汤羹。

3.19 诗歌就是灵魂的投影,诗集汇成了灵魂的叠影。

3.20 永远不要放弃爱情,莎翁曾说:“启发灵感,唯一是爱。”

四 状态与视角

4.1 眼睛并非只是观察者,它也是参与者。从整体的视角去看待你自己,和你观察到的一切,从高我去看小我,你与自然始终连接着。

4.2 世俗的诗歌只是假我不断扩张膨胀的主观,你只是看见和说出你想看见和说出的东西。

4.3 而真正的诗歌是从另一种视角观察,你与世界连成的整体,世界的苦乐就是你的苦乐。

4.4 你或许觉得摩尼诗学是一种特殊的换位思考,错了,错了,实际上过去的诗歌才是换位思考。忘我,得以回归正确的视角。

4.5因为空性之下,才使全部的展望。她以世界作为轴心瞭望众生:“我”的故事只不过是众生故事中最平凡的一个。

4.6 你们要学习如何认识自己,更重要是如何忘记自己。

4.7 我们很难在噪声中找到自我,所以找个安静的环境,让心灵安静下来,比如去林间散步或者去海边听潮水的涌动吧。

4.8 你对世界的觉知与关照,就是你对诗学的态度。在爱的环抱下,你才能体会诗意的美妙。

4.9 把自己变成一座替人解忧的教堂,把自己变成奉献他人的世界,只有忘我,诗歌之冕才绽放光芒。

4.10 写诗前先问下自己,心情的风暴是否已经止歇,如果没有,就等止歇后再写。

4.11 你要尝试比较你的视角与上帝视角,哪种更符合你忧郁的气质,尽管你的忧郁并不一定有助诗化的表达。

4.12就像我说:“黑色的眼睛并非不见五彩”,我们的心尘本就五彩缤纷。

413 肉眼看到事物的表现,心眼看到事物的内在,而无心之觉,往往看透事物的本质。

4.14 当我尝试用诗篇去打动某个少女,我的眼里并没有她。因为我和她练成一体——我就是她。

4.15 时刻关注爱情的情绪,这是教你体悟大爱的钥匙。

4.16 你有无尽的题材,也有无穷的灵感, 你可以像缪斯一样自由奔放去创作。不过记住,首先闭上眼睛。

4.17 在写诗前,我头脑空无一物,让记忆自由搜索过去种种微小的触动,然后酝酿和放大它们,直到美妙的图像灌进脑海。

4.18 写真正触动你的小事,把同题诗或征文诗统统放到一边或者干脆丢掉。

4.19 你要关注的当下,仅仅是你与世界联系。至于风花雪月或哲思禅意,留待写完诗后再行品鉴。

4.20 你没有观众,也无需期待他们。你要假想天地就是你的舞台——一只雪夜中撒欢的麋鹿,任凭美的旋律而自由跳跃,任凭月光的赏识而独自舞蹈。

五心灵与技巧

5.1心灵就是情感与思想。诗歌中情与思的关系,好比酒材与酒曲的关系。两者缺一不可,却有功能和取量上的差别。

5.2 心灵与技巧,犹如玉璞与雕琢。玉璞天成为贵,适量雕琢为增其美感,却不可本末颠倒,买椟还珠。

5.3心灵与技巧的配比,大抵7:3或6:4为宜,分清主次和主宾,才是决战诗艺的首要。

5.4 诗歌的城邦中,情感是百姓,思想为王。情写得再多还是情,不过情的种类或程度发生变化,而思是永恒的,加入一点就够用了。

5.5诗歌之高低,无较于情本身,不过较之将情表现之诗技,以及诗歌所蕴涵的思想高度罢了。

5.6情感是无明的,它可以“空穴来风”。但若将之悬于空中楼阁,无物承接,必将坠落深渊。

5.7 要搞清月亮,月影,与指月之手的关系。情感是月,情感投影于景观便已成月影,而你所表达与表达方式,即便再精确无误,也不过指月之手罢了。

5.8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不过用指月之手尝试将月影还原为月亮,终是徒劳而已。

5.9追求诗境的高低,即追求“还原”的程度。犹如纸上画虎,或求客观之逼真程度,或求主观之神似态势。

5.10最高的诗境,是无技法之作,无所求之作,无用心之作,无攀比之想,无美丑之盼,亦无得失之愿,它只是本心对外相诗化的直显。

5.11就如同光入眼之一亮,味入舌之一品,气入鼻之一叹,神清而气爽,自然而无心。

5.12诗歌不应是想象力或构造力的产物,尽管可能会用到此类手段,但这并非写诗的本义。

5.13 当你放空心情,放弃思维,爱的智能就流经你的三魂七魄,流经你的四肢百骸,流经你的五脏六腑,流经你的七经八络,诗化的情绪自然会从你的笔端流出。

5.14这是空性的万能,只有相信你的本性而非头脑,诗化的本能才会绽放光彩。

5.15 所有修饰与技巧,会融入这种本能的创作,这不是经由头脑加工后的“人为”。

5.16最好的创作就是无心而作,最好的诗篇就是待摩尼珠自己放光。

5.17这种光彩所呈现的诗境,是可无限分解的光谱之组合,又岂是七色的调色板,或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可界定和归类?

5.18 摩尼诗学,并不是将诗歌玄学化,而是教你诗歌的本真与奥义——无上,空性,无为的创造。

5.19 如果崇尚思维,是难以接受摩尼诗学的,它将成为敌人,如同技巧想要取代心灵。

5.20技巧永远不可能取代心灵,因为心灵是不可复制的。

六美丑与价值

6.1诗歌里有一种体天然的比较,那就是形式与内容。因为固定形式的参照,不同内容就生出相适应与不适应的美丑差别。

6.2美学指导人辨识所有艺术活动的固有价值。而主观的美,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里头,爱是美的内容根源,协调是美的形式根源。

6.3 在中道的诗学下,美是判断诗歌好坏的绝对标准。所以,诗人既要了解客观美学,也要有自己的一套主观美学。

6.4 如果将人性之善纳入诗歌美学,道德论之俗套将妨害美的延展。“恶之花”教你颠覆人性美学,以恶为美。

6.5 如果一个诗人不能从丑陋中觉察美,不能从忧伤中觅见乐,不能从俗气中品味趣,不能从荒诞中洞悉真,那他只是个无能的诗人。

6.6文艺创作首先是有意义的文字,因为只有被理解,才能产生印象和联想,否则,诗意和美都是空谈。

6.7 以摩尼自性去体察万物——“一体”中蕴藏所有矛盾。所有无差别之物,皆因差别而显现。

6.8诗歌应是“固体”,这是艾青最大的发现。诚如读者所见,无形的链条总穿插和链接着貌似离散的诗句。

6.9 在艺术范畴,价值观是倒错的——美比真的价值高。因为美中包含真。真是理性,逻辑,原理,框架,材料;而美是创作,曲线,协调,变形的“真”。

6.10 评判诗歌的美,就像评判美食,并不是简单赏析味道,而是对其色香味形的整体评断。

6.11物以稀为贵,情因老更慈。华丽之所以为华丽,是因为有朴素衬托。所以诗歌中,华丽应是少的,朴素应是多的,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6.12有些人以为这就是飘逸——没有具体事件支撑,诗歌就像空中楼阁,海市蜃楼,就像断线的风筝完全飘荡在虚空。

6.13凡是那些感受不出真情的诗歌,再华丽,再炫技,也不过是卖弄风情的无情的婊子。

6.14 好诗如何评判?就像打扮时髦的女性,若卸了妆,再扒光衣服,只留下瘦巴巴的“文字的骨架”,若这具“裸体”仍能给你美的感受,那我就称她为好的诗歌。

6.15 优秀的诗篇,无需过多技巧或修剪。往往发乎一心,情毕即止,自然抒发,浑然天成。

6.16信息量是考察短诗的重要指标。好的短诗,犹如一件微雕艺术品。

6.17尽管色彩是淡的,因为成为一个整体,仍旧能产生应有的厚重。所以,应注重的不是语言色彩的厚重,而是诗歌整体意象的厚重感。

6.18很多诗人自以为飘逸的诗歌,实际上只是停留在“风的高度”。他们忽略了,没有杂质,风是难以聚“核”成雨,成为“有重量的物体”,从而沉降下来。

6.19摩尼诗观下,诗歌并无好坏,只有真假。而情感是判断真假的唯一标准。

6.20 好比一座雄伟的金字塔和塔下乞讨的老人,一者无情而壮观,一者有情而卑微,孰好孰坏呢?

七风格与流派

7.1一门艺术,从诞生到发展,经历的岁月长了,很容易产生一种进化,那就是百家之揉杂。

7.2 没有纯粹的风格,因为一切风格都是局限世界观或其组合。

7.3潮流是新旧浪潮的对冲和转向。新潮,往往是旧潮发展到极致,而被迫变向的选择。受人类精神审美趣味的影响,对某种美感的长期主导的厌倦,这很像男人因花心而变异思迁。

7.4时代的审美性及局部社会的审美性呈现一种必然的周期性,如同历史的重复和循环,这种趋势的形成,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7.5 往往,诗人的审美特异性或表达特异性决定了他的风格。而影响创作的根源,则是诗人的感受特异性。

7.6我常说,诗人捕捉“特殊”的能力比捕捉“特征”的能力更重要,因为作品中所呈现的事物的特殊性仅仅是属于作者自己独特的感受特异性。

7.7风格创新并不是艺术的整体创新,而是极个别有创新审美的作品问世,随之产生的特色移植。

7.8美学价值的基础是世界观,而世界观决定了诗歌流派与风格。

7.9流派是风格的集合,风格是流派的离散。流派与世界观内涵对应,风格与世界观的外延对应。

7.10表现主义,唯美主义,形式主义,具体主义,心理分析主义,以及未来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等,便是对现实世界某个属性片面抽象的结果,而这些,是运用世界的“内涵”所造之风格。

7.11 诗就是诗人的“白日梦”,做梦是人的本能,为了排泄在现实生活被理性意识所压抑的欲望,而这种欲望通过梦,当也可以通过诗的形式,将本能的情欲转移而发泄

7.12印象主义本质是意象主义,它既是源头,也是分支。所以象征诗实际也是意象主义的特殊一类,前者多运用宗教性暗语或隐喻,而后者通过事物的普遍联系而运用普适性的隐喻,两者本质是同一的。

7.13形式主义,其本意是中性的,然而文艺批判中,却往往代表了着重于作品艺术技巧、美观程度、遣词用字的技巧,而忽略作品的艺术思想和社会功用。

7.14重要的不是唯时代性,而是将各种风格和时代性结合,作为创新和创作之借鉴。

7.15 中国人的诗道走在世界前列,可其表达的通透性却也是最差的。

7.16 印象派执著于瞬间感受力所捕捉的事物的“真实状况”,它们建立在“认为很像”而非“实际很像”的指导原则上创作。

7.17 建筑美是配合音乐美的要素,如果不等行,各行押韵的旋律节奏,就等于有时间差,那样的韵律方式也不一定是美的。

7.18很多文字只能算有建筑性和音乐性,但建筑美和音乐美应更深刻和复杂。窃以为,闻一多所谓建筑美只是实现了最基础的诗歌美,隔行而韵也是构筑诗歌音乐美的最简单方式。

7.19诗歌的建筑美,不仅在外型和内涵都要透出美感、质感和语感。“豆腐块”只是为了方便踩韵,更大意义上为了“安全”。

7.20意象主义运用意识构造,而印象主义诗人,运用潜意识或直觉构造,相较之下,更显天才。

八形式与内容

8.1 诗歌的丰满是指意像(内容)的丰满,而不是词句表达(形式)的丰满。仅仅靠表达的多变而丰满,是虚胖,是假像。

8.2 每个主题都有相适应的体裁和格调,随意打破可不行。比如凄美爱情诗,应作慢旋律,文字应有沉重感,感情应浓厚却内敛,游戏笔调不行,节奏太快不行,打油诗体裁也不妥。

8.3 禅味诗应平淡朴实,越淡越好。走华丽路线,就像苦行僧穿猫王装,犯了主题与表达方式不协的错误。

8.4尽管会有人不愿意相信,我还得将事实说出来。在所有艺术中,诗歌是极容易造假的一类。

8.5假诗就是假的感情,假的逻辑,假的关联性,假的表达技巧,假的意像构造(不成立的),归根结底,假的文字——无意义的词汇组合,拼凑概念,玩弄概念,甚至打着意识流的幌子随心所欲瞎胡闹。

8.6“滑向处女的虚空”,或者“你笃定生活是臭水沟中蛆虫的心”,这其实和“瘸腿踢翻悬空的米缸”或“背叛,是所有谎言中最真诚的仆人”并没实质差别,因为它们都是我拉屎时,“小半截烟渣的产物”。

8.7 我向你们演示,为证明诗歌不是胡言乱语或“不好好说话”。尽管训练有素的诗人,常偏爱异于寻常的表达。

8.8 无论平仄韵律所代表的音乐性,分行艺术所代表的建筑性,还是辞藻表达所体现的画面性,这些统统都是神通或武艺。诗义与诗艺是决然不同的概念。

8.9 绝律诗应选庄重题材,打油诗或词牌可选略微轻浮,琐碎,俚俗题材,这是体裁与主题相适宜的关系。

8.10 至于内容为王,还是形式做主,我想这个问题,就像问烟与打火机哪个更重要一样,纯属无聊。(本就一体两面,又如何取舍)

九意象和素材

9.1素材是构成意象的基础,意象是实现主题的基础,所以素材与主题间的转化必然是间接的。

9.2 诗人就像架桥诗,在关联的素材间不断架桥,直到通达主题。比喻是架桥最重要和普遍的方式。

9.3写诗说白了就是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在其间穿针引线,所以,诗人的工作很像蝴蝶,一边采蜜,一边传播花粉。

9.4如果你只想直抒胸臆,新性灵主义是个不错的选择。

9.5只会风花雪月的诗人,与其说缺乏创造力,不如说缺乏眼界。

9.6每个诗人创作诗歌意象时,心中的精确程度是读者不可理解和意会的,同样,读者所认同的精确,也只是内心自我的解读,一般情况,是很难还原诗人创作时的真实感受的。

9.7意象就是利用客观已存在的事物,来还原心中的即时性感受或者思想,换言之,就是还原情思。

9.8写诗并非“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不是“畅所欲言,淋漓精致”,而是“点到即止,欲说含羞”。

9.9 对于爱情诗,“情”确实很美,但“赞”美绝不是唯一,也不是最好的方式。

9.10我曾看过一首诗歌,内容大致是一个屠夫妻子,当街切肉买卖,口里咒骂屠夫种种不是,简直泼妇骂街,却骂得漂亮,有度,且诗意盎然。这其实也是爱情。

十诗意与诗人

10.1无论诗人或作家身处哪个阶段,诗歌都是伴随他(她)最忠诚的恋人,因为那颗颤动的内心,怀念最深的即是初吻。

10.2 诗歌就是被诗化的情感定义或者情感定义的诗化。她不是音乐性,画面感和诗意,也可以是全部;她可以以自身定义,也可以定义任何外在。这就是诗歌的全部内涵。

10.3生活的百味羹中不能只取一味“神鲜”,而不屑酸甜苦辣。需知高大上只是一种形态,与土八路,周扒皮,草根团,野战排一样,同样只是诗风差异罢了。诗歌好坏与门派取名高低,教义玄浅,并无什么必然的关联。

10.4爱写长诗的人——豪饮者宁可婉拒一小杯佳酿,也毋宁错过“三碗不过冈”的酒驿——既然要打虎,不如打个大的。

10.5摩尼诗学是探求诗义的学说。诗艺较之本真奥义,犹如肉体较之灵魂,鸿毛较之泰山。

10.6一个伟大作家必先为大诗人,一个大诗人必先学《梦的解析》。

10.7大前提是“一切皆可入诗”,小前提是“体裁与主题最好相宜”。

10.8 定义不过是一组概念的叠加,诗歌不过是一组有关“情思的定义”(意象)的排列。

10.9其实不妨将写诗当做游戏——太认真往往追不到女神。

10.10诗人不也是一类科学家吗?他们不懈探索着自然,宇宙,人性,情感之间的种种联系,即便微不足道,但是总算建立了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用诗的形式,去探索和发现美的逻辑与真谛。

2022.4.27于凤凰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