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文/图:任强

或许是老了,或许是离别故乡太久,时常在与同乡聊天中想起故乡的老房子,有时候梦里又回到了童年时光在老房子里玩耍的场景。

老房子经过时光的沉淀,似饱经风霜的父亲,静静地感悟岁月留下的沧桑,那一道道坚毅的伤痕下,隐藏着我儿时的影子。

老房子如慈祥的母亲,把一切善良、包容岁月的痕迹在这里沉淀。在繁杂的世间,老房子如一片心灵的净土,让我静静地找回自己。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听父母讲,自从我和哥哥出生几个月后,我们家就随劳改队搬到五部落农场,因为父母都是劳改农场的管理干部,之后一直住在这座老房子里。

老房子是由手工制作的红砖建筑的房子,在五十年代的北方农村算是少有的高档建筑,大部分的住房都是土坯建筑的。房产属于农场公有制,为所有职工免费提供的住房。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那时,我们 家八口人挤在仅有三、四十平米的两间屋里居住。北方的农村家家都睡 炕,每天由姥姥烧火做三顿饭,顺便烧热了土炕取暖。由泥土和着麦草抹平的炕面,成了农村一代一代繁衍子孙休憩的地方。我和姐姐、哥哥、弟弟们都是在这样的土炕房里长大的。

那个年代屋里的墙面都是和着泥土抹平的,年底把收集一年的报纸糊满墙面和屋顶,就算是新鲜一下迎接新年了。长大后有人问我,为什么书法和文学功底那么好,我告诉他,因为我从小每天一睁开眼就看见满屋墙面、屋顶报纸上的各种字体和文章,书法和文学基础都是在那时打下的。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记得那时候居民用电都是由场部机耕队自行发电,有时候在天黑之前,我们一些男孩也跑去机耕队,与工人叔叔们一起拉着绳子拖转发动机,期盼着灯亮的快乐。

每天晚上我们在微黄的十瓦灯光下挤在饭桌上,赶在十点灭灯前勤奋地写着作业,吸收着改变命运的精神食粮,顿时,暗乎乎的老屋显得格外明亮。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那时候与同学们私下传看着世面封禁的文学名著,偷偷地交流学习体会和感悟,并把"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告诫自己有一天走向社会,成为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新时代青年。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1978年3月,我和哥哥当兵,姐姐们考上大学,弟弟去市里高中读书,我们相继离开了故乡。老房子成了每年我们探亲回家看望姥姥、父母的地方。后来姥姥去世,爸妈又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相继离休,全家搬到市里,从此彻底告别了故乡老房子。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曾经,老房子为我们三代人遮风挡雨,它累了、它老了、它矮了。后来每次回家踮一踮脚就能摸到它的顶了。疑惑着,当年八口人是怎么挤在这老屋下过日子的。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在老房子的任何角落和地点,都可以找到曾经失去的时光及自己,一座老房子收藏一个人或几代人童年、少年、青年的经历,算得上是用时空编年的历史博物馆。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1999年,我和大姐、哥哥、弟弟四人回到农场,在已经是别人家的老房子前拍了这些照片。与几个发小一起到养育我们的辽河边留下身影,算是给自己留一些念想吧。

故乡的老房子,装载着我们从儿童至青年的所有故事,见证着我们的成长,它记录着我们家族繁衍生息,幸福快乐的历史。

它承载着我对故乡的思念和浓浓的乡愁情感。至今,老房子早已被拆除,只存留在人生记忆的故事里,但它却是我心中永远的眷恋……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同学、战友崔毅的《思念故乡》,道出了我的心声:

马头琴的旋律悠扬

勒勒车的影子很长

蒙古包有我童年的歌谣

草原上有我少年的遐想

黄油奶茶乌日莫吆!

想起时芳香就在我嘴角流淌

啊!故乡,故乡

我心时时把你牵挂

那是我难忘的地方

洁白哈达展示吉祥

簇簇篝火点燃希望

羊群里有我天真的追求

套马杆有我青春的梦想

西拉木伦的河水吆!

渴望时依然滋润着我的心房

啊!故乡,故乡

我愿化作一只鸿雁

在你身边展翅飞翔

故乡的老房子(散文)

作者任强,内蒙古出生,1978年3月入伍,大专学历,军旅生涯12年。

编辑:李勋修《青烟威文学》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