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文/圖:任強

或許是老了,或許是離别故鄉太久,時常在與同鄉聊天中想起故鄉的老房子,有時候夢裡又回到了童年時光在老房子裡玩耍的場景。

老房子經過時光的沉澱,似飽經風霜的父親,靜靜地感悟歲月留下的滄桑,那一道道堅毅的傷痕下,隐藏着我兒時的影子。

老房子如慈祥的母親,把一切善良、包容歲月的痕迹在這裡沉澱。在繁雜的世間,老房子如一片心靈的淨土,讓我靜靜地找回自己。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聽父母講,自從我和哥哥出生幾個月後,我們家就随勞改隊搬到五部落農場,因為父母都是勞改農場的管理幹部,之後一直住在這座老房子裡。

老房子是由手工制作的紅磚建築的房子,在五十年代的北方農村算是少有的高檔建築,大部分的住房都是土坯建築的。房産屬于農場公有制,為所有職工免費提供的住房。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那時,我們 家八口人擠在僅有三、四十平米的兩間屋裡居住。北方的農村家家都睡 炕,每天由外婆燒火做三頓飯,順便燒熱了土炕取暖。由泥土和着麥草抹平的炕面,成了農村一代一代繁衍子孫休憩的地方。我和姐姐、哥哥、弟弟們都是在這樣的土炕房裡長大的。

那個年代屋裡的牆面都是和着泥土抹平的,年底把收集一年的報紙糊滿牆面和屋頂,就算是新鮮一下迎接新年了。長大後有人問我,為什麼書法和文學功底那麼好,我告訴他,因為我從小每天一睜開眼就看見滿屋牆面、屋頂報紙上的各種字型和文章,書法和文學基礎都是在那時打下的。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記得那時候居民用電都是由場部機耕隊自行發電,有時候在天黑之前,我們一些男孩也跑去機耕隊,與勞工叔叔們一起拉着繩子拖轉發動機,期盼着燈亮的快樂。

每天晚上我們在微黃的十瓦燈光下擠在飯桌上,趕在十點滅燈前勤奮地寫着作業,吸收着改變命運的精神食糧,頓時,暗乎乎的老屋顯得格外明亮。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那時候與同學們私下傳看着世面封禁的文學名著,偷偷地交流學習體會和感悟,并把"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作為自己的座右銘,告誡自己有一天走向社會,成為一個有理想、有志向的新時代青年。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1978年3月,我和哥哥當兵,姐姐們考上大學,弟弟去市裡高中讀書,我們相繼離開了故鄉。老房子成了每年我們探親回家看望外婆、父母的地方。後來外婆去世,爸媽又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相繼離休,全家搬到市裡,從此徹底告别了故鄉老房子。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曾經,老房子為我們三代人遮風擋雨,它累了、它老了、它矮了。後來每次回家踮一踮腳就能摸到它的頂了。疑惑着,當年八口人是怎麼擠在這老屋下過日子的。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在老房子的任何角落和地點,都可以找到曾經失去的時光及自己,一座老房子收藏一個人或幾代人童年、少年、青年的經曆,算得上是用時空編年的曆史博物館。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1999年,我和大姐、哥哥、弟弟四人回到農場,在已經是别人家的老房子前拍了這些照片。與幾個發小一起到養育我們的遼河邊留下身影,算是給自己留一些念想吧。

故鄉的老房子,裝載着我們從兒童至青年的所有故事,見證着我們的成長,它記錄着我們家族繁衍生息,幸福快樂的曆史。

它承載着我對故鄉的思念和濃濃的鄉愁情感。至今,老房子早已被拆除,隻存留在人生記憶的故事裡,但它卻是我心中永遠的眷戀……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同學、戰友崔毅的《思念故鄉》,道出了我的心聲:

馬頭琴的旋律悠揚

勒勒車的影子很長

蒙古包有我童年的歌謠

草原上有我少年的遐想

黃油奶茶烏日莫吆!

想起時芳香就在我嘴角流淌

啊!故鄉,故鄉

我心時時把你牽挂

那是我難忘的地方

潔白哈達展示吉祥

簇簇篝火點燃希望

羊群裡有我天真的追求

套馬杆有我青春的夢想

西拉木倫的河水吆!

渴望時依然滋潤着我的心房

啊!故鄉,故鄉

我願化作一隻鴻雁

在你身邊展翅飛翔

故鄉的老房子(散文)

作者任強,内蒙古出生,1978年3月入伍,大專學曆,軍旅生涯12年。

編輯:李勳修《青煙威文學》編輯部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