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没一加那味儿了”到“真香”,中间需要什么?

从「没一加那味儿了」到「真香」,中间需要什么?

需要一款一加 Ace 手机,以及它 2499 元的预售价。

从“没一加那味儿了”到“真香”,中间需要什么?

谁会去骂一个拥有性价比的一加呢?带光学防抖的 IMX766,连 OPPO 都没用上的 150W 长寿版快充,以及风头正劲的天玑 8100 的定制版 8100-Max,一加 Ace 没什么槽点,看到这个配置,甚至还能说它设计挺别致。要是再送个蓝牙耳机,完了,「这手机设计,充满了未来的先锋感!」。

事实证明,看客需要「一加味儿」,而消费者需要「真香机」。

一加回归 OPPO 体系之后,关于它的争论就没有停过。当然,这种争论出现在更早的时候,比如一加从氢 OS 转向 ColorOS 的时候,大家纷纷表示「大氢亡了,一加痛失独立性」。

但是时间再往前推,其实批评氢 OS 过于简约呼吁换上 ColorOS 的人更多。

反正现在米已成粥,木已成舟,并且一加品牌的手机销量大幅增长中,是时候来听听一加自己怎么看。在一加 Ace 发布之后,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跟我们聊了聊新一加。为什么一加 Ace 这款机型能够出现,其中很大程度是来自 OPPO 的资源,李杰说:

事实上,我们与 OPPO 融合后获得了很多的资源加持。外界有一部分用户觉得,一加与 OPPO 融合后被拿了很多东西,比如哈苏。但从我们内部真实的情况来看,一加从 OPPO 拿回了更多的资源,包括 Ace 系列上的很多技术, 150W 超级闪充、散热材料等都是 OPPO 给到的。

除了技术储备之外,OPPO 还有同样重要的资源:渠道。

从“没一加那味儿了”到“真香”,中间需要什么?

在融入 OPPO 之前,一加是一个偏线上偏高端的品牌,线下能够体验到一加产品的网点并不算多。去年一加国内 200 多万部出货量里,主要销量还是来自线上京东、天猫和官网,线下和很多渠道没怎么做,占比不到 10%。而 OPPO 引以为傲的资源优势就是遍布全国各地的营业网点。而这,将为一加所用,李杰介绍说:

在这里告诉大家,我们在这块投入的成本跟费用是很低的,OPPO 的店是现成的,租金已经交了,体验顾问底薪已经付了,对我们来说,只是在柜台上找一个属于一加的区域,把产品放上去就可以了,如果产品产生了一些销售或服务,就给到提成。这就是融合带来的好处,线下的成本非常低,如果我们需要的话,可以随时扩大到 1 万家门店,也是几乎可以一夜之间做到的,非常容易,只是投入了一些样机,再投入一些人员去做体验顾问的沟通和培训。

这种情况下,首先成本很低,其次现在这个阶段,我们在后台看到,买一加的主打人群跟买 OPPO 的差别是比较大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已经开了这个店,就像高速公路已经修好了,无非就是多跑一辆叫一加的车而已,如果这个车还能额外给它带来收益的话,对它来说也是非常好的补充。

从“没一加那味儿了”到“真香”,中间需要什么?

不管是产品的调整,还是渠道的变化,都是因为上面有个 KPI 压着:年销售 1000 万部手机。对于去年国内销售 200 万的一加来说,意味着它需要实现一次爆发性的增长,所以就是需要出货量中坚机型,以及出货渠道。在此之前,一加数字系列表现还不错,李杰说:

这次一加 10 Pro 在同平台的表现来看,京东和天猫,10 Pro 档位在 5000 元左右,有 80% 的购买比例是 12GB+256GB 和 12GB+512GB 两个版本,分别是 5299 元和 5799 元的个档位。

回到一千万这个目标,一加原来只做高端,可参与的空间确实比较受限。一加去年主做 3000 元以上的产品,国内销量是 200 万多一点。如果要做到一千万,像 Ace 这样的产品势必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基于这个逻辑,我现在手上拿的牌还挺不错的,包括 OPPO 加持的技术、工业、渠道、服务以及品控能力。有了这些牌之后,给我们一点时间,这个事情肯定是能完成的。毕竟用户还是想买一个很好的手机或者产品,我们也有能力提供。

小而美自始至终都不是一加的追求,小而美自始至终在手机行业都是个伪命题,规模化则是永远的追求,很多问题在规模化面前都能迎刃而解,比如 Ace 这款机型,其实也是规模化追求下的产物,没有这个前提,它的产品力和售价都不会成立,口碑也不会如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