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作家们双脚沾着泥巴写作,书写新时代乡村巨变

作家们双脚沾着泥巴写作,书写新时代乡村巨变

前不久,中国作家协会发布“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征稿,邀请全国广大作家和所有文学写作者共同拥抱新时代、书写新山乡,以原创长篇小说形式聚焦新时代中国山乡天翻地覆的史诗性变革,多角度展现乡村时代变迁,生动讲述感天动地的山乡故事;通过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艺术地再现新时代农民有情有义的新生活,彰显新时代精神特质和理想追求。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呼唤“乡村巨变”新书写。业内指出,作家需从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中汲取创作灵感,创作反映农民生产生活和乡村振兴实践的优秀之作,充分展示新时代农村的伟大变革和新时代农民的精神面貌,以文学力量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用跟得上时代的文学精品开拓文艺新境界。

“新时代的新乡村,召唤着我们迈开双脚走进去,但走进去不是单向的观看。”中国作协主席铁凝曾在全国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上指出,作家不是游客,我们要在这个过程中更新我们的知觉结构,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

作家们双脚沾着泥巴写作,书写新时代乡村巨变

如何多维度展现农村的时代变迁,塑造出一系列气韵生动、鲜活饱满的时代新人形象?

近期,作家陈应松长篇新作《天露湾》出版,小说以改革开放四十年为时代背景,抒写了江汉平原的农民通过奋斗实现脱贫致富的漫长艰苦创业史,全景再现了当代乡村的巨大变革历程。

荆州长江南岸天露湖边,田野上蓦然窜出一种前所未闻的藤本植物,十多万亩葡萄铺天盖地,气势磅礴。五颜六色、珠滑玉润的浆果浑圆、饱满、晶莹、清香,深沉严肃的土地突然变得浪漫可人,摇曳生姿……村支书洪家胜父子和乡村能人金满仓父女两家人两辈人,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了江南地区种植葡萄之奇迹。

“我用八个字来总结心情:讴歌土地,赞美农民。”陈应松记忆中的乡村曾是那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土坯房、泥巴路、脸朝黄土背朝天和无休无止劳作,挑粪、挖沟、锄草、插秧……但在《天露湾》里,读者看到的更多是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新农民形象。“对于作家而言,田野调查是一项必备的技能,只有真正到田野中、到生活中去行走,才会真切感知到农民身上令人肃然起敬的品质。”在他看来,作家不能只呆在书斋里,在很遥远的地方想象故乡,只有双脚沾着故乡的泥巴去写故乡,才可能了解和书写到当下真实的故乡。

在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看来,《天露湾》是陈应松自身创作脉络中独特重要的作品,从写神农架到写江汉平原,这一题材的转变是陈应松对自身主体位置乃至主体构造自觉和艰苦调整的结果,是由“高度的艺术编码”到“自我解码”“艺术解码”。当作家再回故乡,重新认识故乡,陈应松以感性又理性的角度和恰当方式去描写农村巨变,浸润着社会学、人类学的视角。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当代文学学会会长白烨评价:《天露湾》是中国当代脱贫奔小康的力作,写出当代中国乡村从贫困到温饱、从温饱到致富的深刻演变。作品描绘的金满仓等先进农民人物群像,展现了老一代新一代农民身上重情尚义、家国情怀的品质。

图片来源: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柳青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