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写作余墨

作者:出版六家
《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写作余墨

我感情单纯、知识单薄地写作出版了《龙世辉的编辑生涯——从〈林海雪原〉到〈芙蓉镇〉的编审历程》。在书的卷首,我曾认真、坦率地端出了我的写作困惑:“我小心翼翼地写着这本书,我不揣冒昧地写了这本书。到底该怎样评价这种选择与这种形式的写作,我心中没底儿。我不知道读者是否会和龙世辉先生本人一样发出这样的疑词:‘值得吗?,‘有这个必要吗?’‘会不会贻笑大方?’‘会不会惹是生非?’怀着难以排遣的惶惑不安,我还是把它奉献在读者面前。”

我担心,害怕的误读、误解到底没有出现。终于,一块石头落了地。

拙著由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问世半年多来,社会反响热烈而又积极。《光明日报》、《文学报》、《河南日报》、《河南新闻出版报》、《文学故事报》、《编辑之友》等10余家报刊分别发表了书评、书讯、书摘。《文艺报》1993年1月16日头版《河南出版大陆第一部文学编辑家评传》中说:“有关专家认为,这本评传不仅提供了鲜为人知的资料,披露了若干名著的成书过程,对于提醒人们重视编辑这一职业,理解编辑家的甘苦和他们对文学事业的重要贡献,也是很有意义的。”6月25日,在《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座谈会上,与会的首都知名编辑学家、作家也肯定“它是大陆近年来编辑学研究的重要成果,无论对编辑史、编辑家的传、编辑学的研究,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更令人欣慰,也更令我感动的是,我收到了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师长的数十封来信。上海一位编辑学教授密密麻麻写了4大张。在现、当代文学编辑工作中颇有成绩的老诗人刘岚山来信说:“外出归来后看到这样一本好书,连忙抛开正在阅读的《千古文字狱》而读起来,连续3天,我为这本16万字的中篇论著所感动,有好几次,我眼泪汪汪地读着,有一次我哭了。”

一位在50年代与龙世辉先生有过交往,而我却一直未曾谋面的老报人给我来信说:“老龙交到你这位青年朋友很幸运,你对他的感情十分真挚,这是你这本书的特色。”如果真像很多朋友所说的书写得很有感情,我想也不仅仅是我对龙世辉先生个人的感情。作为编辑队伍的后来者,我尊敬、甚至崇拜每一位做出了杰出贡献的编辑家。作为一个年轻的编辑学研究者,我渴望占有他们编辑生涯的第一手材料,详尽了解他们成功地编辑、出版当代文化名作的前因后果,当然也希望他们宽容地支持和理解我以此为基础的实事求是的编辑学理论探讨。龙世辉就面对一个嘴上没毛的年轻后生,信任地端出了自己的人生。

《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写作余墨

龙世辉先生是一位事业型的编辑家,一辈子扎扎实实、兢兢业业,坚守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编辑工作岗位。个人有创作才华,却甘心奉献在审稿、改稿之中。他编辑出版的当代文学作品都很有影响,大多是当代文学史上的佳构。近几年来的编辑家研究,多是鲁迅、茅盾、叶圣陶等有影响的文化名家。对他们来说,编辑生涯只是生命旅程的一个小插曲,他们以思想建树、创作成就奠定其文化史的地位。这也是编辑家的一种形态,值得深入研究。但专注于此而忽视了创作成就不大、编辑成就突出的事业型编辑家,编辑家的研究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加重“编辑无学”的悲哀,甚至因此而将当代青年编辑导入“不管编辑责任田,只种创作自留地”的误区。有感于此,我把编辑家研究的视角从大作家型的副业编辑家矫正到小作家型的事业编辑家,并执著地把龙世辉及其同事们从幕后推向前台。

早在1988年,我刚开始收集龙世辉的有关编辑材料时,作家陈国凯就写信说:“龙世辉是个人物,值得写传的人物。”与他多次交往、深入了解后,我才深深地感觉到他为人父、为人夫、为人师长都是热烈得像一团火,个性非常鲜明的。但我展现的只是龙世辉作为杰出的文学编辑家的一个侧面。将龙世辉的编辑实践予以传播学、文化学、编辑学的理性观照,以原始的文字材料为依据、力求具体详尽地展示他编辑和参予编辑的《林海雪原》、《将军吟》、《芙蓉镇》、《代价》等当代文学名作的编辑、出版过程。既对其成功的经验予以编辑学的理性升华,也不避讳其有关编辑误区的批判与扬弃。同时也注意以龙世辉为切入口,沿着他近40年的编辑历程反思中国当代文学编辑史的发展轨迹。

写作一本有关人物的书,收获自然不在书籍出版自身。回溯传主那漫长的心路历程,咀嚼那生前死后、冷暖人间,能催人成熟,理解社会,领悟人生。这是我写这本书意外的,恐怕也是最大的收获。相知的朋友笑谈说,积累了文学创作的素材。我认命自己不是搞创作的料,不会也不能用这些材料搞创作。但我真地曾想赠书一位朋友时题曰:写作一本书是一个很长很长的故事。

每一本成功的书背后必然矗立着一位有眼光的编辑,一个成功的编辑群体。拙书诚然不属成功之列。但因此书而与编辑的交往却丰富了我对编辑工作、编辑学的认识。此书的材料搜集在1988年即基本就绪。因为担心没出版单位愿意赔钱出版,只是断续写了三篇文章交有关刊物发表。1991年夏,龙世辉先生生命垂危,我想赶在他生前出版此书,便向母校河南大学出版社求援。新上任的社长宋应离教授是我读编辑学研究生时的导师之一,他充分肯定了这一选题。我便紧锣密鼓花不到一年的时间把几年来的思考整理出来。如果不是出版社满口答应,书稿恐怕早已胎死腹中了。

在北京从事现代文学研究与学术编辑工作的吴福辉先生来信说:“北京的编辑界对你的大著是欢迎的。编辑的地位太低,把编辑家写成书更是一个创造。”我想这话主要是出于对年轻学子的鞭策、鼓励。要说创造,首先是编辑家自身的创造。《龙世辉的编辑生涯》的写作不过是尾随在编辑的创造性之后予以记录、整理、披露而已。当然,我也希望我的第二本编辑家评传写得更富实、完善些,多少有点创造性,以不负师长们的期望。

(最初发表于《中国出版》1993年第9期,后收入李频著《出版:人学絮语》,河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往期

推荐

《编辑家茅盾评传》再版后记

在《共和国期刊60年》新书发布会上的发言

叶子铭与《梦回星移》

那泡尿最接北京地气?

《文坛托星人》:书信里的编辑与阅读

一个专栏的时间和空间随想

责任编辑:朱田子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

《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写作余墨

李频,1962年生,湖南新化县人。现任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编辑出版理论、期刊史论、出版专业阅读理论等。主要著作有《龙世辉的编辑生涯》《编辑家茅盾评传》《期刊策划导论》《大众期刊运作》《出版:人学絮语》《中国期刊史(第4卷,1978~2015)》《期刊:连续出版的逻辑》等;主编《茅盾研究和我》《中国期刊产业发展报告:NO.1市场分析与方法求索》《中国期刊发展报告:NO.2区域发展与类群分析》《共和国期刊60年》《弘征:人与书》等。

《龙世辉的编辑生涯》写作余墨

出版六家

出版人的小家

出版六家公众号的所有内容,均为原创。

未经许可,请勿使用。

欢迎合作、转载。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