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在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正式亮相前,我们来到首创·郎园Station,鉴赏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的同时,更对奥迪中国设计负责人Stephan Fahr-Becker,以及奥迪中国内饰设计负责人武云舟进行了专访,深度畅聊关于这款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相信随着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的亮相,一款打破传统车辆定义、聚焦在未来城市高端出行的大型车绝对给你带来了十足震撼。作为奥迪sphere系列概念车的收官作品,惊艳亮相的背后,则是奥迪中国和德国设计中心通力协作的成果,也是奥迪首次将中国消费者的想法和意见融入进概念车设计中,实现创新共创的过程,这对于奥迪在中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含义。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是中、德两国设计团队共创的结晶,奥迪中国的内饰设计团队全权负责设计了这款车的内饰部分,植入了很多的想法,中国设计团队将数据发送给德国,最终德国团队将车辆制造出来。

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首次采用与中国用户共创的方式,设计前期就邀请了包括KOL在内的目标客户,收集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共同创造了这款概念车。前期,通过四场交流活动,目标客户和KOL提出了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团队收集后便融入进车型设计中;在后期,则通过VR的方式向这些目标客户呈现他们的想法是如何在车上落地的。对于设计师来说,这也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碰撞出了很多思想上的火花。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左:奥迪中国内饰设计负责人武云舟、右:奥迪中国设计负责人Stephan Fahr-Becker

对话奥迪中国设计负责人Stephan Fahr-Becker、奥迪中国内饰设计负责人武云舟,聊聊这款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Q:最初看到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名称的时候,就猜测它应该是一款适合城市通勤的小型车。但是看到实车后发现这款车型的尺寸特别可观,宽2.01米,高1.78米。如果是为城市生活设计的车型,是出于何种原因考虑设计成这么大型的车身尺寸呢?

武云舟:“urban”这个词本身确实是城市的意思,而大家对城市的印象一般就是特别拥挤,空间特别狭小。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作为一款豪华车型,我们设计初衷更多地是为满足客户高端城市出行的需求。因此还是希望让车内空间是宽敞开阔的。奥迪此前推出的奥迪AI:ME其实也是为城市出行设计,与这次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的设计出发点也是一致的。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Stephan Fahr-Becker:我们充分考虑了用户在城市生活中对车身尺寸的需求。其实因车辆尺寸带来停车困难的担忧,主要还是在欧洲市场。同时,尽管这款概念车车身尺寸可观,但在L4自动驾驶模式之下,车辆的自动泊车功能将大大减轻用户在停车方面的负担。因此我想说的是,我们更想让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延展客户的生活空间,为用户带来卓越出行体验。因此,这款车型虽然专注用户都市出行需求,但却并不想以牺牲车身尺寸和车内空间为代价。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Q:不同的车型对于奥迪的设计,包括内饰设计跟整体设计上,会有怎样的差异?

武云舟:比如,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和奥迪grandsphere概念车使用的设计语言是相似的,但是二者所注重的客户体验是不一样的。奥迪sphere系列概念车对应着不同的车型,因此在关注重点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像驾驶体验、旅行需求等等。不同的车型像两厢车、三厢车或者SUV车型座椅很高的车,由于座姿不一样,因而驾乘体验也不同。这些都是我们以用户为中心设计不同内饰的考虑因素。

Q:通过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可以清楚地看到奥迪在设计方面的创新。奥迪在过往车型设计上给人的感觉都是以科技为重,但这次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的设计却明显更加贴近生活,也更能彰显出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个性化表达,所以这种设计风格及设计理念的转变,是不是也会影响到未来的量产车型?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武云舟:我们可以看到这款车完美融合了奥迪的高端科技与精妙设计工艺。在内饰设计方面,我们想为用户提供的感觉,就是在忙碌的都市生活之中,还能拥有一份静谧舒适的享受。内饰的科技感固然重要,但是舒适感更加重要。

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作为用户日常生活空间的延伸,是在过往设计风格基础上的一大创新。不同于传统的车辆设计理念,我们这次更想强调的是舒适感,我们想把人们对都市生活方式的新诉求融入到这款车的设计之中。

Q:在看过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之后,觉得如果要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它的特点,那就是大空间、动感、豪华、以及依旧鲜明的奥迪特质。这样大尺寸的车内空间也是奥迪过往车型所不具备的。在这个设计研发过程中,设计师们应该遭遇了很多挑战,能不能具体举例说明一下?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Stephan Fahr-Becker:大空间、动感、舒适等都是我们的设计重点。与以往相比,这次在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的设计上,我们的重点其实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不可否认,动感对于所有车型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在,我们更加关注新车所带来的全感官享受。而如何将大空间与运动感二者相结合,对于我们来说也是设计的难点之一。

武云舟:谈到整个设计过程中的难点,有一些是以往设计方面的常见问题,也有一些是在如今疫情形势之下出现的新挑战,例如沟通上就遇到不小的挑战。众所周知,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的诞生离不开奥迪北京与英戈尔施塔特两地设计团队的紧密合作,但疫情确实在一定程度上给我们与德国团队间的提案与反馈带来了不便。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但这次,我很高兴能看到我们团队巧妙地化挑战为机遇,充分利用时差,使我们的工作效率不降反升。比如,德国团队的休息时段,恰巧就是我们的工作时间,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来解决德国方面提出的一些设计需求。反之亦然。如果我们所有人都在一个地方一起工作的话,那一天能充分利用的工作时间照常只有8小时,但是设计这款概念车的时候,其实我们是两地团队共同合作,等于全天都可以投入其中,十分高效。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Q:想了解一下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内部会有哪些屏幕配置?

Stephan Fahr-Becker:首先,在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内,前挡风玻璃下方实木面板上会以高分辨率投影出相关车辆信息等,这也是沿袭了奥迪grandsphere概念车的设计。在不同驾驶模式之下,投影或横贯分布于整个车内空间,或单独显示于驾驶员或副驾驶面前,令人惊艳。此外,另一个可行的方案是,一块大尺寸的透明OLED屏可从车顶垂直降至两排座椅之间。我们注重打造车内空间的豪华宽敞之感,因此,即便在车内配置如此大屏,乘客也不会感到任何拥挤不适。

Q:还是关于这款车身尺寸的问题:是从设计之初就已经定下目标想打造这样大尺寸的车型吗?还是在与中国客户沟通的过程中,不断调整设计,才最终变成现在的尺寸?

Stephan Fahr-Becker: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其实一开始并没有计划设计成现在这样大的尺寸,而是在跟客户沟通后,基于客户反馈进行调整,最后决定车身长度设计为5.51米。另外,我们现在设计的车内“4+2”座位布局,其实也是与客户充分交流、参考客户建议后的结果。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Q:在设计过程中与客户沟通非常好,这是一个倾听客户的过程,但是消费者提出的体验要求有时并不专业,那么与潜在客户沟通的过程中有没有碰撞、矛盾、争议?

Stephan Fahr-Becker:如您所说,我们的消费者可能并不是车辆方面的专家,所以在我们与用户沟通的过程中有意见的重合,也有意见的碰撞。但这恰恰就是我们和用户共创的目的 —— 我们期待通过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视角,寻找有趣的点子。

武云舟:消费者虽然有自己的想象,但是通过设计师专业的设计语言进行解读,他们会觉得其实我们的创意更符合他们的需求。

中德通力协作 解读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设计背后的故事

Q:这次请的消费者,在沟通过程中是否有投票权、否决权?还是仅是一个顾问?奥迪在以后量产车的开发设计过程中,会不会继续引入这种模式?

武云舟:这些客户主要提供建议,比如某些设计是不好的或是不想要的。我们会把这些建议融入到设计中。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希望跟客户保持顺畅的沟通,像打乒乓球一样,有来有回进行切磋,而不是针锋相对,鼓励他们可以尽可能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和真实感受。

在量产车方面,市场团队会收集客户反馈,比如如果哪款车需要客户参与,我们有专门负责客户沟通的外研部门收集信息,然后传递到研发部门再进行调整。

Q:电气化的趋势,给所有品牌创造了提升品牌形象的机会,包括奥迪在内。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在奥迪电动化转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它的设计对于其他的量产车有着什么影响?

Stephan Fahr-Becker:奥迪urbansphere概念车处处彰显了电气化带来的积极影响。我们会不断聆听媒体朋友和消费者的心声,因为你们的意见至关重要。未来,我们希望能针对中国市场量体裁衣,打造出适合中国市场的车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