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你能做到这一点,想要发脾气都难|什么是TA(2)

吉祥心语:终极目标的内容一定要低,终极目标的范围一定要大。比如,“我要人民不再挨饿,我要让全世界的人有饭吃。”相反的目标取向“我要吃尽天下山珍海味。”不同的目标产生不同的行为手段,结果如何不言自明!

备注:以下内容为何老师分享,爱语心理专栏整理!

接上章:

何老师:

事实上,一个环境,就是存在的一个关系,一个系统。从TA的角度来分析,每个人都活在系统里,活在关系里,因此,对系统和关系的觉察非常重要。

之前有个学员也是这样,一直学习传统统佛教,比较注重个人的读修,个人修行也比较精进,但是他在学习群里很少互动,一直处于潜水的状态。

凡与人打交道的,基本上他都不参加。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无论遇到什么大大小小的的事情,重要还是不重要的事情,他总是默默一个人去扛,自己去解决。

这样做的结果好不好?其实效果并不好。他自己也累得筋疲力尽,心力憔悴,身边人都不知道是咋回事。他这个行为是啥原因导致的?

就是他没有觉察到自身在系统关系的重要性。自己身处哪个系统?系统中有谁?每个人都有什么优势?因此,他不会借力,不会借势。

你能做到这一点,想要发脾气都难|什么是TA(2)

人是有社会性和关系性的特点的。如果说,你跟任何人都不发生来往,不建立这种合作互助的关系,仅仅靠单打独斗,你是很难有所作为的。

对于社会系统来说,你这个人存在的价值也就很小了。即使你存在于这个社会,但你的生活习惯,生存模式,也只像个原始人一样的,什么事儿都靠自己一个人,那你真的会活的很累。

(但事实上,原始人也还是有简单的族群关系的,只是那时语言没有这么发达,物质没这么发达,所以社会关系跟现代社会自然不可同日而语。)

佛教讲缘起,什么叫缘起?

从心理学的角度,缘起的本质就是要看清事物之间的关系。事物本身是不存在的,只有看清自己的位置和关系,才能让我们认识事物,捋清人生重要的思路,处理好自己的位置和关系,这是一个人的认知水平和处理问题能力的关键。

所以这个非常重要,身处这个社会,我们一定要注重我们所处的系统,我们跟其他有关的人之间的关系。

你能做到这一点,想要发脾气都难|什么是TA(2)

除此之外,高老师还谈到独立。这个独立并不是说,我们想干什么一个人去干就是独立,而是说我们要将自己所寻求的知识面放广,扩大获得安抚心灵滋养的来源。这样我们就不会总是去追求过去那些熟悉的,但却是不健康的感觉。从而提高我们的自信心,减少了对孤注一掷的恐惧。

当我们的人生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就要实现“内外同现”。

“内”是什么?就是我们内心的假设,习气的显现。“外”是什么?就是外境。“同现”又是什么呢?就是在看到外境的同时,一定要看到我们内心的假设,和这个习气的展现。

比如说你抬头看太阳,你同时要去觉察自己当下的心理状态:现在我开心地想要微笑。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人的行为,他是错误的,你在看到他错误的同时,你要看到你自己评判他错误的这个标准是来自于哪里。也就是说,你不能光看别人,不去想自己。

你要将外境和內境同现,当下,他的行为让你生气?生气的原因是他的行为与你的某个价值观不符?与你的规则不同?有了这样一个“同现”的观照,就会减少习气使然的误会和冲突,也会减少对人的偏见。

就像我前面说的这个学员,习惯于什么事情都自己解决,什么问题都自己扛,就像歌曲里的唱词,什么问题都自己扛....总怕麻烦到人家。

实际上,现代社会,很多事情你自己一个人是搞不定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越来愈复杂,你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什么都懂,你想生活的更自如,更好,就一定要学会借力。

你要知道你生活在一个什么系统当中?你有哪些关系?你的周边,你的工作、生活当中存在着哪些关系?你如何去利用这些关系,去促进你的生活,促进你的工作,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你能做到这一点,想要发脾气都难|什么是TA(2)

这个学员通过TA心理学的学习和团体练习,逐渐开始改变。开始尝试着参加一些互动的活动;把学到的心理学知识真正转化到了他日常生活当中,所以他的生活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我们首要的任务就是放慢自己的节奏,去觉察,觉察自己的身处的环境,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觉察自己身处的系统,运用系统中的关系来改善和促进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修行。

学TA,助成长,爱语伴你同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