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作者:新华社

佛教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两汉之际经西域传入中国后便与中国文化互相融合逐渐发展壮大。随着中国佛教教派的传播和教义的不断演进,衍生而来的佛教造像异彩纷呈,这些艺术品不仅是中国古代的艺术遗产,也深受藏家的喜爱,现今已成为全球艺术市场的重要收藏门类之一。恰逢佛诞佳节,本文特选佳士得香港春拍“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以及“中国古代书画”两场拍卖中的多件佛教主题艺术珍品,由一尊约十五世纪鎏金铜佛陀立像,以及罕见珍品唐代写经《大般涅盘经卷第廿六》瞩目领衔。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2929

尼泊尔或西藏地区

约十五世纪

鎏金铜佛陀立像

估价:港元 3,000,000 - 5,000,000

来源:

纽约Christian Humann珍藏,于1965年前购入;

1977年前归纳入其泛亚洲艺术品珍藏;

纽约安思远,于1983年前购入;

纽约佳士得,2007年9月21日,拍品173号

展览:

洛杉矶县博物馆,《The Sensuous Immortals: A Selection of Sculptures from the Pan-Asian Collection》,1977年10月25日-1978年1月15日;

西雅图美术馆,1978年3月9日-4月23日;

丹佛美术馆,1978年5月26日-7月30日;

堪萨斯州 William Rockhill Nelson Gallery(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前身),1978年9月15日-10月29日

出版:

P. Pal,《The Sensuous Immortals: A Selection of Sculptures from the Pan Asian Collection》,1977年,169页,图录编号98;

P. Pal,《The Arts of Nepal, Volume 1: Sculpture》,1978年,图175号

亮相本季香港“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春拍的这尊鎏金铜佛陀立像,造型独特、立姿优美,乃向前期佛教经典造像致敬之作。无论身材比例、手的形态、站立姿势或略为外撇的左足,本拍品均与金贝尔美术馆藏七世纪尼波罗国造像遥相呼应。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本尊佛陀面相独特,其方脸上宽下窄,头顶平坦,鼻梁高挺,长耳平贴脸颈两侧。就此可参照一尊公元九世纪的弥勒佛像,它们五官近似,其高耸的弯眉均与鼻胫相连,且唇形饱满、头形类似。两者的袈裟在颈部均褶襇稠密,下垂部份微有起伏,其身体曲线亦朦胧写意,而非具像写实。二例袈裟下摆飘扬的方式极为相似,而本拍品则更为飞扬灵动。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807

无款

《大般涅槃经卷第廿六》

设色/水墨纸本 手卷

26 x 754 cm.

估价:港元 2,200,000 - 4,200,000

注:

本卷2020年经方广錩先生鉴定为八-九世纪唐代写经真迹,扉画为唐代原装所绘。

由“中国古代书画”现场拍卖呈献的这卷写经为唐代写本,首尾完整无缺。全卷原纸未托裱,原装护首天杆,卷首有经名、卷号,卷尾保存了唐代写经完整燕尾。钤盖唐代“大福善寺藏经”墨色长方印。淡墨细描乌丝栏格,展卷护首有唐代典型佛教绘画,蔚为珍罕。

护首之唐代彩绘佛像扉画,与山东省博物馆藏唐《金光明经卷七》和浙江省博物馆藏唐《大般若经卷》的绘画风格一脉相承(请见下图)。唐代流传至今的绘画不论公私所藏甚少,上海博物馆藏102万件文物中只有5件唐代绘画,除孙位《高逸图卷》外,其余4件乃唐代敦煌写经所存留的佛经扉画残片。本卷的唐代扉画出现意义非凡,不仅能让后人了解唐代佛教绘画的艺术特点、颜料构成,佛教仪轨等,其长度与完整性皆为近几十年拍场中之仅见。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从左至右:山东省博物馆藏唐《金光明经卷七》扉画、本卷扉画、浙江省博物馆藏唐《大般若经卷》扉画

从书体来看,此卷楷书已相当成熟。长横入笔方向多变,中段虚和,收笔处有装饰性按笔。有些点方峻锐利如刀刻,竖笔尤显劲折概。竖钩和弯钩,出钩时向上轻提,略具缓冲之意,并不直接趯出。明显具有欧阳询与颜真卿楷书的特点。气度雍和端雅,极具盛唐气象。许多地方采用行书化的连笔,如“氵”的写法,“空”、“入”的局部笔划;至于“此”“亦”等字,及其中颇具标志性的“S”型点画,则似《兰亭序》与智永《真草千字文》之流风遗韵。

以龙朔二年(662)P.2056《阿毗县毗婆沙卷》、上元三年(676)P.3278《金刚经》这两件公藏唐代写经,及山博藏《金光明经》、浙博藏《大般若经》与本卷做《字例对照表》(请见下图),发现它们在书体演进程度上的同一性与艺术风格的相似性,印证了本卷的时代座标和风格归属。从书法史演进的角度看,本卷的书法与唐代楷书名家渊源颇深:既承袭了初唐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的楷书风骨,又开启了中晚唐颜真卿、柳公权楷书发展之门。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宣和书谱》记载了经生取法当时名家薛稷的状况:“时为经生,作字得楷法之妙……当时如薛稷之流亦复宗之,经生作字得妙处,宗法薛稷。” 唐人重法,可见经生皆学褚薛之出众者,那他们所书的经卷就是保留唐代一流大家风貌的书法珍品。对照表中可见本《大般涅槃经》高超的书法技巧与唐时名家风貌相沿袭。字笔间的牵丝及细劲处见硬悍的精细实力,其迹著实留人眼目,可称耐品与雅观。本卷现中晚唐的沉郁与雄深。其中,一些字样即便置诸颜真卿、柳公权、徐浩等名家中,刚方雄健处,直如一个脉络。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从左至右:本卷、颜真卿《多宝塔》、柳公权《金刚经》

本卷末有“大福善寺藏经”印,黑墨水戳,长条状,印文为四周单行,风格与敦煌藏经洞中保存唐宋时代经卷中常见的藏印相类似,此印略大于唐代写卷每行及单字。本卷为大福善寺唐代藏经唯一仅见之本。“大福善寺”,或考为唐代宜兴竺山大福善寺,唐代诗人王翰,曾作《福善寺开元石幢》。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从左至右:国图藏唐代净土寺藏经墨印、本卷唐代大福善寺藏经长条墨印

写经发展至唐代已到了艺术的顶峰,此卷无疑是其中之代表作;完美展现了“唐人写经”的艺术高度,婉转流畅,圆劲古雅,飘动隽逸,令人如沐春风,如沾法雨。唐代书法实物,自明清时代已是难得一见的稀珍,也是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馆争相收藏的中国艺术珍品。具有高度文物版本价值及书法艺术价值。

精选佛教主题艺术拍品

重要中国瓷器及工艺精品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2933

西藏地区

十七/十八世纪

彩绘佛陀经幡

估价:港元 700,000 - 900,000

来源:

拍卖于纽约苏富比,2004年9月22日,拍品57号;

于2000年代购于Mandala Gallery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2932

清 十八世纪

锦缎十相自在八吉祥龙凤纹哈达

估价:港元 600,000 - 800,000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2928

唐初

石灰岩雕观音像

估价:港元 600,000 - 800,000

来源:

Mandala Fine Arts,香港,1990年代初;

亚洲私人旧藏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2927

隋 / 唐

铜鎏金佛坐像

估价:港元 350,000 - 550,000

来源:

Mandala Fine Arts Ltd.,香港,1999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2936

沉香木十八子手串

估价:港元 100,000 - 150,000

中国古代书画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812

金农

《蕉下罗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27.5 x 40.5 cm.

1761年作

估价:港元 600,000 - 800,000

来源:

林熊光(1897-1971)藏品;

香港佳士得,中国古代书画,2008年5月26日,编号1264

出版:

《历代名画作品欣赏-金农作品》,新世界出版社,北京,2014年10月,封面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809

明 / 清

无款

《罗汉》

设色绢本 镜框

180 x 86.4 cm.

估价:港元 200,000 - 300,000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810

明 / 清

即非如一

《一苇渡江》

水墨纸本 立轴

70.5 x 24.5 cm.

估价:港元 80,000 - 120,000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811

东皋心越

《观音》

水墨纸本 立轴

67 x 28.5 cm.

估价:港元 60,000 - 80,000

注:

东皋心越,俗姓蒋,浙江金华府浦江县人,清康熙十五年 (1676) 东渡日本,能书画,兼善古琴篆刻,为日本古琴中兴之祖,篆刻之祖,对日本影响深远。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806

明 / 清

即非如一

《行书诗句》

水墨纸本 立轴

25 x 61.5 cm.

估价:港元 60,000 - 80,000

佛光普照,共庆佛诞:饱览中国古代佛教艺术之美

拍品编号808

明 / 清

为霖道霈

《行书》

水墨纸本 立轴

111 x 30.7 cm.

估价:港元 50,000 - 70,000

注:

为霖道霈,明末清初曹洞宗僧,福建建安人,俗姓丁,十四岁祝发,为永觉元贤法嗣,后居鼓山二十余年,著述甚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