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作者:晏凌羊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

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文/晏凌羊

01

作为滇西北人,我其实一直很关注两个女性,一个是泸沽湖摩梭族第一个女大学生杨二车娜姆,一个是大凉山彝族女性吉胡阿莎……

两个人都曾经是我的榜样,毕竟,一个人的榜样往往是从离自己近一些、与自己情况相似一些的人开始的。

杨二车纳姆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吧?

彝族人也好,摩梭族人(户籍登记是纳西族)也罢……他们在户口本上的名字,早就汉化了。比如,我彝族同学实际上姓“阿鲁”,但户口登记时全部登记为“罗”。一姓罗,她的名字听着就没特色了。

杨二车纳姆的姓,也只是音译了“杨”姓。她的户口本名是杨宝仙,但是,她天生很懂得宣传自己,包括改名,包括经常在头上插一朵鲜花,最终让它变成自己的标签。

2007年,快男很火的时候,她担任评委,因为发言、穿衣风格比较出位,广受嘲笑和批评,但作为一个看过她成长故事的人,我没法加入嘲讽她的队伍。

杨二车纳姆是70年生的人。她的老家,我大概能想象到有多穷……很小的时候,她连汉话都不会说。

13岁的时候,她被当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发掘,带出来参加唱歌比赛,可要出去一趟,她竟走了七天七夜的山路(交通太不方便了)。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抓住这类机会,她得以去到了成都,顺利地进了成都市歌舞团,成为一名歌唱演员。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听说上海音乐学院招生,她就当掉了外婆留给自己的玉镯,买了张火车票到学校参加考试……

她在书里写自己没钱买衣服,但又想穿得好看,就用白窗帘改裙子,跑到杀猪的那里要了橡皮黑围裙改成超短紧身裙,用别针别上就穿着逛街去了……丝毫不在乎别人的看法。

大学时候,她没有家里的经济支持,做过很多兼职工作,靠勤工俭学完成了学业。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毕业后,她被中央民族歌舞团录用,成为该团最年轻的民族独唱演员。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1989年,她随团去湖南演出,同时接到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采访邀请,认识了美国人Adrian,后与之结婚,移居美国。

但两人没有走到最后,很快离婚。传言说,男方比较暴戾,曾割过她一角耳朵,从此只能长发遮耳。但她自己辟谣说,有一只耳朵因发烧聋了。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离婚后,她没回国,而是在美国独立生活了十年,在国外当模特、演电影、唱歌、游历欧洲,并认识了挪威外交官。

两人相恋七年,她也开始写书,写了十几本,被翻译成20多种文字。其中,2003年的自传体小说《离开母亲湖》轰动美国,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

在此期间,她还认识了甲骨文老板拉里,并经他介绍认识了乔布斯。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她跟第二任男友的感情,也没持续多久,因为男方劈腿了。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之后,杨二车娜姆就回了国,成为了芒果台的评委嘉宾,后来因说话太口无遮拦,还气哭了评委柯以敏,遭到短暂封杀。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现在的杨二车娜姆,开了自己的客栈、店铺,受邀出席一些活动……她和金星、杨丽萍的关系都很要好。她的穿衣打扮风格依旧,甚至连屋子装修的风格都依然像是“东方不败”似的。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她的名言是:“机会就是秃子头上一根毛,抓住就抓住了,没抓住就没了。”

我觉得这可能是她的切肤体验……因为她自己就是一个特别懂得抓住机会的人。那时候的泸沽湖,真的太穷了,我真的很懂。

看完她的经历,我个人还是蛮佩服她的。

谁没个缺点和毛病?谁一直能不走野路子?但她那种抓住一丝机会也要奋力突围的勇气,值得我学习。

即使她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我觉得她也不会认命躺平,而是会抓住每一个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奋力往上走,脱离原先的阶层,再反哺回去。

现在,联想起当年人们骂她、嘲讽她……我感觉有好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的出身。出身不好,还活得那么奔放、口无遮拦,犯了很多人的大忌。

洪晃说啥都可以,但同样的话,杨二车娜姆说出来就不行,她说“骚不是一个丑恶的词”,那就会被评价“私生活混乱”。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很多人认为,哪怕你在国外游历了一圈回来,拥有了一定的才华、影响力,但你骨子里也依然改不了你的土。

虽然,那些嘲笑她的人,出身也未见得很高贵,他们的父母可能也就是普通的工薪阶层,再往上数三代也全是农民。

新中国的成立让“出身论”消失,但几十年后,我们又把它捡了回来,开始人为地划分谁出身高贵、谁低贱,而划分的标准可能特别可笑,可能是你懂不懂奢侈品品牌,你懂不懂品红酒、咖啡。

以前人们崇尚的是努力、是奋斗、是勇气,后来有好大一部分人跪舔的就是出身。

现在网上很多人骂我,也一直拿着我从来不曾在意过的“村姑出身”说事儿,搞得我以为他们都姓“爱新觉罗”(姓“爱新觉罗”又怎样啊,搁古代的改朝换代,这不得灭九族嘛)。

至于“私生活混乱”,那是骂女人的专用词了。女人遭遇家暴男、出轨男后,离开了他们。在这种关系中,她们是受害者,但是,当你的敌人想要攻击你时,他们从来不会觉得男人有错,他们只会觉得“你没男人要,肯定是因为你有问题”。

以上种种,比如“出身论”,比如“男本位”思维,都是一部分人骨子里印刻着的东西,过几百年也不会改变的。

02

和杨二车娜姆一样出名的,是彝族美女吉胡阿莎。

她和杨二车纳姆一样,长得都挺有野性美,而且,活得比很多女性要“敢”。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吉胡阿莎是一个彝族姑娘,1966年出生在西昌大凉山,后来考上四川警官学校(当时这是一所中专),毕业后回西昌,成为一名警员,曾参与多起凶杀案、贩毒案的抓捕工作,立过公安部的二等功。

1986年,阿莎20岁。有外国人想出钱买下首次全程漂流的特权,中国人觉得这个首漂得自己来,有人开始征集长江探险漂流队队员。

这个漂流非常漫长且危险,是从长江的源头——青藏高原,一直漂到入海口上海,中间经过一个“王老君滩”,很多人有去无回。

在那之前,还有一个长漂第一人,在长漂中送了命,可是,阿莎还是报名了,并且,凭着过硬的胆识、身体素质以及少数民族和女性身份入选,开始漂流。

而且,她还真的成功了,成为30名主漂队员中的一员。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1986年,“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正式开漂。整个漂流过程,非常凶险,有的漂段,她差点把胆汁都吐了出来。有的漂段,队友被卷入江中,再也没有冒过头。

在历经170多个昼夜的漂流后,11名漂流队员遇难,多名队员先后退出,但她坚持了下来,成为参与全程漂流的惟一女性。

她觉得自己不是更强大,只是更幸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留下了应激反应,她不敢乘坐电梯、地铁,怕住高楼。

长漂结束后,她成为英雄,全国巡讲,视野也开阔了,想考大学。于是,她开始备战高考,并于1987年夏考入中央民族大学新闻系(那会儿我还是婴幼儿)。

那时候,饰演的“佐罗”阿兰·德隆曾来中国访问,阿莎有机会和他接触并聊到了自己漂流过长江的经历,阿兰·德隆想邀请她非洲探险电影的女主角,拍摄时间大约是两年。

阿莎考虑到学业,拒绝了。

在大学里,她结识了法国驻华参赞让·皮尔,两人甜蜜恋爱了两年。

在皮尔的中国任期即将结束前夕,他向她求婚,阿莎就和他一起去了法国。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到了法国,皮尔很快又被派到里斯本工作,阿莎则独自留在了巴黎。异地恋以及对巴黎生活的不适应,使得两人最终分手。

阿莎没回国,而是继续待在法国,把自己漂流长江的经历写成书,在法国出版。

这本书给她带来了十万法郎的收入,很多法国人也注意到她,开始邀请她上时尚杂志、电台、电视台,甚至周边的法语国家瑞士、比利时的媒体都报道了这个东方女性面孔。

有钱以后,阿莎开始周游世界,去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还结交了总统夫人等人。

1991年,在一个画家朋友的聚会上,她认识了美国人凯文,两人结伴旅游,随后相恋、准备结婚。

结婚前,他们去到巴黎圣母院,阿莎想在那里办婚礼。可作为著名旅游景点的巴黎圣母院,几乎不举办私人婚礼,但阿莎还是找到了负责人,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在巴黎圣母院举行婚礼的东方人。

阿莎在国外很爱交友,曾受邀出席了法国总统密特朗的夫人主持的新年晚宴。当时,坐在她旁边的是瑞士UBS伦敦银行的总裁。几年后,她靠这个人埋头,帮丈夫凯文争取到了一个工作机会。

后来,凯文到瑞士UBS银行在伦敦的总部任职,吉胡·阿莎也前往剑桥学习英国文学。

当时,她敏锐地发现,可以通过买房、装修再卖房的方式赚钱。靠当“房虫”,她赚到了好多钱,不但在剑桥、伦敦拥有10多套房子的产权,还在美国、比利时等地也购买了地产。

阿莎和凯文生了两个女儿,凯文通过几次跳槽后也当上了美国一家银行的英国分行总裁。

可就在她实现人生逆袭,跟霍金、查尔斯王子等人毗邻而居时,凯文出轨了。她气得不行,也给凯文戴了一顶绿帽。

两人离婚,争夺财产和女儿抚养权,官司打得轰轰烈烈。这场离婚官司,使她失去了两个女儿的抚养权,也失去了600万英镑的财产。

在后来的书里,吉胡·阿莎说自己“经历了一次人生巨大的灾难”。

2004年,整整一年里,她常常以泪洗面,“我都不知道我哪里来那么多眼泪。不过,当眼泪流完了,心里的毒素也排尽了。”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我也是在差不多那时候,在芒果台看到了对她的纪实报道。

当时不到四十岁的她,微笑地看着镜头,谈起自己在海外的经历。

那时的她,回到了大凉山,买了两百亩果园,栽花、种树、写作、歌唱。

她说:“我依然是一个很有梦想的人,所以我很在乎每天的身体状况,每天早上起来都很兴奋,而且没有哪天不看书。我不相信一个人真铁了心要做一件事会做不到。只是很遗憾,很多人都很羡慕人家的结果,而不愿意付出。我会积极地度过每一天,我要重新爬上一个更高的山峰,而那个山峰上的风景应该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我最后一次听到她的消息,是她发文爆料西昌的黑社会比较猖獗,了。扫黑除恶的时候,那些头子被抓获了。她也开了微博,我昨晚去看了下,没写啥特别的东西。

我觉得她和杨二车纳姆一样,都是属于活得特别“敢”的女人……她们身上没有过重的“女人不能干啥干啥”的束缚。哪里有路,就勇敢往哪里闯,并且,勇于为自己的每一次选择买单。

她们早就超越了自己的出身,也一直在突破自己的局限。虽然在外人看来,她们算不上是人生赢家,但至少,曾经,肆意地活过。

当然,她们能将自己炒作成功,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是时代成全。

九十年代,“出国潮”浓厚,不管是国外还是国内民众,都渴望看到像她们这样野性、鲜活、独具特色的中国女性面孔,所以,她们可以某个特定的时代、地域、领域独领风骚。

而我只能感慨:绝大多数人的“鲜活热辣”,只停留在人生的前半段。到了人生的下半场,绝大多数人都是要归于沉寂的。某些事,你年轻时候都不敢做,就别指望老了以后再去尝鲜和拓荒了。

03

美貌、智慧与勇气并存的女人并不多。

杨二车娜姆(图一)和吉胡阿莎(图二)能突围,颜值也是帮了一定的忙的。像我们这样长得很一般的,就得努力修炼各类生存技能了。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杨二车娜姆、吉胡阿莎:两个活得很“敢”的女人

当然了,一个人能达到何种成就,最终还是要靠命。不然,哪怕你有美貌、有智慧、有勇气,最终可能也会被命运截胡。

说到底,我们都是厄运的漏网之鱼。

咱们今天讲的杨二车娜姆也好,吉胡阿莎也罢,出身肯定是比我低,但成就肯定是比我高很多的呀……

你们没有在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生活过,不知道那个年代这些地区有多贫穷、多落后。

毫不夸张地说,她们从山里往外走去参加一个考试、一个文艺表演,都得走好几天的山路。

而且,她们俩都是少数民族,相比我,还得多经历一个学习汉话、汉文化的步骤。我上初中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已经比她们奋力突围的那时候好多了,但是,我这么跟你们说吧———

我好多初中同学,上中学最大的收获就是学会听、学会说汉族话(云南方言和普通话),他们的学习成绩根本PK不过我这样天生会说汉话的同学们(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把汉话翻译成自己民族的语言后再吸收、理解的过程)。

我们年级一共有一百多个学生,能突围到一线城市扎根的(扎根的标准,定一个很俗气的——成为一线城市有房有车的小中产),就我一个。

这个突围率是很低的。

像杨二车娜姆和吉胡阿莎那样突围出去、走向国际的,就更难了,是“千里挑一”甚至“万里挑一”。

很多家庭出身好的人,轻轻一跃到达的位置,山里的穷孩子可能要攀一座山才能够得到。在单位时间内(比如十年),山里孩子真的要更努力、更勤奋、更有魄力、更有效率才行。

所以,我佩服一个人的由头不是“看Ta登顶”,而是“Ta在单位时间内走过了多少路”。

这不是“人生结果论”,这是“人生效率论”。

有些人的“人生效率”,就是比普通人要高很多的。而且,这种效率,纯粹是他们自己亲手创造的。

以上。

全文完

欢迎分享或转发

这是最好的鼓励

--END--

作者:晏凌羊,80后,情感专栏作者,新女性主义作者,中国作协会员。著有畅销书《那些让你痛苦的,终有一天你会笑着说出来》《愿你放得下过往,配得起将来》《愿你有征途,也有退路》《我离婚了》《有你的江湖不寂寞——金庸武侠小说的另类解读》以及儿童绘本《妈妈家,爸爸家》。拥有13年金融从业(管理)经验,现为广州某文化信息咨询公司创始人、某文化传媒公司联合创始人。出生于云南丽江,现居广州。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晏凌羊 微博:晏凌羊~

PS:图片全部来源网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