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为何家会伤人》:亲爱的小孩,是卖惨也是残酷

我是EDU笔记本,点击右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自媒体运营与育儿干货

《亲爱的小孩》,一部挂着温馨名字,实际上却很残酷的家庭伦理大战,到底是在卖惨,还是揭示现实的残酷...

第一幕冲突,着实震撼,因为我亲眼所见。

剧中:

生产时,每一秒对产房内的方一诺都是撕心裂肺的折磨,九死一生诞下女儿被推出产房时,却没有见到此前认定的挚爱。

嗯,在这一生为数不多的关键时刻,丈夫却缺席得不迟不早。

《为何家会伤人》:亲爱的小孩,是卖惨也是残酷

现实:

在等待淅姐出生时,产房迎来了一个紧急的产妇,肚皮肉眼可见的在翻滚,产妇脸色惨白,陪同的是一位老妇人。

送产妇进产房后,老妇人一直在拨打着电话,语气着急又带着一丝哀求和怒气(很复杂的语气,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

护士的叫唤打断了她的电话:马上就要生,胎儿太大,必须剖腹,让孩子爸过来签字。

老妇人一边应诺一边退...然后再次不间断地拨打电话,一直没有接通。

五分钟后,一个男人穿着背心短裤来了...这位就是那产妇的丈夫。

第一句话是“老不死的,哪里签字快拿来!我要赶回去睡觉!”

匆忙签完字就走了,然后,老妇人蹲下哭了...哭得很惨,但是声音压得很低,大概是不想打扰别人,也不想让别人见到自己的窘态。

再后来,我家两位老人看其哭得伤心,上前安慰,才得知那个男人是老妇人的儿子,他们就住在医院后面的一条村子...

《亲爱的小孩》,是卖惨的吗?

对生活在幸福里的夫妻来说,《亲爱的小孩》,纯属卖惨;

如果当年不是我亲眼见证上面的一幕,我绝对不相信这世界上有男人如此没有担当,更不相信有任何一个女人愿意为这么没有担当的男人生育。

《亲爱的小孩》,也是现实的!

对那个产妇来说,对那些生活在夫妻关系从孩子出生开始破裂的夫妻来说,是比珍珠还真的现实。

可为什么有的夫妻关系能因孩子的到来而更加温馨,另一些则因孩子的到来而翻天覆地?

如果说,我们的夫妻关系,是一个早就“注定的轮回”,你信吗?

《为何家会伤人》:亲爱的小孩,是卖惨也是残酷

《为何家会伤人》--家庭的轮回链条

《为何家会伤人》,国内著名心理咨询师武志红先生所著。

翻开这本书,第一个章节就是“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而让我有兴趣读下去的是下面这句话:

“恋爱是亲子关系的复制。如果童年幸福,我们更可能复制幸福,如果童年痛苦,我们更可能复制痛苦。”

实际上,我们都是按照理想父母的形态来寻找自己的伴侣,目的是治愈童年。

如果我们的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高度匹配,那我们的夫妻关系大概率是会走向幸福的---两个心中有爱且懂得如何去爱的人走在一起,相互理解相互进步,并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我们的现实父母和理想父母背道而驰,那我们的夫妻关系大概率就是一个轮回---重复我们父母的关系模式;

《为何家会伤人》:亲爱的小孩,是卖惨也是残酷

在这一个章节,讲述了两个案例(如有雷同,请对号入座):

岳东和啊静

岳东,父亲没什么本事却特别爱拿他出气,8岁时父亲去世了,16岁时很有本事的母亲亦随之而去,但岳东不太伤心,母亲在去见新男朋友的路上出了车祸---父亲去世后母亲就不断换男朋友。

这样的岳东,他的理想母亲,是能够给他温暖、安全和无条件的爱的。

那天他在大学遇到了啊静。

啊静是一个很传统的女孩子,生活在一个相对有爱的家庭,她的父亲普通得不能再普通,长相普通、能力普通、不太受人尊重。

啊静的理想父亲,恰恰是与父亲截然不同的存在:才华横溢、长相帅气,受人尊重...

两人几乎就是一见钟情---一个帅气的才子,爱上了一个什么都很普通的女孩子。

一年后,两人分开了,从此岳东成为一个花花公子...

《为何家会伤人》:亲爱的小孩,是卖惨也是残酷

按常理来说,两人不应该很幸福吗?然而并不是。

就像曾经的我们,也以为和对方会一直狠狠地幸福下去。

两人在一起一年后,岳东对啊静越来越挑剔,自己也变得越来越邋遢,无时无刻不用自己的才华在嘲讽啊静的每一个缺点。最终啊静受不了而离开了他。

他后来的女朋友每一个都比啊静漂亮,但岳东却越来越讨厌女人,他觉得“女人无一例外都是势利眼,是靠男人养活的不知廉耻的,不讲义气的。”

为什么?因为岳东的现实母亲(妈妈)欠他太多,他要理想母亲(啊静)来还债;现实母亲太风流,他也怀疑理想母亲也会一样风流;岳东把对妈妈的一切愤怒,发泄到了啊静身上。

就像他的父亲,那个暴君...

仔细品味一番,你的ta,是不是和你的父母有相似及相反的地方?很矛盾,但却很清晰。

我们都在用理想父母的模型寻找另一半,是否会幸福,取决于我们的理想父母是否与现实父母一致。

《为何家会伤人》:亲爱的小孩,是卖惨也是残酷

张莉和王江

张莉早早就认定大她三岁的同事王江,是她理想中男人的形象:稳重诚实,不善言辞,却很聪明能干。

张莉3岁时,爸爸出轨抛妻弃子,16岁时父母再度复合。16岁的张莉已经能明白男女之间的情感问题,所以她发誓一定要找一个和父亲截然不同的人。

王江是农村来的孩子,童年物质生活艰苦,但父母很爱他,他也很爱父母。

两人起初很甜蜜,相互尊重相互在乎,但第二年,张莉就开始变得敏感了起来,她查王江的电话和邮件,甚至他的行踪。两人小吵大吵无数次。

王江问张莉:“你是不是怕我和你爸爸一样,所以才跟踪我,不信任我?”

张莉崩溃了。并且,她也非常明白,之所以事无大小都要用吵闹来解决,是因为自己想引起王江的关注。

王江经常需要出差把她一个人留在家里,童年时张莉的妈妈非常繁忙,也经常把她一个人丢在家里,如果她不吵闹,妈妈就不会有明显的关心她的行动。

他们并没有以分手告终。

在弄清楚缘由之后,王江一如既往地给张莉无条件的爱,而张莉也不再查王江的行踪,并尽量控制自己不和王江吵架。

潜意识里,我们都把恋人当成治愈自己的机会,紧紧抓住不放。

尤其是当结婚仪式完成后,理想父母回归现实,我们不再扮演彼此理想父母的形象,不愿意给予无条件的积极关注。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夫妻(尤其是妻子)会埋怨婚后对方像变了个人似的。

《为何家会伤人》:亲爱的小孩,是卖惨也是残酷

选择的权利

《为何家会伤人》,其底层还是遵循着佛洛依德的原因论,它能帮助我们回溯,找到自己心理上的创伤,这样我们就能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人”

但也仅止于此。

王江和张莉的案例,其中有个特别关键的点:选择。

王江可以选择放弃张莉,就像啊静那样,但他没有。

张莉也可以选择以“我有伤,我最大”的方式情感绑架王江,但她没有。

岳东和啊静错在哪里?

其实他们并没有什么错,也不必埋怨他们的原生家庭--就如《亲爱的小孩》的主题:亲爱的小孩,爸爸妈妈希望你今天没有哭--没有父母想要给孩子一个不完美的家。

岳东和啊静,擦肩于一次又一次的“察觉”当中,阿静没有察觉到岳东为何如此,岳东也没有察觉到啊静需要的是什么。陷入了“我有伤,我不知道,但我仍然最大”的境界里面。

这是《为何家会伤人》里面没有提及的点--察觉与选择。

读到这里,希望你能以此书为鉴,以《亲爱的小孩》为鉴,察觉你身边另一半的“伤”,然后进行不违心的选择。

毕竟,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作者介绍:

EDU笔记本(原淅爸育儿记),一个利用带娃的空余时间,兼职公众号、头条号运营的奶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