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又一个新势力CEO因为金句火了。

智己L7 Pro版上市的时候,联席CEO刘涛发表了“很奇怪年轻人为什么还沉浸在BBA的传统价值体系中”的观点,斩钉截铁地冲击大众传统价值观,也自然引来了很多不同的声音。

不过男人都擅长口是心非,刘涛嘴上说着BBA,但现实想对标的,其实是保时捷。

在智己L7上市的当天,官方除了发布了Dynamic版36.88万元的价格之外,还公布了一件事:在经过持续了66分钟、绕了258圈、总里程达到43.646km的连续漂移后,智己L7超越了保时捷Taycan 42.171km的成绩,刷新了电车漂移距离的世界纪录。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虽然破了保时捷的纪录,虽然能代表中国车和传统列强掰掰手腕了,但很多人对刘涛的“BBA无用论”还是心存质疑——“40万为什么要买自主品牌?”、“家人只认BBA”这样的声音不绝于耳。

今天花40万买一台BBA究竟值不值?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搞明白年轻人究竟想买什么样的车。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毋庸置疑,年轻人热衷于驾驶。车是用来开的,驾控性能也是其最重要的属性。

宝马以操控闻名,奥迪靠quattro立世,这些传统且成熟的驾控体验我们再熟悉不过。

但如果你是个求新求变的新世界玩家,是个想颠覆既定游戏规则的热血青年,你得试试电车的驾控体验。

我指的不是傻快的电机加速,而是基于电车的架构优势,无死角地压榨出不同以往的底盘体验。智己L7 3.87秒的零百加速的确比同级的BBA都快,但傻快并不代表操控好,就像F1的魅力在于弯道的攻防。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比如开篇提到的漂移记录,可不是多堆几台电机就能实现的。控制重心转移是持续漂移的核心,能一直保持漂移姿态的车,少不了清晰的车身反馈、低重心的横向稳态控制、后驱特性以及持久且迅速的动力响应。

之前保时捷花大力气手握这个纪录,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赛道之王的身份在电动时代也依然有效。

智己L7破纪录的秘诀在于其后轴的黑标版高功率镁合金直瀑油冷电机,功率比前轴多出75kW,是典型偏后驱的四驱设定;通过取得国际专利的直瀑油冷技术,L7的电机比传统水冷方案的可持续性能提升了46%,峰值功率持续时间接近30秒,是普通电机的3倍,恒电功率可达峰值功率的70%——这是66分钟强力输出背后的功夫,也是电车性能的关键。

有了这套油冷技术加持,智己L7还可以实现10次以上连续加速的性能。一脚电门冲出去不算快,十脚电门都有效才刺激,年轻的本质是持久不虚,无论战场在卧室还是街头。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印象中上一个可以连续10次以上弹射起步并毫发无损的电车,还是保时捷Taycan。但显然,大部分年轻人与它无缘。

再比如智己L7借助电机四驱的架构优势实现的全轮转向,可以实现10.8米的转弯直径。相比之下宝马5系是12米,高尔夫也要10.9米。把更多精力放在弯道,拒绝只靠电机蛮力来提升驾控体验,粗暴堆参数的造车时代终于要过去了。

毕竟提速快并非电车唯一的优势,而且大家都有的东西,也没法体现年轻人别具一格的态度不是。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而回到40万级的BBA,他们没有的Brembo高性能卡钳、线控制动、CDC电控悬架、威廉姆斯大师级底盘调校,智己L7也都有。

奥迪quattro没过时,宝马的后驱也依然刺激,但我还是想尝尝新的味道,想看看不同的世界。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年轻人爱智能,似乎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但也不完全对,真实情况是,年轻人想要买得起的智能。

其实BBA的智能化体验并不差,奥迪A8是最先实现L3自动驾驶的,奔驰的Hyperscreen和宝马的SHY-TECH也都以不同的姿态给出了智能交互的新方向,但是很遗憾,只有40万预算你根本体验不到。

对于BBA来说,新技术更大的意义在于维持高昂的价格体系。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特斯拉通过生产效率的智能化革新,使国产车型的价格不断下探;然而在美国和Model Y同价的宝马X5国产后,虽然加装了自动驾驶辅助系统Pro和自动泊车辅助PLUS等智能化配置,美其名曰为中国客户着想,上市价格却是国产Model Y的两倍。

一个为了降价,一个为了加价,让“智能”对产品价格产生截然不同的影响,也是新势力革命者与传统豪华列强在对技术创新这件事上最大的认知差异。

和特斯拉一样,在对科技平权的认知上智己L7显然也属于前者阵营,我举三个例子:

1是智己L7与奔驰S级同款的12.8英寸AMOLED 2K中枢屏,PPI达到220,远超150的行业均值,效果等同一台万元iPad Pro的既视感。此外,可独立升降的主驾26.3英寸4K巨幅屏和副驾12.3英寸娱乐屏也是行业首个去掉帽檐设计的贯穿屏——1000尼特的亮度峰值即使阳光直射依然清晰,而行业的均值只有500尼特。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2是智己L7分辨率等同于奔驰S级的260万像素DLP光迹投影大灯。这一代奔驰S级在上市之初曾把能当投影仪使用的大灯作为重点技术宣传,借助DLP和3 TOPS的视觉芯片,智己L7同样能在地面投射出人行道、箭头等多种交互图案。另外,还有具备5000颗LED的ISC前后交互灯,能展示更多个性化的图案,这是S级没有的。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3是智驾系统的丰富应用。的确,奥迪是全球首个在公开道路展示融合V2X信号的L4自动驾驶的车企,奔驰刚获德国政府批准的L3级辅助驾驶系统Drive Pilot有望在上半年加装在S级上。但很遗憾,在40万这个最主流的豪华车市场,BBA的产品连最基本的ACC都没有。

相比之下,智己L7的IM AD标配全速域自适应巡航(ACC)、循线行驶(LCC)、自动避让、指令式换道(DLC)、视觉融合泊车(APA),可选高速高架领航辅助(NOA)、高精度自动泊车(HDM AVP)、信任增强(IM CE)等高阶功能,后期也会更新激光雷达和Orin芯片。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从这个角度看,价值40万的智能化体验比肩甚至超过百万级产品,前者未必适合所有年轻人,但后者注定与大部分年轻人无缘。

真正为年轻人着想的科技平权,是用务实的价格来普及智能体验,而非视智能创新为品牌溢价的手段。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除了性能和智能,年轻人还有一些独特的情感需求,有些甚至过于小众,大牌们也懒得为此投入过多的精力和成本——也是人之常情,靠BBA三个字就能赚的盆满钵满的列强们,哪还有动力去照顾额外的需求。

但这事儿中国品牌有动力做,因为这就是年轻的中国造车人们实打实的需求,也只有中国品牌能做好。

年轻人扎堆网抑云,音乐是他们面对世界的解药。智己L7有功放比肩奔驰S级、保时捷Taycan的1120W音响,22个扬声器,双核DSP芯片——差不多的配置在奔驰S级上选装需要76000元,Taycan需要55100元。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年轻人热衷担当铲屎官,宠物是他们诉说衷肠的伴侣。智己L7 Onehit的宠物模式在你离车时会自动设置空调状态,为爱宠营造舒适的环境。还有teamLab定制花与人模式为你营造和好友交谈的高逼格场景,小憩模式给你一个卸下盔甲放空的独处空间,更衣室模式帮你从职场白领到健身达人高效转换。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年轻人沉醉于无印良品刻画的无味世界,纯净是他们心中无价的豪华。智己L7花了数千万,开发了一套“净味工坊”工艺,通过全流程定制空气管理系统、定制除醛剂、7至10天的净置工序,使新车出厂即达到放置180天后的净味标准。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诚然,这些功能的开发,并非豪华品牌专属,也不是每一个豪华品牌都在意。没有这些功能的BBA并不廉价,有了这些USP的智己更加特别。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刘涛对BBA的抨击引发热议也是情理之中,因为在此之前,鲜有中国品牌敢在40万这个级别和传统列强们掰掰手腕。

想改变市场的惯性思维是个长久且艰巨的过程,招致不解与争议符合事物发展的科学规律,也更为智己这些新势力们提供了证明自己的不二良机。

真正有需求的用户只会用更理性的视角来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你可以说这是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导致的价值回归,也可以说是本地化需求充分释放与满足所引发的新国货浪潮。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40万不买BBA,只因我想看看新世界。

你 还 可 以 看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我有40万,但我不买BB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