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一个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文丨月月

年少时,根本不知道孤独是什么。可是长大了之后,却发现孤独就像影子一般。明明周围有很多人,但还是无法将那种孤独感去散开。

一个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所谓孤独,其实是一种自我防御机制

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

身边的朋友不少,可多半是酒肉朋友,掏心掏肺的知己一个也没有。生活中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想找个人倾诉,却在脱口而出之前,生生地把话咽下去了。

是朋友变了吗?还是友谊变质了吗?其实都不是,是我们的心理围墙筑高了。

所谓心理围墙,就是我们的心理防御程度。

我们每个人生下来都是一张白纸,被父母、家人小心翼翼地保护着,因此对人性的险恶一无所知。等到我们进入社会闯荡,遇到了更多的人,也建立更多关系,包括同学关系、朋友关系、情侣关系等等。在与他人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我们多少会受到伤害,而这些伤害则会提升我们的心理防御程度。

这就好比我们在心里建立起了一堵墙,这堵墙保护了我们,但也隔离了外界对我们传递爱的信息。

心理围墙是一把双刃剑。过低的心理围墙让我们的防御性太低,容易受到伤害,被人欺骗。而过高的心理围墙,则会让我们远离与人联结的亲密幸福感,在人群中感到孤独。

一个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适当降低围墙的高度,才能拥抱亲密

心理防御机制往往是被无意识启动的。在与人交往时,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模式驱动,无法与对方正常交流。

举个例子,当你觉得和好朋友的关系渐行渐远,她不知道你在想什么,你也不能理解她时,可事实是,你很久都没有敞开心扉和对方说心里话了。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对方又如何能知道你内心所想呢?

再举个例子,你觉得另一半忽略你、没有以前那么爱你了,可事实是,你把对对方想念、依恋的情绪都压抑在心里,很少表露出来,总希望对方能猜中你的心事来陪伴你。对方猜不到,你就觉得委屈,进而陷入愤怒,开口就是指责。对方心里想回应,可因为不擅长应对愤怒,也就只好以沉默来回避了。

这就造成了“女人用愤怒表达依恋,男人爱在关系中沉默”的恶性循环。

可见,心理围墙是一把双刃剑。过度拔高围墙,会把自己活成一座孤岛,拒人于千里之外,自己也感到孤独。

因此,当你觉得越长大越孤独时,不妨审视一下自己,是否是因为心理围墙筑得太高了,到了无人企及的地步。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降低心理围墙,学会控制墙,而不是被墙控制呢?

学会接纳自己

很多人之所以不愿意卸下防备与人交往,最大的原因来自于自己。他们担心自己真实的一面不够完美,不愿意给人看到不完美的一面,宁可与人拉开距离,绝不向他人倾诉心事。

因此,要想卸下心理围墙,最重要的是要解决自己内心的问题,要做到对自己全然的接纳。

一个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就像心理学家荣格说的那样:“幻想光明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出路是接纳阴影。”

美国畅销书作家黛比.福特曾在他的著作《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中讲到自己的一段真实的经历:

有一次,黛比.福特去参加领导力培训班,中途发言时,她的讲师突然对她说:“你是一个泼妇!”

黛比一下子惊呆了,因为她知道自己确实是一个泼妇,因此她一直极力掩饰这一点,没想到还是被导师发现了。

课后,自卑的黛比告诉导师,自己常常因为泼妇的特质而感到羞耻,甚至因此不愿意与人亲密沟通。可导师却告诉她:“你所不能控制的东西,反过来会限制你。”

做泼妇就一定不好吗?你买东西被不良商家欺骗,这时候撒泼是不是比忍让更有利于解决问题?

导师的话让黛比感到一身轻松,她意识到,与其遮掩自己泼妇的一面,让自己活得唯唯诺诺,不如选择坦然接纳自己,学会拥抱心中的阴影。

一个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都有不完美的一面,再怎么遮掩,那些缺点也会被人看见,与其如此,不如让那些阴暗面变成我们的力量,去成就更完整的人生。

学会自我暴露

自我暴露这个名词,在《社会心理学》中有明确的描述:

指的是在和别人交往过程中和别人说自己心里话,真诚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在自我暴露中逐渐发展起来的。适度的自我暴露可以减轻你的孤独感,增进信任感,帮助你更加理解自己,从而让心理状态更健康。

而且,自我暴露容易启动“表露互惠效应”:即我们的自我暴露会引发对方的自我暴露,接着两个人的关系就会更进一步。

因此,在与他人交往时,我们可以适当地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主动暴露自己的内心,同时也可以通过询问的方式,引导对方分享自己的内心。

如果两个人慢慢建立起共同的兴趣,然后互相了解起来。那么你就会发现你说的越来越多,对方也会分享的越来越多,然后两个人的感情和关系也会慢慢升温。而这些推心置腹的朋友,才是真正能陪伴我们度过孤独的人。

一个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孤独,是生命的本质

为了摆脱孤独,我们渴望倾诉,也渴望亲情、友情、爱情。可反过来讲,即使我们真的有幸收获了美满的亲密关系,我们就真的能摆脱孤独了吗?

鲁迅曾说:“人类的悲喜并不相通,我只觉得他们聒噪。”

朱自清也曾说:“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亲密关系也好,爱也罢,它们就像一剂吗啡,能帮我们缓解孤独时的痛苦,但它们并不能消解孤独。

因为孤独,本就是生命的底色。

《百年孤独》里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深以为然。

既然孤独是生命的常态,因此,学会与孤独相处,就成了人生中重要的必修课。

其实,我们可以换一种角度去看待孤独。孤独不一定非要是痛苦、寂寞,也可以是一种独特的享受,也可以有别样的美。

月下独酌,举杯邀月,不一定是寂寞,也可以是自在;孤舟独钓,静看江雪,不一定是悲凉,也可以是一种远离尘世的超凡脱俗;独坐幽篁,弹琴长啸,不一定是无人赏识,也可以是孤芳自赏。

更何况,孤独还可以教会我们很多。

张小砚曾说:“许多人问我一个人夜晚踟蹰路上的心情,我想起的却不是孤独和路长,而是波澜壮阔的海洋和天空中闪耀的星光。”

你看,孤独也可以成为一剂良药,成为对抗世俗琐事的武器,不让琐碎的一地鸡毛使生活变得一片狼藉。

歌德曾说:“人可以在社会中学习,然而,灵感却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会涌现出来。”

你看,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我们才能静下心来沉淀自己、反思自我。那些孤独的日子,反而能成为我们人生中的增值期。

一个人,为什么越长大越孤独

学会用爱缓解孤独,更要学会与孤独共处

弗洛伊德曾说:“人也许能够忍受诸如饥饿或压迫等各种痛苦,但却很难忍受所有痛苦中最痛苦的一种——那就是全然的孤独。”

孟子也曾在《梁惠王》篇写过这样的句子:“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

看,孤独的痛苦哪怕纵横万里,跨越千年,都一样让人难以忍受。

虽然孤独如影随形,但不意味着我们拿它毫无办法。

我们可以做到:

学会降低心理围墙,尝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毕竟唯有真诚的爱,才能缓解我们在芸芸众生中的孤独感。

但即使拥有了爱,我们也无法完全地消解孤独。这就需要我们与孤独和平相处。学会欣赏孤独的美,在孤独的日子里自我沉淀,自我增值,等到熬过那段黑暗的时光,再看到黎明时,你会发现:

原来孤独,才是生命中最昂贵的奢侈品,它能让我们体验到生命的宏伟与壮美,真正理解人生的意义。

正心正举

健康与发展公益讲堂开讲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