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俗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何意?老祖宗处世道理还受用吗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包罗万千,其中的一个分支,便是俗话。俗话虽然是通俗易懂的语言,但是其也言简意赅,很多俗话是古人对于日常生产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总结,是有一定道理的,尤其是那些涉及到为人处世的俗话,值得后人借鉴与深思。

今天要讲的这句俗话,叫“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这句广为人知的俗话,是什么意思?有没有道理呢?

俗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何意?老祖宗处世道理还受用吗

从字面上看,这句俗话的意思并不难理解,它指的是一个人如果从西瓜田里经过,即使是鞋子松了,也不要弯下腰来提鞋,否则便会被人怀疑偷了西瓜,同样的道理,李子树是一种小型乔木,结的果子恰巧一人高,如果从李子树下经过,即使是帽子歪了,也不要去用手扶帽子,否则便会被人怀疑偷了李子。

其实,这句俗话的来源,是一首古乐府诗歌,为三国时期魏国文学家曹植的一首《君子行》,这首诗开篇第一句,曹植便道:“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俗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何意?老祖宗处世道理还受用吗

此外,由于这句诗“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也衍生出“瓜李之嫌”、“瓜田李下”等诸多时常被世人引用的成语。

俗话往往有警示、告诫的作用,那么这句俗话告诫人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俗话通过瓜田李下这两个形象的例子,警示人们为人处世,要防范于未然,不立危墙之下,尤其是不可以将自己处在可能导致他人无端怀疑的场合,简而言之便是要懂得避嫌。

有时候,三人成虎、以讹传讹,如果不懂得避嫌,很可能将自己至于百口莫辩,哑巴吃黄连的境地,甚至有时候众口铄金,积毁消骨,简而言之,避嫌某种程度上讲,便是“避险”

俗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何意?老祖宗处世道理还受用吗

从以上解读不难看出,这句俗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这类俗话也有很多,例如:“一人不入庙、两人不看井”,例如:“寡妇门前是非多”等等,道理都是大同小异。

时至今日,这句俗话还受用吗?

这句俗话的本质,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问题,没有信任,则容易产生猜疑 ,古往今来,因为猜疑而诞生的各种事端,不胜枚数。

即使时至今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经久不衰的话题,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信任危机,最为极端的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彼此之间过于陌生,一种则是彼此之间过于熟悉。

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产生猜忌、产生不信任,彼此之间的关系便会产生隔阂,甚至有时候这种隔阂是无法弥补的,最终只会导致彼此之间越走越远,分道扬镳,甚至还会倒戈一击,兵戎相见。

俗话“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何意?老祖宗处世道理还受用吗

怎么解决这一问题呢?俗话中古人处世的智慧便派上用场了,很多时候,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唯有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既“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也就是学会避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