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今天人们说起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有个基本共识,即汝窑为诸瓷之首,它存世稀少、审美高雅、后世难逾,当之无愧。但曾有一段时间,名窑之首却不是汝窑,而是钧窑。

清朝末年,文人陈浏在其所著《陶雅》中,把钧窑排在了宋瓷第一位,汝窑退居其次,后面依次是定、官、哥、龙泉和建窑。

到民国时期,钧窑更受推崇,甚至民间广泛流行着这样一些说法:“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黄金有价,钧无价”,“钧瓷挂红,价值连城”,“钧比玉美”等。清末民初的人们,为何对钧窑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汝窑都要退居二位呢?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金代 钧窑三潭印月盘

观复博物馆藏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元代 钧窑月白釉红斑带盖梅瓶

故宫博物院藏

钧窑,属于北方青瓷系统,其独特之处是,以蓝色乳浊釉和铜红窑变釉,烧出青红相间的釉色,有如夕阳西下时,天空中的一抹晚霞,耐人寻味,深受喜爱。古人如何表达这种喜爱、推崇这种审美趣味呢?如果有文艺皇帝宋徽宗的加持,那便最好不过了。

于是清、民国时期,有这样一种说法广为流传:官钧始烧于北宋,因宋徽宗修建艮岳山而生。政和七年(1117年),宋徽宗听信方士建议,仿余杭凤凰山之地势,修建艮岳山,以佑皇嗣繁衍。钧窑的花盆和盆奁,便是为艮岳山放置大量花木所用。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北宋 赵佶 溪山秋色图

(画中山水被后世认为是艮岳山东侧景致)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不过官钧始烧于北宋的说法,目前尚无任何文献和考古依据,大体是依据推测和想象而定。20世纪30年代起,逐渐有学者提出了金代说、元代说、元末明初说、明代早期说等,至今扑朔迷离。民钧则已有公认的定论,始烧于金代。

独特的釉色、皇帝的加持、成谜的身世,让钧窑的地位一路走高。但真正令其家喻户晓、名声大噪,还跟当时“国际化”的古玩市场密切相关。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金代-元代 钧窑天青釉玫瑰紫斑双系罐

观复博物馆藏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金代 钧窑天青釉玫瑰紫斑梅瓶

观复博物馆藏

民国文人刘子芬曾在《竹园陶说》中写道,“唐宋人尚青,明清人尚红,近日西商则重紫,钧窑紫器一枚价万金”。黄濬所著的《花随人圣庵摭忆》中也记载,“以欧人最重此瓷,腾涨至万金以上,谈者云更二十年,钧窑恐将绝迹国中矣。”

市场的热情、高昂的价格,令当时的藏家、商家自然将“甚难得”的汝窑以及“真者千不得一”的官、哥窑抛诸脑后,开口闭口不离钧窑,以至于连钧瓷残片也水涨船高。

彼时上流社会的达官显贵们,无不以佩戴钧瓷残片镶嵌的戒指、腰带为风尚,或厅堂陈设钧瓷残片镶嵌而成的挂屏为荣耀,“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一百多年后今天的我们,对这句话依然耳熟能详。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民国 钧瓷挂屏

观复博物馆藏

马未都先生多年前曾在北京一家专营旧物的商店,看到一堂【民国钧瓷挂屏】,背板为楠木,边框为榆木,一套四扇,每扇镶十片古钧瓷瓷片,共四十片,片片不同,耐人寻味。几经波折后,终于收入囊中,成为马先生收藏生涯中第一件重要藏品,非常具有纪念意义,现陈列于北京观复博物馆内。

依此馆藏【民国钧瓷挂屏】为蓝本,观复博物馆潜心创制【观复九宫系列·钧瓷挂屏】,一套四扇,每扇镶嵌十枚金元时期钧窑旧瓷残片,集缀成屏,化腐朽为神奇,令古瓷片重获新生,也令钧瓷之美能为今人所欣赏和赞美▼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观复九宫·钧瓷挂屏对瓷片要求极高,必须达到如下条件:形状狭长者不取,尺寸较小者不取,过度异形者不取,向外弯曲者不取。钧瓷残片本就难得,可用于挂屏者少之尤甚。

且素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之说的钧瓷釉色丰富多样,素雅者如月白、天青,瑰丽者如玫瑰紫、海棠红。选用需兼而取之,方可完整展现钧瓷之美。

背板取材缅甸黄花梨,边框为大叶紫檀木,每扇挂屏博采经典器型轮廓为样,有贯耳瓶、出戟尊、石榴尊、蒜头瓶、玉壶春瓶、胆瓶、折沿洗、香炉、渣斗、碗、磬等达几十种。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因残瓷适用难觅,且价值高昂,观复九宫·钧瓷挂屏成套稀有,目前仅余收藏编号05、12、13、15、17此五套挂屏,愿得此器者,承古人雅事,时时可赏钧瓷无尽变幻之美。

钧窑当年是怎么力压汝窑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