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脑起搏器”要不要装?治疗不断“上新”,“抗帕”如何选择?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林清清

通讯员 邱轶慧 靳婷

“脑起搏器”要不要装?有创和无创的神经调控有何不同?

近年来,帕金森病在药物、手术和康复等方面,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方法。具体应如何选择?专家强调,应由专科医生全面综合治疗,重视全程管理。

“脑起搏器”要不要装?治疗不断“上新”,“抗帕”如何选择?

治疗需重视全程管理

帕金森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性疾病。中国是人口大国且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目前中国帕金森病患者数量已占全球总量的50%以上。

“帕金森病与年龄衰老密切相关。如果活得足够长,每个人都有可能出现帕金森病。”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主任、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王丽娟说,“但并不是一出现手抖、动作迟缓就是帕金森病。帕金森病只是帕金森综合征的其中一种。由于病因不同,疾病的后续变化、转归不同,治疗效果也相差很远。”

“大陆对帕金森病的诊断标准跟国际接轨,治疗方法也比较多。在帕金森病的不同亚型、不同发展期,以及随着患者年龄的进展或环境的变化,治疗方案都会进行调整。”王丽娟说,综合治疗、多学科治疗模式、全程管理是目前帕金森病治疗原则。

帕金森病的治疗手段,无论药物或手术,只能改善症状,而无法治愈。因此,治疗不仅立足当前,且需长期管理,以达到长期获益。

近年来,帕金森病在药物、手术和康复治疗方面,都不断出现新的治疗方法。具体应如何选择?

广东省神经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张玉虎强调,对于首诊或病情比较复杂的病人,一定要与专科医生面对面沟通,进行针对性检查,尽早进行诊断,及时干预。而不能单纯依赖远程问诊,或以别人看似有效的治疗方案直接套用。

帕金森病除了手抖、肌肉强直、活动缓慢等“看得见”的症状,还有常被人们忽略的“看不见”的症状,如抑郁、睡眠障碍、记忆减退等。

帕金森病症状复杂,不少患者早期诊断困难,需定期复诊及时修正诊断,另一方面确诊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运动波动、异动症、幻觉、冲动控制障碍等多种复杂问题,处理不当有可能带来严重后果。

“脑起搏器”要不要装?

“在帕金森病的治疗过程中,药物治疗是首选,当药物治疗不佳时,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科病区副主任王丽敏介绍,在手术治疗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俗称“脑起搏器”的脑深部电刺激技术(DBS)。

DBS可以长期控制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症状和并发症,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4万名患者受益于DBS疗法,大陆也有超过1万名患者进行了此项治疗。“去年下半年,DBS已被纳入广东省医保,令更多患者受益。”广东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聂坤博士介绍。

但是,并非所有患者都适合使用“脑起搏器”。

聂坤介绍,帕金森病是一个慢性进行性疾病,DBS的治疗时机尤为重要。一般在药物的“蜜月期”过后,出现运动并发症时最适合手术。患者一般为病程4-5年,曾经对帕金森病药物治疗有过良好疗效,年龄一般75岁以下,身体状况良好可适当放宽。

而早期帕金森病患者,经过专科医生详细评估,用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无需安装脑起搏器;当帕金森病发展到晚期,患者出现中轴症状,如平衡障碍、频繁跌倒、吞咽及构音障碍、认知障碍、精神异常、视幻觉,也提示脑起搏器的手术时机过晚,患者受益有限,风险增高。

神经调控还可“无创”?

对于中晚期帕金森病的治疗,神经调控是目前热点之一。“神经调控分有创与无创两种。”王丽敏介绍,存在严重抑郁、焦虑及认知障碍的帕金森病患者是有创的DBS治疗的禁忌。

而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是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一项无创性神经调控新技术,据悉,《中国帕金森病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指南》已于去年底完成制定。它不仅对帕金森病常见的运动症状和非运动症状有所帮助,尤其是对于帕金森病带来的抑郁、焦虑等情绪障碍和睡眠障碍管理很有帮助。

“但经颅磁治疗不建议患者自行进行。”王丽敏提醒,因为经颅磁治疗需要选择确切的靶点,对于睡眠障碍、抑郁、焦虑等不同个体化症状,选择的靶点和参数设置都不一样,所以需要根据个体化症状进行处理和规范化管理。(更多新闻资讯,请关注羊城派 pai.ycwb.com)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题图 | 视觉中国

责编 | 刘欣宇

继续阅读